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偉 (新鄉學院 管理學院,河南 新鄉453003)
LI Qing-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互聯網技術的逐步普及應用以及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產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快遞業在便利民眾生活、降低流通成本、調整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4 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9.6億件,同比增長51.9%;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 045.4 億元,同比增長41.9%。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1]。快遞業被寫入政府報告,是對該行業發展的充分肯定,是快遞業發展新的里程碑,同時標志著快遞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河南地處我國的中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隨著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河南將建設全國性快遞集散交換中心和物流基地[2]。特別是近10 年間,河南快遞業獲得較快發展并形成服務市場激烈競爭的態勢。全面了解和掌握河南省快遞業發展情況,引導和培育快遞業健康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必將產生深遠意義。
2011 年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為加快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全面推動措施,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鄭州國際陸港和國際物流園區的規劃實施以及河南省電子商務產業園基地建設等都有力推動了快遞業的發展。特別是省會鄭州市憑借區域優勢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加上專業市場、園區建設的推進,快遞業發展在全省居主導地位。近幾年來,快遞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增長勢頭強勁,業務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國內生產總值。截止到2013 年,全省取得快遞經營許可證的企業169 家,全年快遞業務量19 443.9 萬件,比上年同期增長56%;業務收入26.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1%。處全國第9 位,居中部6 省第1 位[3]。
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南省快遞市場已由最初的郵政速遞發展成為國有、民營、外資等多元主體共存。主要有以郵政、民航、中鐵快運等代表的國有快遞企業,以順豐速運、宅急送、“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大型民營快遞企業,有以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UPS)、敦豪(DHL)、天地快運(TNT) 等為代表的外資快遞企業,還有一些小型民營快遞企業。2013 年,河南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分別完成快遞業務量4 382.6 萬件、14 913.3 萬件和148 萬件,分別實現業務收入8.8 億元、16.9 億元和0.8 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占全省總量的76.7%和63.8%,呈現較強發展態勢。
國內異地業務量占主導地位,2013 年國內異地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全部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8.3%和77.5%,異地業務主導地位凸現。在電子商務強勁發展的刺激下,快遞業又得以迅猛發展,快遞業已成為網上零售發展的有效載體。快遞與電商逐步成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目前,河南省快遞企業主要是與淘寶、京東、當當、唯品會、凡客誠品、阿里巴巴、拍拍網、亞馬遜、易淘、麥考林、樂峰、易迅、蘇寧、國美、聚美優品等大型無店鋪銷售公司合作。2013 年,全省快遞業務中電子商務業務量為5 078.1 萬件,占全省快遞業務量的26%。網上商品銷售是河南快遞業務的主要來源,網購對河南快遞市場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總體上看,河南省快遞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有諸多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如下:
國際快遞需求增長規律認為當人均GDP 達到8 000 美元時,該地區對快遞的需求增長達到一個臨界高點[4]。2013 年河南人均GDP 為5 400 美元,尚未達到臨界高點,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從2013 年河南省快遞業務量看,僅是廣東省的9.2%、浙江省13.7%、江蘇省的19.8%、上海市的20.5%、北京市的23.8%。業務收入也與發達省份存在著差距。此外,快遞業國際化程度較低,國際化進程還處在初級階段。河南省快遞業基本上以加盟為主,缺乏本土知名企業與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市場任重道遠。攬件與派件比例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出港件少,進港件多。調查顯示,2013 年河南省民營快遞出港件與進港件的比例為1:1.7,EMS 更為明顯。出港件少,意味著河南省快遞業務不足,外省對河南省需求不多;進港件多意味著河南省在外省購買物品較多,網購或外購需求量大。快遞業務收入只能是外省分配給河南省的勞務費,附加值偏低,快遞業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均受較大影響。
快遞業門檻低,市場廣闊,各路資金、大小企業紛至沓來,競爭硝煙彌漫,而競爭多表現為無序競爭。其中,價格戰表現尤為突出。部分快遞企業以降價方式搶占市場,特別是一些不規范的企業更是以低價攬件派送,導致行業平均利潤降低。單件快遞產生的業務收入呈持續下降趨勢,一些快遞企業處于虧損邊緣,“降價是死,不降價等死”困繞著快遞企業。再者是近兩年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租賃成本持續攀升,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升,2011 至2013 年人工成本增長高達20%以上,成本費用的上升,吞噬著快遞行業的營業利潤。
配送車輛通行難突出。我國現行的道路運輸管理條例規定,客車不能從事貨物運輸,而目前快遞企業采用的配送車輛主要有面包車、電動三輪車、箱貨車等,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企業生存需要,快遞企業不得不冒著違法的風險運營作業。快遞車輛由于客貨混載被查扣罰款成為常事,企業經營不堪重負。再加上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寫字樓、住宅小區、學校基于安全和車輛停靠等考慮,使得城市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攬收和派送工作、“門到門”的服務大打折扣。快遞員薪酬不高。調查顯示全省一線快遞員薪酬基本上維持在每月3 000~4 000 元,快遞員普遍反應工資與付出不成比例,“圍城”現象比較嚴重。快遞產業進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初高中學歷從業人員占較大比例,高級管理人員更是不足。調查顯示,整體情況是城市比縣區好,國有企業比民營好。再就是企業受電商企業影響大,彈性應對能力較弱。在“雙十一”、“6.18”電商促銷期間,電商企業的銷售額幾乎均呈幾何線性增長。2013 年雙十一天貓交易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3.2%,河南省快件日處理量最高達到650 萬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多家物流快遞企業全力應對,但促銷后所產生的快遞末端配送壓力仍較為突出,快遞公司爆倉現象頻頻發生。
