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貞瑜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在讀研究生休閑體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①
帥貞瑜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目的 對在讀研究生的休閑體育現狀進行調查,探索符合研究生休閑體育發展的對策。方法 問卷調查法。結果與結論 研究生對運動項目的喜好已出現休閑化趨勢,對于一些比較時尚的項目表現出較大的熱情,研究生參與休閑體育的意識有所提高,但總體消費水平還相當低。
休閑體育 在讀研究生 體育鍛煉 健身
進入21世紀,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新起點上,健康的休閑生活方式和高質量的生活內容成為人們的追求,人們更加講究營造人性化的環境和氛圍,選擇人性化的內容,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來享受生活。休閑體育作為現代社會中一種積極、文明、健康的社會生活方式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投身其中。
休閑既是一種古老而又精英化的觀念,休閑理論在西方已存在了2000多年了。從休閑的詞源上講,休閑一詞最早出現于希臘文學,用“schole”表達,意指閑暇、休息、休閑及教育活動[1]。休閑體育與休閑的興起與發展是緊密相連的。著名的休閑體育學者凱利在《走向自由——休閑社會學新論》一書中認為,休閑體育活動的性質對人們是否終身參與體育活動有影響,學校應該實施具有延續性的終身性體育活動的教學計劃。西方國家較早地注意到休閑體育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專門機構開展休閑體育研究,培養了一大批組織、實施和研究體閑體育的人才。如美國的體育院系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把體育專業的名稱往往和健康、余暇研究和運動等詞語相聯系;在英國,體育系的課程設置中,為保證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符合市場規律,把“娛樂”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以擴大學生的就業出路。日本的許多大學體育院系都開設了終身運動、余暇運動、運動管理和室外休閑等新的專業,旨在培養跨學科發展的新型人才……可見,體育、休閑、娛樂等學科相結合已成為當今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國對休閑問題的研究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的。于光遠教授是最早關注休閑現象的學者之一,他在1983年就指出: “我國對體育競賽是很重視的,但體育之外的競賽和游戲研究得很不夠”;1994年,他進一步指出:“玩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研究玩的學術,要掌握玩的技術,要發展玩的藝術”。李曉東、彭鋼認為,休閑體育是指“人們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在閑暇時間里所進行的體育活動,以此來豐富文化生活,發展人的志趣,才能和個性”。陳立國認為“休閑體育是相對競技體育而言的,是在閑暇時間進行的一種有益于身心健康,重新創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體育活動”。盧元鎮指出,休閑體育是指人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參加體育活動和娛樂活動,在參加這種活動時,他們并不追求某種結果,而是用以度過自己的休閑時間,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放松和享受。
對于休閑體育這一概念的理解,由于各自的認識角度差異,至今沒有一種共識的定義。不過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盧峰在《休閑體育學》一書中定義的較為全面,即“在相對自由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人們自愿選擇并從事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的統稱。他是體育的一種存在形式,是社會休閑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p>
1995年國家頒發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全民健身計劃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年和兒童為重點”。另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終生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這些文件都說明中央對學校體育教育的重新確定和高度重視。研究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社會群體,是我國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略才,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使命,隨著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高校研究生在余暇時間開展體育鍛煉情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狀況,給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帶來深遠的影響。但目前我國高校只為本科生開設體育課,卻很少有為研究生開設體育課。據初步了解,全國大多數高校都沒有為研究生開設體育課和其他正規的體育活動。因此,培養高校在讀研究生的休閑體育的意識就更為必要。
