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港“8·12” 瑞海公司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已過去一個多月,截止到9月11日,已發現遇難者人數165人,尚有失聯人數8人。目前公安機關正開展調查,已經對提供安全評價報告的天津中濱海盛安全評價監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濱海盛”)及相關人員以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立案偵查。在以往的事故調查中,對安全技術中介服務機構追責的情況并不多見,為何單單這次卻被媒體和大眾追問?
事故回放
8月12日23時30分許,天津港瑞海國際物流公司(以下簡稱“瑞海國際”)危險品倉庫集裝箱堆場,裝有危險品的集裝箱起火爆炸,造成離事故現場僅幾百米的輕軌東海路站建筑及周邊居民樓受損。媒體及大眾在關注危險品爆炸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關于危險品倉儲企業與居民區的距離問題也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于是本不被關注的安全評價被要求信息公開。在輿論的壓力下,事發第4天(即8月15日),為天津港大爆炸涉事企業瑞海國際提供安全評價服務的中濱海盛最終在其官方網站低調地公布了瑞海國際的安評驗收報告。
報告雖然公開了,但公眾對安全評價的疑問卻沒有消除。關于報告里采用的法律依據是否恰當,評價機構是否有走過場嫌疑等等問題,都為安全評價蒙上了越來越多的陰影。
事故暴露出當前安評困境
其實安全評價作為安全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入,在我國經歷了探索、起步和規范發展三個階段,目前已成為安全系統工程的重要應用技術,而且在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事故風險控制的現代化、科學化進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國安全評價工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目前還面臨諸多困境。
困境一:標準模糊,依據混亂。
據中濱海盛提供的關于瑞海國際安評報告顯示,瑞海國際堆場占地面積4萬6 226.8 m2,距離西側的天濱公寓970 m,以及距離西側的海濱高速公路約310 m,西側的津濱輕軌東海路站420 m,評價結論是“符合規定”。評價依據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第十九條“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或者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距離8大場所要符合有關規定”。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十九條只要求符合有關規定,并沒有提出具體距離,很模糊。”江蘇安泰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王躍博士說:“關于安全距離,具體分內部和外部距離。內部距離最常用的就是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外部距離比較復雜?!?/p>
關于外部距離,王躍稱,針對危化品倉儲,GB 18265-2000《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規定“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與周圍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得保持1 000 m”,可是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甲類倉庫與重要公共建筑之間不應小于50 m,與廠外鐵路中心線不應小于40 m,與廠外道路路邊不應小于20 m”。再看2011年實施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93號),規定儲存危險物品的場所應距離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100 m。幾個標準相差如此之大,而且都是國家法律和標準,執行起來比較難抉擇。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很多,但不成體系,有的針對同樣問題規定不一樣,有的條款含糊籠統不好執行?!蓖踯S說,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回避某些問題,采取較寬松的標準做相應的調整。
就職山東某安全咨詢機構的注冊安全工程師崔金融也表示“外部距離”的執行標準,確實存在模糊問題。他認為:“法規標準收集和應用,本身是一件很復雜、艱苦的過程,而且法規標準都是不斷發展的,從適用、使用角度來講,有它的現實使用性、依從性、前瞻發展性,需要安全技術服務機構來進行系統整理形成基礎數據庫,以合理、適用、實用的角度來研判評估項目的法規復合性?!?/p>
困境二:取證高于評價,重視程度不夠。
山東某化工企業網友楊明披露,企業的安全評價往往被應用于“取證”上。同等條件下,某些企業管理人員一般選擇比較小的,實力較弱的安全評價公司,因為可以按照甲方的意見、意圖,完成評價工作,甚至不惜弄虛作假。
王躍介紹,安評成了一些企業許可的前置條件后,很多項目在建設前不得不請安全評價機構為其編制安全評價報告。但企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取證而評審,價格越低越好,質量無所謂。事故一出,馬上就會有人質問安評如何做的,可平常卻很少有企業會認真落實報告里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3年前在北京某評價機構就職,現任北京某外企安全經理的王志勇接受采訪時深有體會地說:“很少有企業是真正想了解自己的隱患而去請評價公司來評審。行政要求才是他們的目的?!?/p>
