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午



曾有一個代表說大股東控股、控權,決策權在大股東,這是世界上通用的。我說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股東大會是按資本說話,一股一票;董事會是按能力說話,一人一票。如果我們開股東大會,你51%的股份,可以比我們多分紅,但要是開董事會的話,那就應該是董事長有決策權
大午集團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始建于1984年,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成為集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旅游休閑、民辦教育、醫療養老、電子商務等行業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員工3500多人,固定資產20多億元。
大午集團在企業治理層面實施私企立憲制,企業的所有權、決策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立,并立并行。在產權整體傳承的基礎上,以民主選舉的形式產生董事會,并在集團內部施行內保、退養、醫療保障等福利制度。目前,18個獨資公司和兩個合資公司經營狀況良好,集團政通人和,進入了良性的發展階段。
大午集團近幾年的快速、穩健發展應歸結于企業制度的力量,所謂企業制度就是《私企立憲》,可以歸納為六個字,即“私有、公治、共享”。
私有
大午集團是私有的,沒有股份,完全是我和我家族的。在私有方面,需要強調的是產權清晰。
說到產權清晰,大家都認為很簡單,實際很不簡單,包括西方的很多企業,產權也并不清晰,經常將所有權和決策權混為一談。至于國內的企業就更混亂了,除了所有權和決策權分不開之外,很多人還把法人財產權和個人私產混為一談。
講個例子。大午集團和新希望集團有一個合資公司,叫新希望大午公司(以下簡稱新大公司)。五年以前,合作雙方建了個養豬場,總投資是5000多萬元。新希望占51%的股份,大午集團占49%的股份。在股東商議組建領導班子的時候,我們的人出任董事長,他們的人出任總經理。新大公司經營很好,賺了不少錢。但問題出來了,因為企業經營良好,新希望把這個合資公司按它的子公司管理,干部隨意調動,總經理獨攬財權,這等于把人事權、財權、決策權都拿走了。我認為新希望做得不對,提出撤資。新希望來了幾個領導代表,我出面接待他們。其中一個代表說大股東控股、控權,決策權在大股東,這是世界上通用的。我說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股東大會是按資本說話,一股一票;董事會是按能力說話,一人一票。如果我們開股東大會,你51%的股份,可以比我們多分紅,但要是開董事會的話,那就應該是董事長有決策權。后來,他們轉變了態度,開始尊重董事長的權威。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特別涉及企業傳承時,所有權與決策權混為一談的情形尤其嚴重。
比如山西海鑫集團,創始人李海倉去世后,兒子李兆會在22歲時成了董事長兼總經理。剛開始做得還不錯,后來他和一個明星結婚,花了很多錢,不到兩年離婚了,據說分手費給了對方三億元。再后來,他又把資金調出來搞金融投資,結果企業負債100多億元,不得不宣布破產,一萬多工人失了業。
作為企業家的孩子,他有資格繼承企業所有權,但他能繼承父輩的能力嗎?能繼承企業的決策權嗎?西方的很多企業也有類似的現象,把所有權和決策權混為一談。因為西方制度是資本共和,即資本家的共和。為了制約企業,西方很多企業都有工會,靠工會維護工人的權益,但工人仍然是沒有決策權的。
國內企業更常見的,是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不分。所謂法人財產權,是指企業的財產權。哪怕是一個人投資的公司,一旦公司注冊成立,公司就具備了社會屬性,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投資人的投資已經不再屬于個人了。法人財產不是股東財產,比如我們注冊一個公司,注冊資金是1000萬元,但這個公司的法人財產可能是一億元,甚至是10億元。這是因為企業能夠以小撬大,用1000萬元注冊的公司,銀行可能貸給企業2000萬元,政府可能會支持一塊土地,供應商可能會賒送原材料……這些都屬于法人財產,而不是股東的個人財產。總之,法人財產權的概念涵蓋范圍很廣,包括工人的利益、銀行的貸款,甚至包括社區關系,而不僅僅是注冊資金。
在我們國家,特別是遇到天災的時候,比如汶川地震,農行、建行等,這個捐2000萬元,那個捐3000萬元,有的私人企業主甚至還提出裸捐。問題是,他們捐出的這些都是法人財產,不是他們的個人財產。他們有什么權利把企業法人財產拿去捐款?如果他掏自己的腰包,比如工資、個人獎金或股票分紅,這些個人財產是他自己的,他擁有完全支配權,他要捐出來做善事,當然值得提倡和鼓勵。但是,拿法人財產來捐款是違法的。
