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
(運城學院體育系 云南昆明 044000)
互聯網+時代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
劉嘉
(運城學院體育系 云南昆明 044000)
在經濟新常態“互聯網+”大潮流時代的推動下,高校籃球教學贏來了大變革,這些沿襲了幾十年的傳統籃球教學模式正發生了質地的變化,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的現代化籃球教學模式正首當其沖的引領高校體育運動項目的新開展模式。隨著我國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的飛快發展,“互聯網+籃球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正流行于高校體育院系當中,新模式將成為我國體育教育的主流模式。至此,新模式為高校體育教育引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者也就是現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發展新的籃球教學模式里,我們所提倡的是一種人文精神的塑造,由于過去傳統的籃球教學,高校體育教師往往將過硬的籃球技術成為教學課堂的核心內容,而灌輸式的籃球教學同樣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發展。至此,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始終走在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前沿,與時俱進,為高校籃球開辟一條全新的、有氧可吸的新環境。
互聯網+時代 籃球教學改革 高校 與時俱進 創新思路
中國社會在形態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網民數量還是網絡經濟發展的速度,均堪稱世界第一。當前,“互聯網+”正推動著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互聯網+健康第一”應時代發展而生,具體來講,互聯網將優化傳統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為大學生提供一條可循的有機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得高校籃球教學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環境。“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層次,同時也給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互聯網+”式的中國體育教育領域當中,教育改革的主要核心是對體育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體育教育模式的不斷變革、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化。中國體育教育進入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更偉大變革之中。在信息化大爆炸的時代里,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體育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的現代化信息充斥著校園文化。至此,高校籃球教學也在這“互聯網+”時代的風風雨雨中面臨著種種挑戰與新的希望,我們只有勇于打破常規,創新體育教學改革,將現代化高校籃球教學體現在籃球課堂之中,讓大學生真正感受到籃球運動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以黑板+粉筆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但在籃球教學中僅借助“黑板+粉筆”對學生進行籃球理論分析,而看不到動態的籃球技術技巧,學生常常會感到枯燥乏味,針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體育教師除了做一些示范性的動作就不能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例如:體育教師在講解籃球技術中三步上籃的動作練習,往往只是簡單地做下講述,而對于其形成過程,由于缺乏演示工具,通過口述又難以充分表達其變化的細微過程,所以,舍棄直觀的背景,以一種靜態的語言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和法則已成為傳統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在理解概念時由于缺少經驗的支持,而對概念的形成過程的了解感到茫然。傳統教學中板書費時、效率低,這種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獲得的知識之豐富和先進,我們在擁有“互聯網+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擁有“互聯網+”思維,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將高校籃球得到普及性以及前沿性。
2.1 創造互聯網+籃球教學網絡教學平臺,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在諸多的互聯網教學軟件、互聯網教學資源、互聯網教學PPT、網絡教學課程等諸多全新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始陸續的走進高校教學課堂之中,并引領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發展新常態、新思維,高校體育院系通過引進創造互聯網+籃球教學網絡平臺,不但幫助體育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維,在提升自我教學素養的同時,大大增強了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顯現出來,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分享自己對籃球技術的看法,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對學生產生一種無形資源,那就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籃球教學組織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以互動為主的“翻轉課堂”真正的應運而生,在籃球場上,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一教學法,而是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一種師生互動學習模式,學生與教師可以在“同起同坐”的地位上探討籃球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戰技術。
2.2 創造互聯網+籃球學習模式,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
互聯網+時代創造了如今十分紅火的移動網絡學習,但它并不是以一種概念的形式流行于高校校園當中,它的存在與實施徹底顛覆了學生的學習觀念與行為方式的轉變,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于學習籃球運動的主觀性、能動性,調動了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趣味性。通過互聯網+籃球學習模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強化,他們在移動互聯網的宇宙中可以有跡可循尋找滿足自身需求的學習價值與學習目標,在困惑中探索答案的奧妙。一直以來,之所以研究性學習在高校體育院系中無法真正實施起來。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她多受制于研究對象的指導者、研究資源、研究場所、財力物力等方方面面的制約因素,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看似無法前進的道路卻迎來了新的曙光和希望,并通過互聯網+的快捷便道是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成為高校教學模式的主流模式。通過創造互聯網+籃球學習模式,對于體育教師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首先,體育教師在學習機制上了一個快速便捷的通道,可以在教學的同時提升自我教學素養;其次,體育教師在研究一些相關的籃球學術理論課時,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在線教育進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教學評價反省,從而有效地提升籃球理論知識與技術,把控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順應時代的發展,為學生開辟一條陽光教學通道。與此同時,學生也隨時隨地隨心地與同伴相互探討籃球技術,增強隊友之間的默契度,使學生并不是被動的學習籃球技術。
2.3 構建互聯網+籃球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師生良性互動
所謂互聯網+教學評價,也就是另一個熱詞“網評”,在高校教育領域里,網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反饋和評分,那么體育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反饋出來的信息和問題,及時調整方向和步伐,經過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曾慶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可通過網絡途徑給教育行政部門及領導打分,而行政機構也通過網絡大數據對不同的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進行相應的評價與監控,確保每個學校、教師都能獲得良性發展。在互聯網天地中,體育教師其地位不但持續上漲,而且其教學影響力而且翻上翻,相比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學生更喜愛這種互聯網+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利于推動了我國高校體育院系的教育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它不僅有效地優化了高校籃球教學流程、提升了籃球教學質量、以及實現籃球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推動了高校籃球教學在日趨競爭的體育界中脫穎而出。高校籃球教學改革在互聯網+時代潮流的影響下迎來了春天,使得一直舉步維艱的高校籃球突破重重困惑,使得籃球運動逐漸向產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籃球運動至此在高校體院發展中有力自身的“造血”功能,進而有效地間接地促進了高校體育運動校的快速、健康發展。
[1]胡松芹.略論新形勢下我國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137,139.
[2]甄凱.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3]劉元國.多元視域下高校籃球專修課教學創新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4]鄧杰.構建普通高校籃球網絡學堂的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 2007.
[5]張志強.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籃球教學的應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110-111.
[6]胡衛東.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 2014(8):86.
[7]陸洋.籃球運動“運雙球練習”多媒體CAI課件的研制及應用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5.
G807
:A
:2095-2813(2015)10(a)-016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