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明
(玉溪師范學院 云南玉溪 653100)
腳斗士項目融入云南中小學校體育教學傳承探索①
雷小明
(玉溪師范學院 云南玉溪 653100)
腳斗士項目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該本文從腳斗士項目的發展和起源入手,探討了腳斗士項目的概念,分析了腳斗士運動的項目特點,探討了腳斗士項目融入云南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腳斗士項目能夠融入云南中小學體育教學,成為實施陽光體育運動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腳斗士項目能夠通過學校體育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推廣。
腳斗士 中小學 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教學
腳斗士項目是中國第一個走上世界舞臺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是唯一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因此,從2005年研發開始,腳斗士項目推廣便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中央電視臺、教育部、全國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協會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認可與支持[1]。腳斗士運動不僅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參與門檻低、不受場地器材的影響、對抗性、觀賞性、趣味性強等項目特點,均適合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廣泛開展。腳斗士項目一直是彝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云南作為彝族居住人口最多的地區,必然成為普及推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沃土。
1.1 腳斗士的起源與發展
腳斗士的原始形態為中國5000年前的民間假面舞蹈“蚩尤戲”,經過百般錘煉演化,成為單腳著地支撐,手握非支撐腳頂、壓為進攻手段的趣味性運動。初級形態的腳斗士運動以傳統的兒童游戲為載體在我國民間流傳,北方多稱其為“斗拐、撞拐”、或“頂撞”。南方則稱其為“斗雞”[2]。2005年4月,吳彥達先生本著弘揚和發展民間傳統體育為目的,以傳媒結合體育的方式,開始對腳斗士項目進行研發、推廣。2006年,為了“斗雞”這項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國際推廣,吳彥達先生稱其為“腳斗士”(JUDOSE)[3]。從此,腳斗士從民間游戲開始走上競技體育舞臺,并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開始走向世界競技體育舞臺。隨著腳斗士項目的不斷推廣,國內已成功舉辦多項全國性的腳斗士大賽。比賽項目不斷完善,從單一的男子項目,增加到男子個人、女子個人和團體賽。
1.2 腳斗士的概念及競賽規則
腳斗士(JUDOSE),即用腳進行競技搏斗的勇士,其動作要領為:以單腳支撐跳躍,雙手握非支撐腿小腿及以下部位,以非支撐腿的膝關節、大腿部、小腿部頂撞、挑、壓等攻擊對方,以致對方倒地或出界而獲勝利的角力搏擊類運動。[3]腳斗士競賽有個人賽、團體賽,賽制采用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個人賽場地為2~3 m半徑的圓圈,被“撞”出圈或抬起的攻擊腳、手、身體著均視為失敗。除團體賽和擂臺賽(即要求挑戰者在規定時間內打敗擂主,否則視為挑戰失敗)需要限時外,其他個人賽通常不限時。團體賽一般是2~5人的團隊,其中包含隊長、副隊長各1名,負責排兵布陣、指揮作戰。團體賽場地一般在半徑為3~4 m的圓圈內,被“撞”出圈或者抬起的攻擊腳、手、身體著地均為失敗,失敗者依次被淘汰,規定時間內,剩余人員多的團隊獲勝。團體賽注重團結協作,一般采用兩個人為一個作戰小團隊由弱到強進行攻擊。
2.1 腳斗士自身項目特點適合中小學教學條件和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2.1.1 普及性
腳斗士對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它的原始形態是中國人孩童時期大多都參與過的“斗雞”或“撞拐”游戲,這個游戲曾經給我們很多人留下了美好回憶。由此可見,腳斗士項目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好的普及性。此外,腳斗士運動形式簡潔,技術門檻低,又比較安全,加之對場地、器材、天氣的要求不高。因此,腳斗士項目非常適合在體育設施匱乏的中小學開展體育教學。
2.1.2 安全性
腳斗士運動雖屬于角力搏擊類運動,具備搏擊類運動的觀賞性和競技性,但它比任何一項搏擊類運動安全性更高。據考證,腳斗士競技比賽不會造成中度或中度以上損傷,偶有輕度的擦傷和撞擊傷,然而佩戴專業護具以后,可以大大地降低損傷的發生率[4]。由此可見,腳斗士是一項安全性較高的搏擊類項目,它不僅能帶給運動者興奮、刺激的運動體驗,而且能將身體傷害降低到最小,這些特性均是中小學生體育項目所必需的。
2.1.3 趣味性
腳斗士的原始形態的“斗雞”或“撞拐”被譽為“中國十大經典兒童游戲之首”,給中國大多數人的童年留下了美好回憶。另一方面,腳斗士項目經開發改進,注重趣味性的同時,有加入了西方競技的元素。因此,將腳斗士項目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實現快樂體育,而且可以獲得足夠的競技體驗。腳斗士項目賽制規則的改進,不僅比賽形式多樣,而且采用猜先、攻守、搶分等機制和團體賽復式進攻,在注重比賽趣味與競技性的同時,使比賽充滿懸念,并引入了中國象棋元素[4],更突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和韻味。
2.1.4 對抗性
腳斗士屬于身體直接對抗類運動,其運動性質決定了它相互對抗的運動形式。但這種對抗是可調控,可降低甚至預防的。比賽隊員在掌握腳斗士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戰術的前提下和競賽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將身體傷害降到最小[4]。這些都為腳斗士項目便于在中小學實施體育教學提供了可能。
2.1.5 民族性
腳斗士不僅發端于中國民間傳統游戲,而且一直是中國彝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濃厚的民族性不言而喻。后經吳彥達先生的精心研發、推廣,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競技體育項目[1]。腳斗士這一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和西方競技特性的新興運動的國際化發展,定能增強民族自信心,加大民族凝聚力。因此,腳斗士項目融入中小學進行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加快腳斗士項目的不斷完善和國際化發展,還可以增強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2 腳斗士項目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
首先,腳斗士運動門檻較低,運動形式簡單,易學易練,且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其次,腳斗士運動具有趣味性強、運動強度適中和安全系數高的特點,因此腳斗士運動具有極大的普適性。通過驗證發現,腳斗士練習不僅能有效增強人體腿部肌肉的爆發力、力量耐力,而且能有效鍛煉人體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還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心肺功能和動態平衡能力。此外,研究發現,腳斗士運動練習的運動心率可達到170~180次/分,是青少年可接受的安全運動強度,且鍛煉效果較好。概言之,腳斗士項目是適合中小學生開展且具有較高健身價值的運動項目。
2.3 腳斗士項目有利于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性格的培養
腳斗士源于中國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濃厚的民族性,腳斗士運動的學習和訓練,可以讓中小學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和民族運動的親切感、自豪感。此外,腳斗士是一項身體對抗的搏擊類項目。腳斗士訓練不僅能很好的鍛煉練習者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練習者果敢剛毅、堅忍不拔、智勇雙全的優秀品質。
腳斗士源于中國民間兒童游戲,經挖掘、研發改進、創新,使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的登上世界體育舞臺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腳斗士運動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對抗性、安全性、民族性等項目特點,其項目特點符合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特點,而且腳斗士運動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非常適合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廣泛開展。此外,腳斗士項目符合陽光體育運動的各方面要求,融入云南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優秀品質,而且可以推動腳斗士項目的國際化發展。
[1]http://www.judose.com.
[2]張龍.小學課余體育活動增加腳斗士內容的可行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吳彥達.腳斗士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7.
[4]王鐵楠.腳斗士運動在體育院校中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2.
G807.2
:A
:2095-2813(2015)10(a)-01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51
云南省教育研究學術工作站“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研究工作站”在站研究成果。
雷小明(1983,5—),男,漢,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