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紅

[摘要] 目的 探討腎小球濾過率測定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的作用。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在此期間來我院進行體檢的正常人為研究對象。分為早期糖尿病組與正常組,每組各30例;同時對兩組進行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比較兩組的腎小球濾過率。 結果 正常白蛋白尿組、微量白蛋白尿組的GFR高于正常組平均指標,且兩者與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量白蛋白尿組的GFR指標低于正常組,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UAER的增多,糖尿病患者的BUN、Cr升高,且只有大量白蛋白尿組患者的BUN、Cr與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利用腎小球濾過率測定對早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檢查,其結果可以準確反映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損害狀況,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測定;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2;R6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8-1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treatment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normal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a medical study,and divided into an early diabetes group and a norm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Results GFR average index in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and microalbuminur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 and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was significant (P<0.05);A large number of albuminuria GFR index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With UAER,diabetic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UN,Cr,and only a large number of albuminuri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BUN,C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s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for early check in diabetic patients,the result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damag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est;Effect analysis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在糖尿病患者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有研究統計,超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腎病,并且隨著年齡與病程的增加,該病的危害性也逐漸增大[1-2]。近年來,有研究學者嘗試使用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探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變化,并將結果用于臨床治療參考,取得顯著效果。對此,本文結合工作實例,探討腎小球濾過率測定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在此期間來我院體檢的30名正常人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糖尿病組與正常組。本研究中的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且均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57.1±10.3)歲。另外,根據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為正常白蛋白尿組(UAER<20μg/min)與微量白蛋白尿組(20μg/min≤UAER≤200μg/min)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組(UAER>200μg/min)[3]。30例正常人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56.2±9.1)歲。并且30例正常人經體檢后均確診無心、腎、肝疾病,且均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另外,正常組與糖尿病腎病組比較,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方法[4] 本研究中,我們通過腎動態顯像法,并采用西門子生產的型號E.CAMDUAL的雙探頭可變角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攝影儀(SPECT)測定腎小球濾過率,具體測定方法為:要求患者晨起后飲水500mL,并在檢查前排空膀胱;要求患者采用仰臥位,并將探頭置于患者后腰部位;“彈丸式”肘靜脈注射放射性活度為92.5~111MBq的顯像劑,注射劑量不要超過1mL;持續采集30min,并使用專用軟件,結合患者身高、體重等數值計算腎小球濾過率(GFR)。檢查前,儀器已經過體表面積矯正。
1.2.2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測量方法[5] 保留患者在下午7時到第二天上午7時的尿液,并采用放免法測量UAER。
1.2.3 其他指標測量方法 本研究中,我們還需要測量患者的血尿素氨(BUN)及肌酐(Cr),分別采用尿素酶法與苦味酸法[6]。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采用()表示,采用F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本次研究發現,正常白蛋白尿組的GFR高于正常組平均指標,且兩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微量白蛋白尿組的GFR高于正常組指標,兩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大量白蛋白尿組的GFR指標低于正常組,兩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另外,隨UAER的增多糖尿病患者的BUN、Cr升高,且只有大量白蛋白組患者的BUN、Cr與正常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果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由于該病會嚴重損害患者腎功能,致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極大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同時該病具有較高的隱匿性,因此早期診斷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關鍵[7]。相關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臟結構以及功能會發生明顯變化,包括:腎小球體積增加、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細胞肥大以及腎小球呈現出高濾過狀態、過濾屏障改變等[8]。因此,測定腎小球濾過率,研究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的變化情況,可以為后期臨床治療的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腎臟能夠將某種物質從血漿中完全清除的量。臨床中常用的觀察腎小球濾過率變化情況的方法是血清肌酐(Cr)檢測,然而該檢測方法會受葡萄糖、尿酸、血漿蛋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只有在GFR降低至正常值的30%后,血清肌酐(Cr)才會明顯上升,因此這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不高,對早期治療的貢獻有限[9-10]。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是一種典型的早期糖尿病腎病觀察方法,其主要機理是:人體內存在一種由氨基酸組成的非糖化蛋白-CysC,該種物質在人體內的存在不受炎癥反應、血脂、患者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11],并且腎臟是過濾該種物質的唯一器官。正常人的腎臟能夠確保CysC以穩定的速率釋放到血液中,然后被腎小球濾過,以免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但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臟功能障礙會導致CysC被重新吸收,以致血液中CysC含量增高[12]。因此,我們通過測量血清中CysC的含量就能夠判定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狀況。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隨UAER增多糖尿病患者的BUN、Cr升高,且只有大量白蛋白尿組患者的BUN、Cr含量與正常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果說明利用BUN以及Cr測定腎小球濾過率的靈敏性不足。同時,正常白蛋白組、微量白蛋白組的GFR高于正常組平均指標,且兩者與正常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表明GFR可以比較準確敏感的反應腎小球濾過率。因此,利用腎小球濾過率測定對早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檢查可以準確反映患者的腎損害狀況,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幼芬,馮烈.糖尿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的影響因素[J].廣東醫學,2012,13(1):75-77.
[2] 陳芳建,劉俊,朱慶文,等.糖尿病腎病中血清胱抑素C、腎小球濾過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的相關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1(4):747-749.
[3] 邱艷娥,吳錫信.用“B&GSystem”檢測腎小球濾過率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1(13):296-297.
[4] 丁波,張倩,吳錦丹,等.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含量與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2,9(8):1268-1270.
[5] 蔡文慧.血清胱抑素C濃度在Ⅱ型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6(4):255-256.
[6] 曾鳳偉,程木華.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方法及進展[J].新醫學,2011,31(2):123-126.
[7] 吳楠,胡仁明.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公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1,7(3):275-280.
[8] 張艷,任榮,張蕾.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腎小球率過濾、NAG酶與尿UBA52的關系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9(7):887-890.
[9] 陳芳建,劉俊,朱慶文,等.糖尿病腎病中血清胱抑素C、腎小球濾過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的相關研究[J].浙江檢驗醫學,2012,15(2):45-47.
[10] 王平,葉山東.糖尿病腎小球濾過率測定的意義及影響因素[J].醫學綜述,2014,41(16):2985-2987.
[11] 張金鋒,石梅,邢建華,等.糖尿病腎病血清白蛋白、尿酸與腎小球濾過率的相關性評價[J].中國臨床醫生,2014,15(9):41-43.
[12] 吳靈萍,羅群.三種常用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方法的比較[J].現代實用醫學,2010,21(12):1345-1346.
(收稿日期:2015-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