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心 公益律師
陪審員別被編外“法官”替代
吳安心 公益律師

8月12日,北京福祥社區進行人民陪審員的隨機抽選。
先從我近期辦理的案件說起。
湖南省湘潭縣云湖橋鎮101名村民認為某復合肥廠生產經營管理不善污染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井水,導致井水氨氮超標,于是奮起維權:一是狀告“鎮政府重點保護企業”某復合肥廠。將該廠起訴到縣法院,要求該廠消除危險,賠償損失;二是“民告官”。把縣環保局起訴到縣法院,要求撤銷該廠的環評報告表審批。
我作為原告代理人收到兩案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告知書后,發現兩案合議庭都有人民陪審員。根據法律和配套規定,合議庭陪審員要隨機確定,過程公開。此案原告方對陪審員的確定并不符合程序。于是我代理原告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指出合議庭組成不合法,要求在原、被告到場情況下隨機確定陪審員,重組合議庭。湘潭縣法院對兩案異議均沒回應。
今年5月28日,我到湘潭縣法院參加“民告官”案件審理。開庭前,行政庭長把我從大審判庭請到辦公室,說有事相商。我估計是為合議庭組成問題進行庭前溝通,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行政庭長果然談了對確定陪審員的看法,他認為,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剛開始,是個新生事物,湘潭縣法院不是試點法院,陪審員不用隨機確定。現從以上案例說起,環境訴訟為什么必須堅守隨機確定陪審員的程序。
今年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聯合下發《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法﹝2015﹞100號),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辦法》。該實施辦法對人民陪審員任職條件、員額、產生程序、履職范圍和保障等作了新規定。但是,該實施辦法中有關合議庭中的陪審員應當隨機確定的規定與原有法律并無不同。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該決定第十四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法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應當在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可見,由隨機確定的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法律規定,是“老調重彈”了。
雖有明文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隨機確定陪審員制度卻執行得非常不理想。這在各地基層法院網站中可以得到證實。在各法院網站的開庭公告中,不難發現陪審員都是固定的那么幾個人,名為“專職陪審員”,實則“編外法官”臨時工。
一是從法院來說,法官員額不夠,人少案多。法院利用人民陪審員經費,給“編外法官”臨時工發放工資,可以解決人員短缺問題。二是從法官來說,“編外法官”系臨時工,專業素質姑且不論,因為拿著法院的嘴短,所以在評議案件過程中很識時務,只點頭無異議,不會給法官添“亂子”。三是相關機構和人員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編外法官”臨時工之外的其他人民陪審員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履行公民義務。上述原因,前兩點自無分析必要,第三點倒是耐人尋味。
不妨再來上網瀏覽各地人大公布的現行人民陪審員名單,不難發現陪審員大多數是當地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中陪審員任職條件一致。該決定第四條規定:“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也就是說,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法院其實很容易就能通過正式的組織程序督促上述人員履職。但這些陪審員不受法官待見,真實原因在于上述人員有知識有見解,不少人有法制工作經歷,少數人甚至精通法律,提出的意見和異議往往不簡單,這在法官看來會增加許多麻煩。
在各法院網站的開庭公告中,不難發現陪審員都是固定的那么幾個人,名為“專職陪審員”,實則“編外法官”臨時工。
人民陪審員制度實質上是參審制,陪審員可以參加基層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審判。對陪審員無法進行體制內的防控保證其公正性。因此,法律規定了隨機確定陪審員的程序作為防控措施之一,使外界也難以控制陪審員,是司法獨立和公正性的保證。
其次推進法治建議,意味著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雙重推進和堅守。而在類似本案的污染類案件中,堅守隨機確定陪審員的程序更有著毋庸置疑的必要性。
再回到本案來說。一是能夠防止污染企業保護者操縱個案審判。環境訴訟案件被告大多是當地政府利稅大戶,有些污染企業還是當地政府“三顧茅廬”請來的,受“重點保護”。在GDP和利稅的指揮棒下,污染企業和被污染的受害老百姓孰重孰輕,自不用說。有污染企業保護者甚至利用人民法院不愿隨機確定陪審員的漏洞,將政府招商引資部門中有人民陪審員資格的人員加塞到合議庭組成人員中,操縱個案審判,判決污染受害者敗訴。誠如本文引用案例:101名村民狀告“鎮政府重點保護企業”,該案合議庭的兩名陪審員,一名是招商局干部,一名是經信委干部,兩人都負有招商引資義務。這起案件能否公正判決讓人難以信服。如果法院嚴格依法辦事,至少能夠防止此種弊端。
二是有利于司法公正。如前所述,“編外法官”臨時工因為吃了法院的嘴軟,在法庭上基本上就是個擺設,審判組織表面上是合議庭,實質上是法官獨斷,這和司法民主完全背道而馳。而如果堅守隨機確定陪審員的程序,那么由雙方當事人通過抽簽、電腦搖號等方式從公開的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確定的陪審員,既與法院沒有經濟和職務上的隸屬關系,而且與法官之間的工作合作次數有限,陪審員不用看法官臉色說話辦事,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獨立地作出事實判斷,必要時還起到監督法官的作用,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