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未末
只有7名員工,長期無主業、無營收,始終處于退市邊緣,然而每當公司近乎觸發退市,大股東都會出手援救,*ST星美成為一直處于拯救殼資源怪圈的奇葩公司
一年半時間里“零營業收入”、6年時間里沒有主業、10年累計利潤不足200萬元……這些數據背后是一個堪稱奇葩的袖珍上市公司——員工僅有7人的*ST星美。
2015年9月2日,*ST星美公布了與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組并募集配套資金的交易預案,擬通過注入影視傳媒資產,實現營收和轉型。這是公司繼今年2月重組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失敗以來的第二次重組,也是*ST星美6年間的第六度重組。
從2009年年底與房地產公司豐盛控股進行重組開始,多年來*ST星美不斷上演著一幕幕讓市場瞠目的重組劇情。如今,這個“不死鳥神話”的戲碼還能續寫下去嗎?
質疑
都說資本市場上的奇葩公司多,但如果不是被大規模報道曝光,*ST星美的奇葩經營狀況或許不會為人所熟知。
自9月2日公布重組交易預案以來,*ST星美的一舉一動似乎都緊緊地牽動著整個資本市場的神經。先是有媒體對*ST星美重組方歡瑞世紀提出質疑,質疑其存在財務造假現象。9月22日,公司發布澄清公告,雖然意圖證偽這些質疑,但其內容卻在實際上坐實了媒體部分報道內容,也即是歡瑞世紀存在“凈利潤出現兩個版本”和“估值高估近20億”的情況。
緊接著,*ST星美9月23日復牌前發布公告稱將在重組成功后進行有關利潤補償。根據公告,歡瑞世紀全體股東承諾:若重組在2015年內完成,則公司2015—2017年度實現的合并報表中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1.58億元、2.58億元、3.31億元,合計約7.4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9億元、2.41億元、3.08億元。若重組在2016年完成,則追加2018年度承諾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4.22億元和3.93億元。
顯然,歡瑞世紀此舉意在給整個市場注入信心,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動重組案成形,這對雙方來講都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劇情到此戛然而止,相信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市場人士對這樁重組案如此關注。因為除了重組方在財務數據披露上存在值得質疑之處,這種資產重組在當今的資本市場上比比皆是,很難吸引人們如此關注的目光。可是,如果仔細看看*ST星美的資料就會發現:這一樁重組案背后的確有著太多的隱秘,這或許正是*ST星美這個資本市場“逆徒”不為人知的秘密。
怪象
事實上,要探究*ST星美現象始末,就必須從其經營現實以及發展歷程中去尋找。不難發現,這家公司的現狀可以歸結為兩大怪。
首先,作為上市十幾年的公司,*ST星美只有7名員工。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自*ST星美破產清算以來,6年來總部員工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跟進重組事項、發布定期通告報告和日常公告,以及跟監管部門溝通協調等,保證上市公司正常的運轉。消息顯示,公司的7名員工中有5名在本部辦公,2名在上海子公司辦公。其中,總部的5名員工中包括總裁兼董秘、財務總監、2名財務人員和1名司機。
顯然,*ST星美在組織架構上的設置其實只有一個目的,保全上市公司這個殼資源,屬于典型的待價而沽。從這一點上看,*ST星美其實早已不是一個正常運營的公司,而是演變成一個與資本投機無異的資本運作者。
其次,*ST星美自破產清算以來,長期處于無主業、無營收的狀態。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公司業務幾乎停頓,營業收入在2009年、2014年、2015年1-6月為零,2008年1萬元、2007年17萬元、2010年55萬元,2011年至2013年在1097萬元至1788萬元之間。2005年、2006年分別巨虧35263萬元、79193萬元,2007年主要是依靠債務重組收益6999萬元,實現凈利潤456萬元,從而與退市擦肩而過。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公司累計營業利潤不足200萬元,資產幾乎在2005年前后全部被拍賣清算。目前,*ST星美資產總額僅135萬元,均歸屬唯一子公司——上海星宏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投機
*ST星美2000年完成資產重組后,主營業務由機械配件轉型為電信及信息產業。2005年,因為當時大股東卓京投資經營不善而導致抵押股權被拍賣,在破產重組后引入現在的大股東上海鑫以。上海鑫以的實際控制人是香港富豪鄭裕彤,本以為其旗下優質資產或將注入上市公司,然而隨著鄭氏家族旗下的周大福于2011年12月在香港主板上市,*ST星美尋求主業的計劃再次落空。
2009年年底,*ST星美謀劃與房地產公司豐盛控股進行重組,將主營業務轉為房地產開發與經營,但這一方案于2010年6月中止。2012年1月,*ST星美再度策劃重組,僅一周就匆匆結束。2014年11月,上海鑫以再次籌劃將股份轉讓給蘇州昊天瑞進中和投資中心,但這次重組依然落空。2015年2月,*ST星美重組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仍以失敗告終。
就這樣,*ST星美近年來一直處于沒有主業的狀態,也正是這一原因讓公司始終處于退市邊緣,然而每當公司近乎觸發退市,大股東都會出手援救,這使其一直處于拯救殼資源的怪圈中。
*ST星美目前的經營現狀其實已經偏離了一個正常企業的發展軌道,陷入被資本綁架的困局中。這不禁讓人們產生疑問:企業到底為什么而存在,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是通過創造更多的用戶價值來實現社會價值?雖然資本運作能夠為企業帶來資源,但這種資源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像*ST星美這樣的公司即便是完成了資產重組,其后續的發展經營也會讓人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其自身就缺乏完善的創新和運營能力,只是在做著一個資產投機者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