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梅羅 明謝倫雄羅小玲
1.深圳市鹽田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深圳 518000;2.深圳市福田區婦幼保健院急診科,廣東深圳 518000
不同麻醉方式對剖宮產手術娩出新生兒的影響分析
袁春梅1羅 明2謝倫雄1羅小玲1
1.深圳市鹽田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深圳 518000;2.深圳市福田區婦幼保健院急診科,廣東深圳 518000
目的 為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剖宮產手術娩出的新生兒的具體實際影響。 方法 選取172例足月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成觀察組(腰-硬聯合麻醉)和對照組(全身麻醉)。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新生兒的Apgar評分、動脈血氣、神經行為評分結果。 結果 兩組新生兒的的Apgar評分、動脈血氣、神經行為評分結果差異不大,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剖宮產手術產婦實施麻醉的過程中,采用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不會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
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剖宮產;新生兒
在臨床研究的實踐過程中[1],產科麻醉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手術過程的順利實施,并在此基礎之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對于新生兒的不良影響,從而確保母嬰健康的有效臨床干預措施和方法。既往的臨床研究表明[2-3],腰-硬聯合麻醉的臨床發揮效用速度較快,并且鎮痛和肌肉松弛效果均十分理想。但是對于不適用于椎管麻醉的孕婦而言,實施局部麻醉往往痛苦程度難以接受,會給孕婦帶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鑒于此,實施全身麻醉的可行性研究就成為了剖宮產手術麻醉方法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此背景之下,為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剖宮產手術娩出的新生兒的具體實際影響,從而為相關臨床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借鑒依據,本文選取了我院臨床收治的足月妊娠產婦172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如下的比較分析和報道。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產婦共計172例,均為足月妊娠產婦,且均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行剖宮產的產婦。172例產婦的臨床基線資料如下:(1)年齡情況:23~38歲,平均(27.3±6.3)歲;(2)孕周情況: 孕38~41周,平均(39.4±1.0)周;(3)產史情況:其中初產婦112例,經產婦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產婦進行隨機分組,按此標準成立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產婦86例。觀察組86例產婦的臨床基線資料如下:(1)年齡情況:孕23~39歲,平均(27.6±6.6)歲;(2)孕周情況:孕38~41周,平均(39.6±1.1)周;(3)產史情況:其中初產婦56例,經產婦30例。對照組86例產婦的臨床基線資料如下:(1)年齡情況:23~38歲,平均(27.2±6.2)歲;(2)孕周情況:孕38~41周,平均(39.1±0.9)周;(3)產史情況:其中初產婦56例,經產婦30例。兩組一般臨床基線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術前禁食、禁飲6h,入手術室后給予鹽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成都力思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101201)1mg肌肉注射,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對照組給予復方氯化鈉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101211)500mL靜脈輸入,取左側臥位,常規皮膚消毒,選擇L3~4椎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25號針行蛛網膜下腔穿刺,見腦脊液流出后注入0.5%鹽酸左布比卡因(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101022)1.5~2mL。觀察組誘導麻醉成功后,給予咪達唑侖注射液(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111230)2mg,枸緣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100912)10μg、丙泊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H20111106)2mg/kg體重、氯化琥珀膽堿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H20111208)100mg靜脈注射, 誘導麻醉成功氣管內插管后開始手術,給予1.5%~2.5%七氟醚維持麻醉(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H20101201),胎兒娩出后采用構枸緣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100912)10μg,注射用維庫溴胺4mg靜脈注射(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111101)[4-5]。
表2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表2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分組 n PH值 二氧化碳分壓(mm Hg) 氧分壓(mm Hg) 氧飽和度(%) 紅細胞壓積(%)觀察組 86 7.34±0.04 40.34±8.45 74.34±9.45 97.42±1.03 56.34±4.51對照組 86 7.35±0.04 40.67±8.52 73.99±9.51 97.61±1.05 56.61±4.61 t 1.6394 0.255 0.2421 1.1979 0.3882 P 0.103 0.799 0.809 0.233 0.698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1min和5min)、動脈血氣(PH值、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氧飽和度、紅細胞壓積)、神經行為評分(1d和5d)[3]等結果進行比較和觀察。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以SPSS18.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結果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結果如下:比較兩組新生兒1min和5min的Apgar評分結果,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水平差異不大,經統計學驗證,數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比較結果見表1。
2.2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動脈血氣指標比較結果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動脈血氣指標比較結果如下:比較兩組新生兒的PH值、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氧飽和度和紅細胞壓積等指標,各項指標數據差異不大,經統計學驗證,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1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表1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分組 n Apgar評分1min 5min觀察組 86 9.10±0.36 9.64±0.28對照組 86 9.01±0.38 9.61±0.29 t 1.5945 0.6902 P 0.1127 0.4910
2.3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神經行為評分比較結果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神經行為評分比較結果如下:比較兩組新生兒1d和5d的神經行為評分結果,兩組新生兒神經行為評分水平差異不大,經統計學驗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神經行評分為比較

表3 不同麻醉方式下剖宮產手術新生兒神經行評分為比較
