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現在體育社團的運行情況是:大多存在男生多女生少,大一、大二多、大三、大四少,硬件設施不能滿足社團的需求,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致使社團工作很難開展。從全國來看,也只有那些有實力的公辦高等院校,在體育社團方面,有相對比較好的表現。而民辦高校由于資金管理等各方面的問題,體育社團的開展一直是步履維艱,很難開展。從學術角度看,關于高校體育社團討論的文章很多,而關于民辦高校的體育社團開展的相關研究很少。(如:韓 偉.淺談民辦高校體育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1(07)等等)但這些研究大多停留于體育社團的作用、構建、制約因素等,所以往往停留在體育社團對某一具體的項目的解決或者闡述,至于究竟如何才能將民辦高校體育社團全面落到實處,服務社會的文章很少。本文給出了一種綜合的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夯實體育社團如何運作、服務的理論。
廣泛收集并查閱有關民辦高校體育社團方面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以及有關的文獻、書籍;國家體育總局以及遼寧省體育局有關體育社團方面的文件;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體育社會學、社會調查學等方面的論著,獲得研究的理論支持。
請工作多年的體育管理學、體育教育學專家、教授對體育社團的運作給出建設性意見。根據研究的需要,對遼寧省有關民辦高校、健身俱樂部等進行電話采訪,獲得真實資料。
體育社團:學生自愿組成,自主管理,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體育運動(活動)為目的的非營利性組織。
由于體育社團與傳統的體育課有很大的區別,體育社團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就使得學生變被動的獲得,為主動的去取得,去探討,不但大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服務社會,而且提供了一個相對完善的體育社團的運作體系,值得借鑒,對今后的體育社團建設大有裨益。尤其是轉變了教學的方式:學生是主體,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取得,向外傳授。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身心發展,提高了身體素質,向全面合格型人材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也服務了社會,為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
大學體育社團如何更加完善的運作:硬件、學生、教師、學識、組織、教務處、學校重視程度、網絡運營等等,如何將上述因素有機結合,統籌協調,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良好運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對社會上健身實體的考查也很重要。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相比,最大的短板在于資金短缺、專業人才缺乏、缺少相關的理論宣傳,所以說,民辦高校的體育社團要辦好,就要在宣傳上下工夫,就要讓學生有計劃、有規章制度地走出校園,到各個健身實體中去,健身、做教練,實現社會化。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在高校中體育社團就是把不同年級(包括大三、大四的學生)有著共同的體育愛好的學生聚到一起,經由學院組織形成的各種體育社團,一般在課外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尤其是體育系的學生在其中充當骨干,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將體育課學到的體育相關知識加以鞏固和提高,還可以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某一項目的技術、技能,因此深受學生喜愛。更為重要的是學院體育社團不僅極大地鍛煉全院學生的身體,而且已經成為促進本地社區體育發展、傳播體育文化的重要力量。遼寧財貿學院的體育社團有定期走進社區、廣場的活動,為那些渴望進行身體鍛煉,而又為缺少體育相關基本知識與嘗試的青壯年以及中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充滿體育文化的平臺。在社區中、廣場上,有上百人在我院的體育指導員的帶領下進行活動。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那些脫離體育課堂、有鍛煉身體渴望的社區人群的健身問題。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鍛煉、交流的平臺,使他們能夠更好的、更科學的進行身體鍛煉,為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在實際運作中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中存在以下問題:投入資金較少,學生自身經濟實力不強,籌資渠道少,很少部分的企業贊助,基本靠社員交費來維持運轉,由于投入少,指導教師很多都是掛名,由于教師沒有或報酬很低難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場地器材受到學校條件的限制,也制約了體育社團的活動空間和發展,導致了社團發展困難重重,社員積極性受到打擊,所以,社團數量和社員數量都很少,影響力比較弱,導致惡性循環,阻礙了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同時管理缺失,社團聯合會的負責人一人負責全校社團的管理,各類社團內容和形式都不相同,會出現外行管理內行的情況,各種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缺乏監督管理。
首先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和管理,同時,拓展學校體育同社會的聯系。學校應將學生體育社團工作納入學校體育工作范疇之中,明確學生體育社團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使之真正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安排專項資金對學生體育社團的活動提供支持。高校可以開發校園體育文化與體育產業相接合的區域性體育市場,創造資金來源,形成社會、學校和學生共辦校園體育的新局面。
體育社團組織成員中,因“興趣、愛好、交往”型逐步向“培養體育鍛煉習慣”的學生增多,希望掌握更多體育知識的參與者數量不斷增大,為普通高校成立運動俱樂部、開設體育專項選修課及實施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可能。
體育主管部門要向學生體育社團選派專業教師,對社團的日常活動給予指導,并將社團的工作列入教師考核內容。在日常管理中,加強行政監管以及業務指導,對學生體育社團骨干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選拔,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調,對體育社團統一管理,使社團管理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這是社團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團發展的保證。科學處理體育教學與社團活動的關系,在保證體育教學前提下,學校的體育設施積極向社團開放,為社團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
健身娛樂、擴大交往、增強體質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需求,在大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目標中,要相對地高于體育求知和全面發展需要,更利于其興趣、愛好與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由于目前社團的評價主要是由學校社團聯合會主辦,具有很大的人為性和不公正性,社團之間的相互評價形同虛設,會員沒有參與到對社團的評價當中去,形成了互相拉選票的情況,建立完善社團的評價體系對社團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果民辦高校的領導和體育主管部門能夠意識到學生體育社團對本校體育工作的影響,認真處理好學校體育教育與學生體育社團的關系,合理引導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必將為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僅能推動學校的體育工作,也能真正實現終身體育的高校體育目標。
[1]劉新紅. 廣東省民辦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與對策研究——以廣州從化大學城六所民辦高校為例[J]. 科技信息,2012(04).
[2]黃亞玲.制約中國體育社團組織發展的文化因素[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06).
[3]丁 斌.高校體育社團組織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09).
[4]謝冬興. 廣東民辦普通高校體育社團內涵式建設對策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