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成果
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一體化問題的建議
根據會上與會代表發言,經過梳理匯總,最終形成了八個方面的建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要目的,是在功能和結構上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支撐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在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思路上,應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世界級城市群為總目標,緊密結合京津冀“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城鎮體系規劃及產業功能布局,分階段、分目標、有重點地推進京津冀交通的一體化發展。建議在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由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國土部、環保部、住建部等有關部委牽頭,編制出臺重點領域如城鎮體系、產業、交通、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服務對象、服務方向和服務內容,推進交通運輸與城鎮群建設、產業布局及土地開發、生態環境之間的有效銜接和配套,為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提供戰略指導。要充分認識到交通一體化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轉變觀念、科學規劃、完善交通結構以及加強政策保障等諸多手段來盡可能減弱其負面影響,防止形成新的“攤大餅”,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走出一條內涵式、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京津冀區域的旅客運輸嚴重依賴公路,鐵路占比不到10%。這種嚴重依賴汽車交通的粗放式交通結構,在加劇交通擁堵以及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引發城市建設的“攤大餅”和無序蔓延,不利于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議把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作為交通一體化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強規劃編制及實施工作。目前涉及京津冀區域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多個規劃都已安排啟動。三省市及國家有關部門在規劃編制和推進過程中,要以互聯互通、協同優先、對接優先為原則,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二是構建1小時通勤圈。通過建設有別于傳統地鐵制式的快速市郊軌道系統,實現北京、天津與周邊新城的通勤時間能夠控制在1小時之內。京津冀應在現有軌道網絡基礎上向周邊進行延伸對接,實現軌道線網片區相連,促進同城化發展。三是構建1小時商務圈。通過建設北京、天津、保定、承德、唐山等區域內主要節點城市之間的城際鐵路系統,滿足區域內1小時高效商務出行。目前,應加快開工建設京唐和京濱城際鐵路,打造京津唐、京津保兩個“鐵三角”。建議規劃建設津石、津承城際鐵路,促進城際間交通聯系。提升天津鐵路樞紐為國家鐵路樞紐,疏解北京交通運輸壓力。
天津、河北港口群同處渤海灣,兩地港口功能部分雷同、腹地相互重疊,同質化競爭問題較為突出。應立足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著眼于服務三北地區和“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津冀港口群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一是加強津冀港口發展高層協商。由國家有關部委牽頭,聯合三省市共同成立津冀港口群協調發展工作組,統籌解決津冀在港口建設運營中責任分擔、收益分享、深水資源共享共用、集疏運通道共建等問題。二是明確港口功能定位。建議立足優化區域港口布局,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調整完善津冀兩地港口的發展側重,實現兩地港口的深度融合、錯位發展、協同發展,避免重復建設、無序發展和惡性競爭,共建現代化國際港口群和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三是貫通港口與鐵路通道。鑒于天津港缺乏直通西部、北部地區的大能力運輸通道,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盡快開展“京津冀地區貨運鐵路網規劃修編”工作,將天津-保定-忻州-太原鐵路、津石鐵路、津承鐵路等區域集疏運大通道納入規劃,打通鐵路運輸通道。針對沿海地區交通主要依賴公路,鐵路不夠通暢的問題,建議規劃建設環渤海鐵路,形成連接沿海的鐵路通道,促進港口資源互補和集疏運方式轉變。四是制定出臺促進兩地港口合作的優惠政策。建議兩地港口在航運、金融、保險、物流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全方位交流合作,通過參股、整合、重組等多種形式,建立戰略合作共同體,統籌利用好河北資源優勢和天津自貿區政策優勢,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冀津港口“競而不合”的局面,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長期以來,京津冀三地機場發展極不平衡,各自擁有的資源落差較大,始終存在著“首都機場吃不了、天津機場吃不飽、河北機場吃不著”的問題。北京新機場建成后,其巨大運輸能力將為津冀兩地機場造成新的壓力。應多措并舉,整合資源,著力破解航空資源過度聚集北京,整體規模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一是明確區域機場群的發展定位。加快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完善首都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北京作為航空樞紐的國際競爭力。