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夕娣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英語教研室,江蘇 南京 210056)
建構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旅游英語課程模式
袁夕娣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英語教研室,江蘇 南京 210056)
世界旅游業的繁榮,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涉外旅游人才的培養成為贏得市場的重中之重。高職旅游英語課程一直缺乏自身行業特色,各種教學模式的提出,如果不能真正以學習者為出發點,就很難在現實工作中體現教學效果。本文旨在在分析學習者的基礎上,提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三維一體課程模式,即:自主學習的網絡旅游英語課程,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內化知識的課外實訓。
建構主義 學習者主體 課程模式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年國民生產總值以7%以上的高速度增長。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旅游業也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今后幾年,世界旅游業發展仍將保持5%左右的增長速度。中國到2020年將接待1.37億入境旅游者,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全球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中國出境旅游人數將達1億人次,居世界第四位,有望成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國之一。江蘇省是我國七大重點旅游省市之一,作為傳統旅游大省,如何迎接全球旅游業“井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除了政府層面的各種利好政策之外,懂專業、會英語的旅游人才培養,即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是重中之重。
旅游英語在我國相對而言是比較年輕的專業,高職院校對于旅游英語教學缺乏系統的研究,主要還是走傳統的語言教學路線,缺乏學生的參與和實際應用。很多學院還是唯書論,一門課程就以通讀一本教材為主。通過筆者對授課班級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走訪調研發現,要想上好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的旅游英語課,單憑傳統課堂教學是難以達到目的的。高職院校旅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把旅游英語等同于基礎英語教學,不管在教法、學法、考核方法上都沒有改變。旅游英語是在旅游工作中需要運用的語言,特定的語言環境和交流目的決定了其在教與學中的特殊性。另外,忽視高職學生的學情,高職學生絕大多數對英語不感興趣,基礎英語的學習都存在困難,直接開設以情境、項目為特色的旅游英語課程,造成學生無法參加項目教學活動,出現畏難的學習情緒,甚至放棄學習的情況。
高職旅游英語管理專業作為培養行業人才的重要渠道,并沒有隨著行業發展的情況做出調整,也沒有能夠根據學習主體情況的變化做出改變,造成目前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的一個尷尬:一方面,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對英語缺乏興趣,再加上網絡移動終端的普及,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在教材、教法、評價手段上都很滯后,無法抓住現如今的大學生。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和市場對剛畢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很滿意,表現為學生適應職場速度慢,專業知識不能做到本土化和可操作化。面對這樣的矛盾,筆者嘗試提出以學習者為出發點,建構三維交互的導游英語課程模式,即線上自主學習網絡導游英語課程,線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及學習者知識內化的實地演練三者交互的模式。
旅游英語是具有特定交際功能的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SP),與學生早前學習的基礎英語是有區別的。ESP教學強調對學生需求的研究與分析,找到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并進行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學的關鍵。關于ESP課程的教學,Carver歸納出三個原則,即真實語料(authentic material),以目的為導向(purpose—related orientation)和自我學習為中心(Self—direction)。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教學應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式,學生可以借此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這個模式涉及儲存信息的內部系統,信息是通過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總是由一系列的片斷組成,而每一片斷(或一個事件)總是涉及獲得、轉換和評價三個過程。
針對以上現狀,結合ESP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筆者提出學生在上旅游英語課之前應自主登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按照模塊,了解要求,熟悉知識背景。因為學生的基礎薄弱,課前自主的學習讓他們更加有自信地應對課堂教學。網絡平臺會按照課堂進程,按模塊細化基礎詞匯、句型、語言能力要求、職業能力要求、職業素養要求等。教師在授課時對于網絡課程當中提到的知識進行提問、檢查,通過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展開下一步的項目環節,并把學生反饋的表現計入對學生平時的評價體系當中。課后,學生通過實習景點具體演練,達到內化課堂知識的目的。網絡課程的建設,利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來呈現教學資源,包括課程描述、課程要求、具體的課件、練習題、試題庫,等等。學生通過同步的網絡課程學習,先一步了解了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增強了課堂的操作性和可控性,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基礎和補充。課堂教學主要以網絡課堂為基礎,通過情景模擬,任務教學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優化,對本土旅游方面的知識點進行搜集整理,有機地穿插在教學模塊當中。
下面筆者就以具體的教學模塊來體現三維交互的導游英語課程模式。學生手頭的教材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英語教材》,對于City sightseeing這個版塊,就是很籠統地進行介紹,涉及的景點和城市離學生的環境很遠,沒有對城市觀光這一工作環節進行系統有序的講解。對于這一章節的處理,筆者梳理出章節中具有通識意義的英語詞匯、結構,在網絡課堂上呈現City sightseeing要素,比如:history,geography,politics,economy,culture,status and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their general information。對于每個要素展開描述的詞匯和句型,在網絡課堂上的PPT里面做詳細描述。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這一章節時必須登錄網絡學習平臺,平臺對于學生登錄與否有記載,教師可依據課堂上對網絡課堂內容的考核來衡量學生是否有課前自習。
在課堂上,教師對于這一章節中網絡課堂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對于學生薄弱的地方進行修正。圍繞City sightseeing,教師在課堂可以以PPT的形式展現學生所在城市南京的面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分組開展自己對南京城市觀光的介紹。在學生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示范如何進行城市觀光介紹。
課后,學生要通過視頻拍攝后期制作,完成教師布置的江蘇以內的其他城市的介紹。通過這樣三維一體的學習,學生對City sightseeing這個模塊,就能夠非常準確和熟練地在工作環境中展開。
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師,其要廣泛備課,對教材要有取舍,更多的內容要去整合,融文字、圖像、音像、視頻為一體的教學課件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語言訓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以調動。基于以上情況,自編講義,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包括在課堂上運用模擬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考核,教師要重新開啟一個評價系統,強調不以單純的知識為考核重點,而是考核整個導游工作流程中學生的表現和綜合應對能力。不同于以往以筆試為主的英語考試,導游期末測試強調的是考試的真實性和綜合性,整個課程考核體現動態化和多樣化。

《旅游英語》課程評價權重分配
就學生而言,這是巨大的挑戰,要有學習的自主性,自主性一方面來自于日后工作壓力帶來的動力,一方面來自于考核的壓力。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要參與知識的生成、運用和內化的全過程,真實地體驗相應的英語知識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的運用,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旅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要使培養的學生適應未來市場的要求,就必須在教學中分層次、分時間段,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出發點,考試內容圍繞工作場景中旅游服務的實際需要,重視考試的真實性、功能性,交互性、情景性和綜合性,從教學內容實用化、教學方法實踐化、教學評價綜合化三個方面來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另外,經常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場所進行實踐體驗學習,把課堂延伸到真實的工作場所中,親身感觸實際工作過程,進入導游角色,從而鍛煉用英語開展導游服務工作的能力。
[1]程華林.高職涉外旅游英語情境教學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3.
[2]何善秀,趙磊.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
[3]王奇.提升江蘇省旅游業綜合競爭力[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2014 wlkc08導游英語網絡課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