李曉 文一舒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淺議人大代表中的官代一體現象
李曉 文一舒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的民意代言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走向,本文擬對人大代表中的官代一體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議,以期真正做到“讓人民監督政府”。
人大代表;官代一體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的權力機關,執掌著國家權力,其組成人員人大代表是民意的忠實傳達者。但是,我們只要看一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單,就不難發現,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官員比比皆是。
雖然我國《立法法》明文規定了人大代表的構成成分,但唯獨沒有明確規定和限制各級政府官員在代表中所占的比例,從而導致目前政府官員絕大多數都是人大代表,是老百姓戲稱“人大代表”為“大人代表”,人民代表大會為“官員代表大會”,進而也導致了全國平民群體意見的無法上達和利益受損。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指出:“現在,我國有將近3000名人大代表,但有近70%的代表,是來自行政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①這些“官員代表”,在平常的崗位上就是領頭人物,發表著權威的意見,由他們來充當人大代表,不得不使我們對他們的代表力產生懷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疑問,70%的官員代表意味著什么?人大還是不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政體?還是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殿堂?有報道稱:“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省政府組成部門領導干部比例下降,比上屆少三分之一,一線工人和基層農民代表大幅增加。其中,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比上屆增加70%?!闭б宦牐@樣的變化可謂歡欣鼓舞,可是,我們應該理智地看待這些數據,如果原本上屆一線工人代表的基數為1,那么增加1倍,也不過是2人,試問,2人對調整人大代表結構失衡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不得不思考,也必然會產生這樣的憂慮。
(一)人大代表是民還是官?
“官”,我國傳統文化歷來是這樣認為的,有品秩的政府人員稱為官,沒有品秩的政府人員則稱作吏,人大代表沒有品級,僅僅只是一年開一次會,也非政府人員,可見,人大代表就既非官又非吏,可為何現今的人大代表官味越來越濃了?不禁讓人思索,人大代表究竟是民還是官?我們放眼望去,無論是當官的,還是那些“民營”企業人士,都想弄個代表當當,也無例外,各個地區和大部分部門、單位的一把手,幾乎全都是人大代表,只不過是層級不同而已,而只要是地方支柱企業的老板,也沒有一個不是人大代表的,就好像這人大代表是一個異彩的光壞,只要戴上它就能身價倍增,普通企業家變成了“紅色”愛國企業家,政府官員變成了憂國憂民的忠良之士。人大代表之所以如此受青睞,于官員來講,可能是為發展區域的經濟,使自己的意見能更充分表達,但也不能排除某些官員是為了一己私利,為了自我的仕途;于民營人士來講,我個人認為,即使他們不以權謀私,搞官商勾結,這個身份也有利于他們獲得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它來結交權力人物和建構上層關系,僅憑此,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再加上有法律法規的特殊保護,更使得一些代表比官還像官。但是,人大代表畢竟是從人民中選舉出來的,歸根到底,人大代表還是民,不是官,只有認清了這一點,人大代表才是真正的人大代表。
(二)監督與被監督一體化。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且還賦予人大具有對官員和政府實施監督的權力和義務”,因而,人大代表是監督者,政府官員作為執政人員是被監督者,但在官代一體的情況下,監督者又成為被監督者,二者合二為一。官員群體自己監督自己,這在理論上不僅是悖論,也會引發現實中種種監督缺失問題,例如:屢禁不絕的政府形象工程,它是官員群體的專利產品。人民群眾,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如果有人民群眾或其代表來監督,形象工程就會收斂甚至絕跡。而在官代一體的情況下即官員群體自己監督自己的情況下,形象工程就不可能避免,那些立項、撥款等等都會輕而易舉通過。此時,人民的利益將置于何地?人民代表大會也會喪失其最初的意義。
(一)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
目前,我國直接選舉的范圍是:鄉、鎮、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縣、自治縣。主要集中在基層,而省、直轄市、地級市及全國人大代表則是由間接選舉產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官員弄權,指定人大代表提供了溫床,不利于全面確切地 表達選民意愿,有時甚至會歪曲選民意愿,同時,也模糊了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責任關系,削弱了代表與選民之間的密切聯系。把選民完全拋離了整個選舉,從而使選民無法對代表實行直接監督,這也是導致監督與被監督一體化的根源,因此,擴大直接選舉十分必要,當然,擴大直接選舉不是完全都實行直接選舉,個人認為,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地級市、自治州的人大選舉中采取直選。這既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選舉權,也更符合人民對社會的設想,同時還能減少官代一體的現象。
(二)逐層設置標準。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官、民比例協調能凝聚民心、暢通民意,因此,應當逐層設置標準,保障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職能,發揮作用。
逐層設置,我們可以根據各階層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來考慮,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代表名額,比如:可以將軍隊代表納入所在行政區域的人大選舉名額中。同時在選舉中不可過分強調選民的文化素質,畢竟在我國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口只占較少一部分,因而,只要具備高中文化,有愛國心,能秉公辦事,經選舉就可以成為各級人大代表。當然,這里所強調“平民”也并非全是一線的工人、農民,也有高級知識分子,企業家,工商人士等等。在設置標準中,我們可以不硬性規定某一類人必須當選,應該本著憑才干選舉,憑能力選舉,這樣,才能更好地選舉出代表民意的人大代表。
注釋:①人民網,《人大代表身份之我見》,2005年3月12日
D624
:A
:1671-864X(2015)10-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