河南省快遞業盡管獲得較快發展,但仍處于初級階段,急需政府的培育和扶持。政府深入研制快遞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分步實施。推進城市車輛市場化租賃行為,擴大快遞企業用車渠道,規范快遞車輛運營,對快遞車輛通行時間和路段給予一定優待,降低限制條件,對快遞車輛開放通行證;設立快遞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中小快遞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力度,特別是對一些布局合理、具有發展潛力的快遞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支持骨干快遞企業完善配送網絡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建立智能倉,推進自動化水平。同時,也可以嘗試開拓民間融資渠道,培養打造一批管理模式直營化、企業發展信息化、生產操作標準化、生產作業機械化的快遞企業,實現快遞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落實快遞企業稅收優惠、發展用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國家“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中,對人力成本占比較高的快遞業應有所側重傾斜,可維持原稅率,并在高速通行、燃油等方面給予補助;為快遞企業提供交通便利的土地資源,建立分揀分撥中心或物流園區,為快遞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快遞企業加強配送網絡和信息化建設,把電子商務園區、物流園區、快遞園區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資源利用率,走集約發展道路。
針對河南省快遞產業市場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完善市場準入機制,為規范快遞市場提供法律保障。強化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健全快遞服務標準體系,建立完善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引導快遞企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發展道路。政府職能部門要強化快遞服務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依法查處擾亂市場經營秩序、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為;大力宣傳快遞業法律法規以及行業標準,推進快遞業信用體系建設,樹立以誠信為榮、失信為恥的理念,弘揚信守合約、履行承諾、文明經營的風尚,把快遞服務標準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中,落實到員工培訓教育上,塑造快遞企業新形象;加快投訴處理和獎懲機制建設,對快遞服務質量重點監督,重點解決積壓延誤、損毀丟失、投訴、態度差等重點問題[5],對滿意度較高或較低的實施獎懲。
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引導快遞企業股改、兼并、重組,發揮快遞產業的規模和協同效應,加強特許加盟連鎖企業資源整合,積極培育本土快遞企業,組建具有品牌優勢和較強競爭力企業,企業間相互融合、共同發展,走規模發展之路;推進機械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進程。進一步完善快遞信息管理系統,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實現快遞分揀自動化,實現快遞過程全監督,提高快遞分揀速度和服務安全水平;引導快遞企業在完善標準化服務的基礎上,推行差異化和特殊化產品服務,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高度重視投遞、查詢和投訴等工作,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吸引客戶,培養客戶忠誠度;增強凝聚力,積極打造企業文化。引導和鼓勵快遞企業建立企業價值觀,創建完善的企業文化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營造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環境,為企業的發展儲備強勁能量。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資源和現代教育手段,加強快遞從業人才培養。鼓勵省內一批有條件的大專院校,開展快遞、物流專業本科及以上多層次的專業學歷教育,積極培養和儲備快遞專業人才。同時,院校可以貼近企業需要,創新培訓制度,做好全員持證上崗支撐服務;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對崗位的需求,與高校采取聯合辦學,采取訂單式的人才計劃,培養出更加專業的快遞人員;快遞主管部門要制定相關措施,多方聯動,積極推進持證上崗制度,促進企業提高持證員工比率,對于超過一定持證比例的企業給予獎勵。通過努力,使全省快遞企業逐步過渡到全員持證上崗,使快遞行業整體人員業務素質有一個較大提升。
強化組織保障,各級政府成立快遞業發展工作協調小組,組織協調和研究解決快遞業發展中的問題,特別是郵政、交通、城管、公安、規劃等部門,要依據職能,發揮優勢,通力合作,共同為快遞業發展創造條件。當務之急,通行難與“最后一公里”問題應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特別通行證發放制度。積極創建市場主體平等發展空間,依據分類等級發放快遞車輛特別通行證,合理解決通行難問題;努力提升末端配送和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快遞企業自建便利店,建立“授權代辦點”,將終端網點向社區、學校和經濟開發區滲透,以“進商區、進社區、進學校、進酒店”的四進戰略,共同拓展“最后一公里”。
河南快遞業任重而道遠。今后幾年,河南應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電子商務、壯大電商、物流等新興產業作為推動快遞業發展的主要舉措,統籌協調,穩步推進,努力推動河南快遞業健康快速發展。快遞業發展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特別在通訊、交通、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最大限度提供基礎保證。快遞企業也需要積極謀劃,鼓勵快遞營業網點聯動經營,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開發相應的產品和服務,走出一條多方聯動經營的發展模式。
[1] 龐彪. 降低物流成本應從供應鏈角度出發[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7):32-33.
[2] 國務院. 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EB/OL]. (2011-10-07)[2015-06-30]. http://www.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1963574.htm.
[3] 韓景瑋. 我省快遞業務量居中部六省第一[N]. 大河報,2014-12-03(A21).
[4] 浙江省統計學會. 浙江快遞產業發展研究[EB/OL]. (2013-11-26)[2015-06-30]. http://lib.zjsr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26.
[5] 梁達. 電子商務與快遞業正在撬動經濟版圖[N]. 上海證券報,2014-07-08(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