分組 n 神經行為評分1d 5d觀察組 86 36.45±2.10 39.42±2.61對照組 86 36.48±2.08 39.31±2.41 t 0.094 0.287 P 0.925 0.774
腰-硬聯合麻醉法因其麻醉平面易于控制,并且肌松效果和鎮痛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對于新生兒的循環、呼吸幾乎沒有抑制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剖宮產手術。但腰-硬聯合麻醉對于個別孕婦屬禁忌,也有些孕婦對腰-硬聯合麻醉依從性差,因此,全身麻醉也不失為另一種麻醉方法的選擇。據相關材料[6-7]記載,我國近十年的剖宮產手術中,由于孕婦各種原因,選擇全身麻醉方法的比例達到了0.92%~1.98%。由于此前關于剖宮產手術中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對新生兒的安全性研究比較少,因此婦產科醫師與麻醉科醫師對此極為關注,全身麻醉法是否會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成為了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8]。
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對兩種麻醉方式對于新生兒的影響進行了比較研究。本研究結果中的數據證實,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經剖宮產手術娩出的新生兒各項臨床指標水平差異不大,與腰-硬聯合麻醉相比較,采用全身麻醉對新生兒影響效果相當。一方面,在新生兒Apgar評分指標上,二者不存在差異;另外一方面,在新生兒動脈血氣指標上,二者也不存在差異;此外,神經行為評分結果二者差異也不明顯。
文獻研究和綜合報道發現[9-12],在選擇全身麻醉藥物時,一方面要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而維持適宜的麻醉深度,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新生兒對麻醉誘導藥物的適應程度,因為全身麻醉藥物對新生兒的不良影響比較明顯,會導致新生兒體內酸堿失衡,嚴重時會抑制呼吸。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丙泊酚被用于作為剖宮產全身麻醉誘導期藥物,因為丙泊酚與硫噴妥鈉的作用相似,全麻誘導期藥物中最常見的就是丙泊酚加琥珀膽堿。丙泊酚不但通過胎盤的速度很快,而且一般不會引起新生兒中樞抑制現象,因為僅有很少量且濃度極低的藥物會進入新生兒的腦組織。臨床研究發現,所有采用丙泊酚誘導全身麻醉的產婦在剖宮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較為平穩,新生兒也未出現呼吸抑制現象,阿氏評分、神經行為評分和臍動脈血氣分析也沒有明顯的影響[13-14]。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剖宮產手術中,使用丙泊酚作為全身麻醉的誘導藥物不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是安全可靠的。
從本研究數據上分析,兩組新生兒的的Apgar評分、動脈血氣、神經行為評分結果差異不大,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研究數據比較結果與國內外同類報道結果相似性較高。因此,綜合以上的分析和闡述,本研究認為,針對剖宮產手術產婦實施麻醉的過程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不會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
[1] 唐小平,王涵.硬膜外阻滯麻醉輔助七氟醚吸入用于剖宮產對新生兒Apgar評分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3,12(4):294-295.
[2] 周勝岐,劉松,趙汝有,等.硬膜外與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0,8(2):156-157.
[3] 朱壽美,田玉芹.硬膜外麻醉剖宮產術中寒戰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5):1859-1860.
[4] 許小誠,林學正,范秋維.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急診剖宮產患者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7):1593-1594.
[5] 何鳴,方強,尤慧明,等.腰-硬膜外聯合麻醉下剖宮產產婦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情況[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4,7(5):451-454.
[6] 權哲峰,池萍,田航.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術中去氧腎上腺素與麻黃堿對產婦血流動力學和胎兒酸堿值的影響[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7):2056-2058.
[7] 盛睿方,張偉時.妊娠合并二尖瓣狹窄行剖宮產一例麻醉體會[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2,1(4):封4.
[8] 趙新民,唐秀晨,陳愛年,等.去氧腎上腺素和麻黃堿在蛛網膜下腔麻醉下剖宮產術中糾正低血壓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3):613-616.
[9] 沈麗娟,支彩英,劉秀俊,等.剖宮產術孕婦麻醉前后留置導尿管致尿路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3):723-724,727.
[10] 趙慶軍,張忠.七氟醚與微量氯胺酮用于血小板減少剖宮產復合麻醉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2):3672-3673.
[11] 趙英杰,關博.咪達唑侖復合氯胺酮與舒芬太尼在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術中應用效果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2):6833-6834.
[12] 喬慶,方曉,顧曉靜,等.剖宮產合并體外循環下二尖瓣置換術麻醉處理一例[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34):2447-2448.
[13] 張國棟.不同麻醉方式對剖宮產術后腰背痛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94-95.
[14] 邱偉武,龍梅,張遠華.剖宮產的兩種麻醉方法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9):26-27.
Analysis of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newborn
YUAN Chunmei1LUO Ming2XIE Lunxiong1LUO Xiaoling1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a,Yantia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aternity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Futian,Shenzhen 518000,China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e different ways of anesthesia operation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of the palace to produce specific practical effect of newborn. Methods 172 cases of full-term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control group (General anesthesia) by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Apgar score,arterial blood gas,neurobehavioral scor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ewborn.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neonatal Apgar score,arterial blood gas,neurological behavior scor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ittle,and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c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anesthesia,use spin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does not affect the newborn.
Intraspinal anesthesia;General anesthesia;Cesarean section;Newborn
R614
B
2095-0616(2015)10-91-03
(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