關于取證高于評審,崔金融也表示認同,他認為,“天津爆炸事故企業在貨場堆放超量的危險品,而且很多是性質不相容的,就很好地驗證了企業對安全是有多么的不重視?!?/p>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工楊耀黨稱,目前只有讓企業真正擔負起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轉變認識,才能讓以取證為目的“偽安全”沒有市場。
困境三:評價報告質量不高,安評人員能力有限。
天津事故發生后,安全行業內人士特別關注安全評價報告本身質量的問題。云南某化工企業網友小松就指出,所謂的評價報告,其實就是企業提供“資料的匯總”,評價機構按規范格式“整合”成,最后找個有資質的人來簽字就行。真實問題指不出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就算哪天出了事故,再查評價報告的“意見”,發現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要求。
關于提供資料,本刊記者采訪了多位安評人員,均表示,一般的評價機構,都會到現場,收集資料也是基礎性工作。當然也不排除會存在網友提到的這類機構。
楊耀黨稱,安全評價從“人、機、物、法、環”等不同客體出發,以“評價單元”為單位,逐單元分析、論證和評估,收集資料是必要環節。王躍也表示,評價公司為企業服務,只有搜集了企業基礎性資料,才能有米下鍋,這無可厚非。
對于評價報告質量不高,王志勇認為這是企業不重視安全的原因。評價機構受制于企業,企業出錢,機構為了生存,怎么也得通過,所以質量不高也就必然了。
王躍則從機構本身指出幾個方面原因:一是人工成本普漲的環境下,行業競爭又很激烈,安評費用卻難上漲,以至于有評價人員出現不負責任的情況;二是安評行業待遇不高,高技術人才緊缺,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分析不全面、不深入現象;三是企業對評價的時間限制比較緊,要完成一個復雜的工藝評價,短時間內出高質量報告,有難度。再加上有些企業提供資料時,因保密等各種原因,工藝描述不全或有偏差,隱瞞一些關鍵數據等,也是評價報告質量不高的原因。
應對措施
造成目前國內安全評價現狀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在較短的時期內也難以徹底改變這種局面。但如果能規范監管,注重市場化運作,我國安全評價事業的發展會越來越順暢。
一是完善法律體系。雖然國務院多次要求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減少市場主體準入的前置條件,但在8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到,“政府取消、下放了大量審批事項,但在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反而是加強的?!边@就很好地證明了安全事前監管的重要性。但目前從法律層面上來說,安全評價只有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頒布的《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總局令第22號)、AQ 8001-2007《安全評價通則》《安全評價與檢測檢驗機構規范從業五條規定(試行)》(總局令第71號)等部門規章及一些與之相關的文件通知。在安全生產領域,安評應該比環評更重要,可是環評有《環境影響評價法》,安評沒有。安評制度層級低,自然無法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視。如果在法律層面上,可以從部門規章“升級”為國家法律,將重大項目的安評報告納入強制性要求,相信安全生產事故會大大減少。
二是要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通過市場化引導行業發揮好自律作用,同時通過市場規律吸引更多社會優勢資源和人力進入安全評價行業,提高安全評價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并與他們承擔的責任相匹配。鼓勵有實力的機構做大做強,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是通過政府采購形式或按照招投標方式進行安全評價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將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金錢關系剝離開,加強中介的獨立性。
四是安全評價機構的管理部門要建立誠信服務體系。建立評價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完善機構誠信體系和自我約束機制,對不負責任的機構和個人采取黑名單制,加大對劣質報告的監管力度。安監部門可以建立定期考評和抽查的機制,并且設立公眾監督舉報的途徑,讓不負責任的機構和個人暴露在陽光下,一旦發現虛假報告,嚴格查處撤銷資質。
2015年8—12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在全國開展以“規范監管行為、規范從業行為”為主題的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行業領域專項治理活動,這既是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行業持久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天津“8·12”事故中,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暴露出的問題采取的斷然措施。
編輯 ? 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