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威萍 姜 嫚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中國古代農耕時期產生的武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其發展過程不斷吸收各種民族文化,如今武術這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維、文化智慧,同時還具備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等功效。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沖擊,武術文化的發展、傳承該何去何從?當下,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武術文化也應當與時俱進,與時代相適應,與核心價值觀聯系在一起。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武術文化也是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可見傳承創新武術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應是一種互相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
研究探索傳承創新武術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互動關系,首先必須要理清武術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問題,以下內容是筆者在總結了前人的研究后得出的:
武術文化的內涵質言之就是傳統武術在精神領域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從文化的視角去看去總結武術的技擊活動、武俠行為和武術活動的目標等內容。有些武學研究者認為武術文化的內涵就是和諧,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身心的和諧;還有一些學者將武術文化的內涵分為三個層次:武技文化層、武德文化層、武俠文化層;再者有一些學者從武術形成的過程分析,與陰陽學說、儒家道家思想相聯系,他們又從哲學的角度分析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關于武術文化的內涵,角度不同、學科基礎不同,表述的方式就不同,但其核心大致不外乎強調武術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修身養性,如此身心得到和諧,將武術文化的“和”借鑒到社會,其文化的內涵自然就開闊了,有大俠般的愛國主義、和平主義,古代哲學家重視的誠信、敬業,還有練武時強調的天人合一等等。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顯得日益重要,價值觀是文化立場、取向和選擇的綜合,建設文化強國,首先要理清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黨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核心價值觀主要是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的總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意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愿望這24個字把當下中國團結在一起,國家意志、社會要求和個人愿望是可以實現統一的,具有普遍性、廣泛性、先進性三大特征,其精神要素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24個字在當下引領中國前進的方向,這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所必須實現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料,可見當下盛行的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其思想源泉亦即根源就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組成部分的武術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也是有密切的聯系的。首先看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當下強調的富強與武術的軍事保衛國家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和諧一詞本就不是當今社會提出的,武術自始至終都重視“和諧”:即“天人合一”;再看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層面,古代的比武習武都注重平等和公正,就連那些被尊稱為“武俠”的人也都是因其執行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而受人尊敬,同時學武的人向來喜愛自由,因此武術文化也蘊含著自由的氣息;最后看個人層面,在古代,想要習武都是要拜在某個師門下,故曾有言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習武之人的誠信自此可見,武術文化的誠信大概來自與儒家思想的熏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不也是如此,再者傳統武術特別強調習武之人應具備誠心、專心、苦心、恒心,這些不都是核心價值觀敬業精神的具體表現。武術文化以“和諧”為根本,充滿愛國主義、和平主義和俠義精神,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不謀而合,傳統武術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而核心價觀的踐行也為武術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出路,同時培育核心價值觀能夠為武術文化找到新的領域。
在總結了武術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聯系后,我們不難發現,傳承創新武術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著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第一,武術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第二,踐行核心價值觀是傳承創新武術文化的路徑之一。
習近平主席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1]”,可見傳承武術文化對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之重大。那其具體意義是何?首先,武術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歷經危難之后至今仍然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保護著我們,因此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能拋棄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包括武術文化。其次,武術文化是核心價值觀的肥沃土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中國當代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者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優秀傳統文化包括武術文化必然成為核心價值觀的肥沃土壤,武術文化是根基,核心價值觀是枝葉,“根之茂者其實遂,糕之沃者其葉華”。再者,武術文化能夠為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支撐。中華民族擁有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1]的中華傳統美德,而這與當下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可見傳統文化包括武術文化為踐行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價值支撐。
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因此中國夢的實現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價值理念追求仁愛、正義、大同等理想的實現,[2]而現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就是實現中國夢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文化向導,踐行核心價值觀為武術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了可行的路徑,開辟了新的領域。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武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超越性升華,使武術文化得到提煉并煥發新的活力。[3]第二,武術文化在全球文化的沖擊下逐漸邊緣化,為了弘揚、傳承、創新我們的武術傳統文化,就要將其與時代結合,順應時代的發展找出傳承的新路徑新方法,當下提倡的核心價值觀正是對武術文化等傳統文化內涵的濃縮,這也是武術文化傳承創新科學新穎的路徑之一。
武術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共通之處,同樣傳承創新武術文化與踐行核心價值觀之間也是一種良性互動關系,因此,為使核心價值觀更好的踐行,我們要將武術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更充分的加以弘揚。首先,發揚武術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武術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中,利用武術技術教育、“岳飛精忠報國”武術英雄故事、愛國主義色彩的武俠影片如《霍元甲》等吸引青少年走進武術,將習武與愛國結合,使之樹立愛國主義情操,促進青少年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塑造其愛國主義人格。其次,突出武術文化的“義”、“勇”、“信”武俠精神。利用武術文化的俠義精神去抗爭社會的負面風氣,敢于扶起摔倒的老人,敢于機智地同歹徒交涉,對不平的事情能夠挺身而出,誠信做人做事。最后,高揚武術文化的和平主義傳統。武術文化的“和”包括個人層面的“身心和諧”、社會層面的“人倫和諧”、國家層面的“人與自然和諧”,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同時各種競爭的思想使得和諧邊緣化,傳承武術文化的和平主義精神,是核心價值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大勢所趨。
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的武術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互動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堅定的實現踐行核心價值觀,實則就是對武術文化的傳承,堅定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武術文化進行超越性升華的一種路徑,我們要在不斷的綜合中對武術文化加以新的創造,促使武術文化的不斷創新,進一步推動武術文化的當代發展,以達到超邁以往的“新”進境,從而在傳承與發展中創造武術文化新的輝煌。
[1]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4年2月 24日)[N].人民日報,2014-02-25.
[2]王澤應.論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倫理學研究,2015(1).
[3]龍行年. 和諧武術文化——當代武術文化發展的文化思考[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