所有權不等于決策權,更不是法人財產權。我認為,如果產權私有的話,所有權人享有的是企業收益權和監督權。大午集團產權清晰,指的就是其產權屬于我和我的家族,我們享有收益權、監督權。當然,在私企立憲制度中,我們的收益權是有限的,我的后代,小孩子一出生,兒媳婦一進門,都可以享受平均工人工資兩倍的生活補貼,現在集團工人的平均工資是4000元左右,那么我們的家人每人每月的補貼就是8000元左右,而且這種補貼是終身制的。另外,企業對我的后代在上學、醫療、住房方面均有相應的保障,這是不大的收益,但卻是產權清晰的象征。企業沒有搞股份制,家族也沒有股份制,而是整體傳承,避免了企業因為股份制分裂的可能。私企立憲定分止爭,產權清晰。執行收益和監督在監事會,我是第一任監事長。
公治
在企業傳承中,企業產權可以繼承,但決策權不能繼承,因為能人的后代未必也是能人。能力不能繼承,怎么辦?我的辦法是公共治理,以分權和選舉的形式,選出企業的決策者,即董事會。
我們如何選舉?在大午集團,工齡一年以上的干部員工就有被選舉權,工齡10年以上的有選舉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不相等的,為什么不相等?因為在企業工作10年以上的人,有的甚至在這里娶妻生子,買房安家,這樣的人對企業是有感情的。當他投票的時候,他會對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負責,不會隨意投票,選出老好人來。工齡一年的工人就有被選舉權,是因為企業要為剛剛進入企業的有能力的人搭建平臺。在上次選舉中,就有一位進入公司一年多的銷售經理,當選了候補董事,進入了董事會。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不對等,杜絕了選舉人的盲目投票,打破了企業中論資排輩的現象,保證了選舉的成果。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的選舉通常提前兩個月開始醞釀。如果你要競選,可以組織競選班子,給自己拉選票,可以請客吃飯,我們的選舉是完全放開的。在這種制度下,原來的一把手如果落選,常常會在原單位做二把手,甚至當車間主任或銷售經理,而不會隨意辭職走人,因為他還可以卷土重來,再次競選。所以,我們的干部上上下下很正常,流失率很低。
企業如何分權?在私企立憲制度中,董事會的決策權最大,監事會的監督權最大,理事會的執行權最大。
這套制度把企業所有權和決策權分開了。決策權與執行權如何分開?就是做決策的人不能親自去執行。比如說一把手決定買100個杯子,但一把手本人不能去采購,他可以提出各種要求,比如數量、價格、質量、購買時間等,但購買杯子的人不能是一把手,最多是二把手。然后一把手可以監督二把手,監督二把手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采購,是否在購買時有收受回扣的行為等。
在很多企業里,都有“誰決策誰執行”的現象,一把手決定買汽車,然后親自去購買,再讓二把手監督一把手。這樣的監督形同虛設,基本沒有效果。別說下級監督上級,平級監督都很難做到。
我們的董事會有什么權力呢?企業的實權基本都在董事會,比如人財物產供銷、工人的福利、干部的獎勵等,董事會都可以做主,但董事會不能做具體執行人,同時要接受監事會的監督。
監事會享有監督權,組織換屆選舉、全程監督選舉過程,保障私企立憲的順利實施。監事會可對董事、經理進行監督,如董事會、理事會無越權行為,成員無個人品德問題,監事會須尊重董事會的決策權和理事會的執行權。
理事會享有執行權。董事會決策之后,理事會負責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果沒有越權行為,則董事會和監事會都不能干涉理事會的執行。
分權之后,還有限權。公司規定,董事長今年能調動的資金,不能超過去年純利潤加折舊的總額,如果去年集團盈利一億元,那么董事長今年調動資金的總額就不能超過一億元。在一億元范圍內,董事會可以自主投資,監事會不得干涉;如項目較大,投資額超過一億元,則必須召開三會聯席會,由監事長、董事長、總經理和董事共同決策;在人事權上,董事長可以任免子公司的一二把手,但無權任免董事,如免除一個董事,必須報監事會。
這種民主選舉、公共治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誰當選誰是老板,誰當家誰是老板”。在很多私企中,“誰是老板誰當家”,誰有錢誰就是當家人,基本上是資本說話。我們通過選舉產生董事會,實現了“誰當家誰是老板”。當選之后,產供銷人財物都由當選者掌控。做到了既讓資本說話,也讓工人說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勞資共和。目前大午集團有18家子公司和兩家合資公司,效益都很好。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各子公司的一把手都是選出來的,一把手當選之后,有權組織自己的領導班子,這樣他就可以和中層干部、工人形成一個比較緊密的團隊。