增強天津濱海機場區域樞紐功能,大力發展航空貨運,將其建成我國北方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充分發揮石家莊正定機場低成本航空優勢,增強對周邊的集聚輻射能力,逐步培育成為區域樞紐,將其打造成我國北方航空快件集散中心和航空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完善以機場為樞紐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加強三地機場之間和機場與城市之間的集疏運體系規劃和建設,進一步優化航空與軌道交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的銜接,構建便捷、通達的綜合交通集疏運體系。特別要加強城鎮群主要節點城市(如天津、保定、唐山、石家莊等)與北京新機場的高效、便捷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構建這些城市對外開放的國際門戶,使新機場成為京津冀的機場,顯著提升京津冀城市的對外開放度,加速區域的國際化進程。三是協調推進京津冀機場群建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京津冀三地共同參與北京新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將北京新機場建設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引擎。實施京津冀三地機場政策協同,盡快實現區域主要機場統一管理、一體化運營。積極推動河北省內支線機場資源整合,構建以石家莊機場為區域樞紐的復合型航線網絡,并逐步納入首都機場集團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天津濱海機場區位優勢,進一步協調航線和空域資源,將首都機場新增航線航班向天津機場轉移,積極發展公務機、商務機航線,把天津濱海機場建設成進出北京的第二空中通道。

京津冀公路網發展速度較快,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高速公路網與普通干線公路網體系。但整體上看,省市間局部公路網還存在道路車道不匹配、路網銜接不順暢等卡口問題,有的地區還需要規劃建設新的公
路,工作任務還比較重。建議:一是盡快研究、規劃、建設北京大外環貨運通道,逐步解決過境公路交通壓力和環境污染問題。二是以環京津貧困地區為重點,實施農村公路提級改造、安保和危橋改造工程。三是重點加快建設京津冀主要城市間規劃干線公路。加快建設京臺高速、京秦高速、津石高速、唐廊高速,加快進行國道104、國道230等公路的擴容改造。四是近期抓緊推進一批需要規劃對接的公路項目。三地共同推進“省際最后一公里”公路同步、同標準建設,逐步消除“斷頭路”,拓寬“瓶頸路”。
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任務艱巨,工作繁重,特別是河北的交通運輸發展水平與京津相比差距較大,是最明顯的“短板”和“洼地”,需要在政策上予以突破和傾斜。一是建議在國家層面進行研究,允許唐山曹妃甸新區、滄州渤海新區復制天津自貿區相關政策,激發發展活力,著力打造河北發展的“熱點”和新的增長極,使之與天津自貿區形成“一體兩翼”格局,以經濟發展帶動交通運輸業發展。二是建議在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按照西部地區資金補助標準給予河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性政策支持;對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設、北京新機場配套交通項目和張家口申奧區域交通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對燕山——太行山地區縣鄉主干道建設給予相當于西部政策的特殊支持。支持河北作為PPP建設模式試點,進行先行先試,打造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實驗區。三是建議在國家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將京津冀區域列為規劃建設重點,城際鐵路建設專項基金向京津冀城際鐵路項目傾斜。對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對于完善國家鐵路網布局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鐵路項目,如京張鐵路崇禮線和京霸鐵路,建議由鐵路總公司主導出資建設。四是建議國家對納入一體化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由國家提供土地指標,并在全國范圍內調劑解決補充耕地指標。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迫切需要國家層面在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推動。一是建立協調機制。由國家有關部委牽頭,建立京津冀交通合作協調工作機制,搭建對接平臺,統籌推進跨省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規劃、建設、運營三同步。創新建設管理體制、政績考核制度等,建立有力、暢通、長效的跨區域協作統籌推進工作機制。二是推動建立多元化可持續融資保障機制。國家有關部門要研究出臺更為積極的資金、土地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參與區域內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簡化審批手續。交通運輸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審批前置條件多、環節復雜,前期工作難度大,項目審批時間拉長,國家有關部門應簡化審批手續,為加快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項目建設創造條件。
交通設施建設與管理相輔相成,在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進程中,應注重加強管理能力建設。一是建立區域統一的交通運輸政策法規體系。開展三省市交通運輸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修訂工作,推動京津冀交通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的統一編制、統一實施。二是提升區域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京津冀區域交通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實現區域交通運輸管理監督與執法一體化。推動鐵路、民航、公路及城市交通企業之間運營組織、票務和售票系統等銜接,實現不同運輸方式間客運“聯程聯運”和貨物“一票到底”。推進區域內公共交通、道路客運、高速公路ETC三個“一卡通”。
(省政協研究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