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方忠

“備受關注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動批)搬遷已經開始,2014年動批市場總攤位數已減少了1300個,占總數10%。”日前,西城區副區長孫碩對外透露,動批區域內共有12家批發兼零售市場,其中之一的天皓市場已于近日摘牌撤市轉型。
北京動批已有30多年的歷史,曾創造了大量經濟效益、解決了數萬勞動力就業。決定動批未來的轉折點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在規劃中明確提出,合理確定北京舊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導不適合在舊城內發展的城市職能和產業。自此,有關動批外遷的傳言便不絕于耳,直至2014年,在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緩解首都“大城市病”的背景下,各種關于動批外遷的傳言達到了頂點。
在許多人眼里,位于北京鬧市區、歷史悠久、曾經的北方地區最大服裝批發集散地,北京動批不僅是北京疏導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體現,更是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首都產業轉移的風向標。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動批,營業面積超3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年營業額達到200多億元,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早已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動批外遷正在進行,但動批市場依然火爆。即便是已然摘牌的天皓市場,由于仍處于轉型調整期,并未完全清場,仍有部分商戶堅守經營,服裝生意依然火熱。
一位來自東北的商戶告訴記者,自己在每個外遷市場都租下了一個門店。“一方面為了占領市場,防止動批市場大規模外遷讓我失去客戶資源,門店多意味著能爭取到更多的客戶隨之遷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動批市場的依賴,只要動批一天不下發通知要求撤離,我就堅持一天。”該商戶說。
其實,該商戶的做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如今很多商戶在保留原有批發市場商鋪的基礎上又分別在永清、白溝等地購買了門店。在他們看來,由于多處外遷承載區位于三四線城市,且承載地市推出了大量優惠措施,未來發展值得期待,但吸引原有客戶向承載區轉移需要時間,能在動批堅持一天,就有可能說動更多的客戶隨之遷移。
由此不難看出動批的“熱度”。實際上,在動批,雖然一個并不算大的攤位動輒就要一二十萬元的年租金,但在商戶看來,營業額與租金還是成正比的。
以世紀天樂市場為例,這里基本全是五六平方米的小檔口,檔口內掛滿了男女服裝,兩三個人在里面已很難轉身,購物的消費者多為拎著黑色塑料購物袋、拉著車的批發戶。但就是這種傳統的商業模式,卻在創造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據位于世紀天樂商場地下一層的一位商鋪經營者介紹,商鋪一天的營業額在6000元左右。“我這個6平方米的商鋪每月的租金為1.8萬元,半年一交。”這位商鋪經營者說,她的生意只是一般,位于黃金地段、客戶廣的商鋪營業額要遠高于此。
動批外遷的消息傳出后,忙碌的不僅是外遷商戶,外遷承載區也厲兵秣馬,一場爭奪外遷商戶的戰爭早已進入了白熱化。
無論是政府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考慮,還是市場主體的自主選擇,動批向外轉移,具有地緣優勢的河北最為合適。
2013年5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與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內容顯示,支持北京市大型商貿企業到河北省建設區域性商貿流通市場,推進北京市城區內小商品、服裝批發市場向周邊地區轉移。

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外景
其中,廊坊永清行動最為迅速,這個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廊坊小縣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背景下一夜間名聲大噪。從新建服裝城,牽手動批、大紅門等服裝市場,到鋪設高速公路,暢通對外的聯絡交通,永清的每一步都目的明確,就是要全面承接北京的批發市場外遷轉移,特別是最具影響力的動批服裝市場。
而另一家頗具外遷承載實力的天津西青區,則避開了在物理空間、交通等方面的競爭,選擇攜商業運營新模式加入這場動批外遷的承接大戰。
據了解,天津西青區政府已經與天津卓爾電商城進行了全面合作,政府不僅支持天津卓爾電商城的建設和運營,還推出了稅收、工商、子女入學、社保醫保、商戶落戶、專項資金扶持等多項優惠政策,以此吸引動批等市場進駐西青。
一位天津卓爾員工對記者表示,為全面承接動批市場外遷的商戶,集團內很多員工都放棄了休假的機會來參與招商工作。同時,為了在這場動批外遷承接大戰中占得先機,天津卓爾電商城還打造了國內首家服裝商貿城O2O的運營模式,天津西青區也希望憑借自身在倉儲、物流以及商貿交流、展示等方面的優勢贏得這場動批承接戰。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區域已經、正在或即將加入這場爭奪。像西青區這樣政府層面推出優惠政策支持的更不在少數。
但也有專家對此提出不同意見,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金營就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批發市場外遷,政府推出大量優惠政策競爭外遷商戶,實際上是一種干預市場的行為,而非市場的良性競爭和自主選擇,長遠來看將難以持續。
實際上,被外界傳的沸沸揚揚并且諸多動作不斷的動批外遷,今年才首次被官方證實。在今年的西城區“兩會”上,西城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西城區將積極引導北展地區動批、天意等批發市場調整疏解,依法規范和撤銷20個市場。
“動批是搬遷不是拆遷,不會在某個時間段內把市場全部搬走清空,不會簡單地用時間表來限定。”但孫碩強調,沒有時間表,并不意味著會無限期拖延。“租約到期是一個好的節點,但沒到期不意味著不推動。比如天皓的市場方到2016年底合同才到期,這次是提前進行了撤市。對于現有的還沒到期的市場和商戶,會根據大的規劃,自身對市場的判斷等做出搬遷、調整、升級等選擇。”孫碩說。
“搬”與“拆”一字之差,其背后的深意是不將政府的意志強加于市場,而是更多地尊重市場主體的自主選擇。
“政府尊重市場規律,不會簡單地以行政命令來決定或指定一個地方搬遷。”孫碩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市場經營方有意到白溝、永清投資,也有商戶有意到天津、懷來等。“西城區提出‘一家市場、一種策略’,會因地制宜對不同市場給予不同的個性化支持。總之一句話,去向和轉型方式都是多元化的。”
對于動批搬遷區域的未來打算,孫碩透露,按照未來的規劃,動物園商圈的服裝批發業態將被服裝設計、展覽展示、電子商務等所取代,整個區域將以科技、金融、設計、時尚為主要業態,形成一個新的商務街區。
市場主體的行為也正與政府的規劃同步進行。據了解,天和白馬市場引入了設計師工作室,從以住的市場銷售轉型為扶持自主服裝品牌發展;萬容天地市場嘗試整樓層升級改造,引入時尚品牌;世紀天樂市場正幫助商戶引入電子商務,改善經營方式;惠通永源市場把300個5到10平方米的小攤位,置換成幾十個大服裝店,引入品牌服裝設計師等。
而在動批區域內正在建設的兩棟8萬平方米大樓,原本是用于服裝批發市場,目前,產權方也已經調整了規劃,改為引入科技金融類企業。
動批外遷已是大勢所趨,但作為北京不適宜發展的低端產業代表,其搬遷和轉型更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對于搬遷地和承接地政府而言,都須從此次的動批搬遷中得到啟示,那就是更多地讓市場去發揮決定性作用,而非是政府意志去主導,否則過幾年動批搬遷的故事或許又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