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霈

孩子與版畫有著某種天然的聯系,在他們還不懂得什么是版畫的時候,就已經會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拓印了。如他們會用弄濕的小手小腳在墻上、地面拍打出許多印記,并陶醉其中。早就有專家指出,版畫的概括洗練、單純明快的效果最能表現出孩子天真爛漫的性格,其媒介材料的多樣、制作手段的豐富特別適合于天生具有游戲本能的孩子。
從版畫的教育價值來看,版畫教學在創造力的提高、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養成學生良好習慣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版畫的設計和制作是對學生心智、動手能力的訓練,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
如何在初中兒童版畫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下面筆者從選材激趣、制版激趣、印刷激趣、實用激趣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在版畫教學中的一些切身經驗和探索。
版畫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材料課。版畫的版材選擇非常寬泛,各種各樣的材料都能成為很好的版材,其中新穎獨特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初中美術教材上有“樹葉貼畫”“紙板貼畫”等教學內容,這些實物拼貼其實也屬于版畫的制版方法,因而我把這些課程內容都改成了實物拼貼版畫課。此外,我還在美術教學中,嘗試過用KT板、塑料板等做版材,也嘗試過石膏版拓印、綜合版畫等趣味版畫制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版畫的興趣。
當然,材料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它的可操作性。如中學七年級學生可選擇實物拼貼版畫、實物拓印畫、吹塑紙版畫等容易制作的材料;八年級的學生可選擇木刻版、石膏版等制作要求稍高一點的版材。作為美術教師,只要課前為學生精心選擇并準備好制版材料,一堂課也就基本成功了一半。
版畫的種類繁多,版材各異,制版的方法當然也是千差萬別、數不勝數。初中學生大多比較活潑好動,版畫的手工制版過程非常適合他們愛動的天性。當然,各年段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對形式美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我在版畫教學中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了不同的制版方法。八年級的學生在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與七年級的學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就選擇了木刻版畫、石膏版畫等制版難度較高的內容。為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課前我為學生集體準備了三合板、石膏板和木刻刀具,教學中則重點講授不同工具、不同方法的使用所取得的效果,使學生對三角刀、圓口刀、平刀、斜刀的刀具刀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石膏版畫教學中,我還鼓勵他們用釘子、小刀、廢圓珠筆、圓規針等作為工具,通過刻、劃、鏟、切、鉆、戳等手段來制版。花樣繁多的制版方法讓學生興味盎然,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取得了我所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印刷環節的教學,我們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物體的質感肌理與主題表現的關系。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實物拓印來了解物體的肌理美。具體方法是先讓學生把宣紙打濕,輕輕地蓋在實物表面,再用油畫筆拍擊,讓實物的紋理在紙面上清晰可見,等宣紙稍干,就用自制的布拓蘸上水粉顏色,輕輕拓印,實物拓印就這樣完成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完成一個版畫作品,會讓學生在印刷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覺得學起來很輕松,學習中也充滿了樂趣。
我發現,在美術教學中,凡是與學生的生活學習關系比較密切的內容,學生往往更感興趣。因而重視版畫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在版畫教學中,我為學生安排了用版畫的方法制作藏書票、賀卡、圖案紋樣等比較實用的內容。如在圣誕、元旦兩個節日來臨之前,我安排了用版畫形式制作賀卡的教學內容。我在簡要地講授了賀卡制作方法后,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和大膽嘗試,讓學生通過紙版漏印、吹塑版油印粉印、木刻油印粉印、石膏版油印粉印等多種方法制作小版畫——賀卡。賀卡制作完成后,我又在班里開展了相互贈送賀卡的活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也因此愛上了版畫制作活動。
版畫創作是情感的表現,需要情感的激發。在版畫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尋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感的資源,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促使學生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版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