近年來,休閑體育的重要性也正在慢慢地被我國教育界所重視。2002年,華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首開先河,創辦了休閑與運動系,標志著休閑與運動的結合已受到國內體育界的關注,預示著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此外,一些學者研究學校開展休閑體育的可行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高發民認為休閑體育能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從而使學生自覺、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為步入社會后堅持自我鍛煉奠定基礎。朱玉芳和徐奕宏從社會需求分析了休閑體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通過休閑體育運動可以增進同學間的友誼、人際關系。但學校開展休閑體育也存在一些問題。李曉東認為,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授過分強調運動技藝,學生的運動興趣受挫,再加上學校體育的重點在體育課、運動隊訓練和課外活動上,使得高校體育經費投入到休閑體育領域有限,造成能為休閑體育提供的場地和設施嚴重不足,這些都阻礙了高校休閑體育的開展。
此次研究將以鄭州大學在讀研究生的休閑體育現狀為例進行調查,并對研究生休閑體育活動的特點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索符合研究生休閑體育發展的對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更好地對研究生進行合理體育鍛煉的指導。
文章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鄭州大學文、理、工、醫專業的在讀研究生各發放50份調查問卷,以了解其休閑體育參與的情況,并作分析。最后收回試卷200份,回收率100%。同時也保證發放問卷男女各一半,即男生100份,女生100份,分散在2個年級發放。最后整理出有效問卷190份,男女生各95份。
(1)研究生在從事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男女有較大的差異。男生經常參加的體育運動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足球(75.8%)、籃球(67.4%)、慢跑(58.9%);女生經常參加的體育運動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羽毛球(67.4%)、慢跑(56.8%)、乒乓球(49.5%)。從中可以看出,女生為了滿足健身健美的目的,多選擇運動量較小的跑步,隔網對抗性項目和一些時尚性運動項目如健美操等;男生為了表現出強悍、勇敢、自信和團結,因而多選擇對抗性強,身體接觸多的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球類和健身項目上。
(2)在被調查的研究生中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頻度在4次以上的占19.5%,在3~4次的占調查人數的37.9%,在1~2次的占調查總人數的31.6%,而有11%的人不運動。有31%的調查者每次運動在1 h以上,有45.8%的人在30~60 min,有23.2%的人運動時間不足30 min。大部分男生參與休閑體育的可以保證在每周3次以上,有50.5%的男生每次運動的時間不低于1 h;而女生每周運動的頻率集中在每周1~2次,每次運動的時間在30~6 min,其中絕大多數女生的運動時間不足1 h。
(3)在運動場館選擇上,有65.8%的人選擇校內免費場館,有13.1%的人選擇校內收費場館,有12.1的人選擇校內空地,有5.3%的人選擇校外場地,僅有3,7%的人選擇宿舍。大部分男女生都傾向性在校園內免費場館運動,這主要是由于興趣、環境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4)每學期在用于體育運動上的消費男生比女生普遍較高,其中男生在300~400元的人數最多46.3%,其次是在200~300元的人數24.4%,400~500元有10.6%,100~200元有7.4%,500以上有7.4%, 100元以下有4.2%;女生在200~300元人數最多有49.5%,其次依次是100~200元有21.2%,300~400元有14.9%,400~500元有9.1%,100元以下有3.2%,500元以上有2.1%??傮w上大家的消費水平集中在200~300元(37%)和300~400元(30.6%),說明研究生的體育消費意識在增強。
研究生對運動項目的喜好已出現休閑化趨勢,對于一些比較時尚的項目表現出較大的熱情,無論男女生都對休閑體育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花費,總體上來說,研究生參與休閑體育的意識有所提高,但總體消費水平還相當低。
(1)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重視研究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結合我校的研究生生活學習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應該適當開設一些研究生體育課程,選擇一些學生有興趣、便于學生自我鍛煉的增加一些休閑體育的內容,以及中國傳統的養生內容,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為核心,重視課內鍛煉知識、方法和手段的傳授、使培養體育意識、能力、習慣貫穿于體育教學過程始終。(2)加強學校體育建設,增大對新興項目場地器材的投入。首先,是要注意體育場地的合理規劃與配套設施,對現有學生宿舍去要充分利用。其次,安置空地改建運動場地,安裝適當的體育器材,按照使用上方便、功能上符合學生興趣要求的原則,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學校體育文化生活。
[1]孟吾運,付偉平.高校在讀研究生體育狀況的調查分析[J].許昌學報,2005,24(2):63-67.
[2]王深.從人的發展觀論休閑體育[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67-172.
[3]白超謙.“心病”之害猛于虎[N].海外生活報,2002-10-15.
G8
:A
:2095-2813(2015)10(a)-02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8.230
帥貞瑜(1989—),女,河南省南陽市人,工作單位:北京體育大學,職務: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體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