順便說一句,我們現在選舉縣長,還要選副縣長,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既然選出了縣長,就應該讓縣長組建自己的班子。
私企立憲制度已經實施12年了,董事是兩年一換屆,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四年一換屆。我的長子孫萌在第五屆(2013年)換屆選舉中當選了董事長。當時519人投票,他得了475票,是最高票當選的。
共享
我們的制度對董事會成員和中基層干部在收入上有限制:基層干部的工資,不超過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中層干部不能超過工人平均工資的五倍,高層干部不能超過10倍。有了這種比較穩定的收入差,才能實現我們所說的“有差別的共同富裕”。
值得指出的是,在設計收入差距倍數的時候,我借鑒了國外經驗。過去美國總統是20萬美元,現在到40萬美元了,總統的薪酬大約控制在美國民眾工資的10倍左右;歐洲一些國家的薪酬差距最高是14倍;新加坡行業前八名的平均工資就是總理的工資……這些是有標準的,也是比較合理的。
目前集團呈現出“共和”的狀態,每年以大于20%的速度遞增,發展快速、穩健。子公司利潤增加部分的20%和集團全部利潤的6%會作為獎勵、福利發給干部和員工,這筆錢數量很大,有些各子公司都發不完。剩余的錢怎么辦?可以納入子公司的小金庫,既可以給干部發獎勵,也可以給工人發福利、組織旅游,更可以作為子公司的發展資金,投入到子公司的未來發展上來,唯獨不允許裝進自己個人的腰包。共享更多地體現在員工的福利上。目前,大午集團的員工福利主要有:子女上學學費減半、租住房補貼200元/人/月、醫療定額報銷(在新農合報銷的基礎上,在集團還可以報兩萬元以內的材料費或醫療費)、年帶薪休假旅游1—7天,以及三八婦女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的禮品發放。以上員工福利規定,半數以上已經持續執行了近二十年,并隨著集團的發展福利標準不斷刷新上漲。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大午集團的社保制度、內保制度和退休制度,這三種制度員工可以任選其一。
內保制度是什么?在企業工作三年以上的員工,每年發13個月的工資,其中有12個月的工資發到本人手里,另一個月的工資轉到工會,存入員工個人的“內保”卡。加入內保的員工,每年自己交納1000元,集團轉入3000元,這4000元會統一打到工會為工人設立的個人賬戶上,按銀行貸款的利率計息,利滾利。月息6厘6,基本是八年本利平。內保最少要交15年,集團補貼最多是六萬元。即使按最小數額計算,一個工人交納15年時,卡上也應該有十幾萬的存款。如果在這工作30年,那內保的積累可以達到四五十萬元,是很大的一筆財富。這部分財富作為個人的退休金,分年分月領取,而且可以抵押,可以轉讓,可以繼承。
還有就是退休制度。如果工人既不選擇社保,也不要內保,也可以享受退休制度。在大午集團工作滿15年就可以享受退休制度,退休金的起點是500元/月。工齡在15年至20年之間的,每多一年,退休后的退休金可增長80元/月;工齡在20至25年的,工齡每增加一年,退休金可增長100元/月;工齡在25年以上的,工齡每增加一年,退休金可增長150元/月。如果一個工人在這里工作30年,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領取的退休金在2250元以上。這是大午集團最基本的退休保障制度。
前幾年,我們的工人工資每年提高15%,由于基數加大,從去年開始是10%到15%。但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以后還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我是一個追求共同富裕理想的實踐者,大午城就是“私有、公治、共享”的共和城。私有就是私有制,私有是產權;公治是民主;共享是共和制度。可以說,私企立憲制的核心是勞資共和,是資本共和的提升,是股份制的升級版。
我常常提醒我的兩個兒子,讓他們不要老是想著“企業是自己家的,我就得管”,那是入不了軌道的,我很欣慰他們正在跳出這種慣性思維。一個理想社會的分配制度是不管產權屬于誰,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需分配都能兼顧體現,且公開透明、公正公平。我預想,將來這個社會一定是有本事的人創業,沒本事的人能夠在家享福,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和諧社會。
作者系大午集團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