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劍霞,蘭國帥,陳靜,田俊華,周清清
(1.南京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2.浙江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321000)
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且在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視,如2017年浙江新高考方案出臺后,在高校公布的高考選考科目范圍中,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上榜率排名第三,僅次于物理和化學[1]。信息技術學科出現以后,為追求教學最優化,自然而然產生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是以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為宗旨,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最終促進學習者有效達成學習目標,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2]目前關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經學者、教師不斷探索研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信息素養,但在實踐中仍突顯出如下問題:①許多教學設計案例中沒有設置激活舊知這一環節,導致學生已習得知識無法融會貫通,用于解決問題。②任務驅動法使用的泛化,使得任務設計趨于庸俗、簡單;隨著學習的深入,任務依然很淺顯,學習不具挑戰性,無法深入。[3]
當代國際著名的教學設計理論家戴維·梅瑞爾于2002年提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五星教學原理,它倡導以改進教學設計過程中只重視信息呈現、忽視有效教學特征的弊端,以實現學生學習效果好、效率高和主動性強為宗旨展開教學[2],這一教學原理恰為以上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導。因此,本文結合五星教學模式構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過程,并以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導線動畫”教學為實例進行教學設計,以期為一線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五星教學原理也稱首要教學原理,它的主要觀點:①當學習者投入到解決現實問題時,學習得到促進;②當作為新知識基礎激活已有知識時,學習得到促進;③當向學習者示范新知識時,學習得到促進;④當學習者應用新知識時,學習得到促進;⑤當將新知識整合于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圖式中時,學習得到促進。[4]梅瑞爾強調,最有效的學習效果和環境都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的教與學。五星教學模式結構圖不但強調教學過程,同時也注重學習過程,以問題為中心,遵循激活舊知-示范新知-實踐應用-整合創新的教學過程,學習則按照知識結構-指導學習-輔導應用-反思創造的進程展開(見圖1)。

圖1有效教學模式結構圖
網絡無處不在的21世紀,信息技術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也是生活的必備技能。梅瑞爾的五星教學原理提倡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符合信息技術教學最終發展目標,同時給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以下幾點啟示:①將舊知作為學習的起點,以生活實例形式呈現教學內容;[5]②將復雜任務分解成難度遞增的子問題,逐步深入地解決,且教師遵循“從扶到放,扶放有度”的指導原則;③中心問題設計應與學生生活實際、實踐能力和認知特點相和諧。④在激情中創設新懸念,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實現創新使用新知。結合該教學啟示能一定程度上促進解決信息技術教學現存問題,因此本文結合五星教學原理指導思想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
五星教學原理認為教學應以任務或問題為中心,以聚焦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開展教學活動。五星教學模式指導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

圖2基于五星教學模式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流程
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系統的四個基本要素,正如肯普所說,任何教學系統設計都離不開這四個基本要素,它們構成了整個教學設計模式的總體框架。[6]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南針,一個準確的教學目標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具實效性。應結合學習者特征和學習需求來確定教學目標。正如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所強調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學生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7]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定位于學生個體的最近發展區,超越學生現有水平,具一定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潛能;同時目標的設定不能超越最近發展區,設定的目標太難實現,學生努力學習后仍然達不到目標,將會打擊學習激情。基于五星教學模式的教師教學過程循環圈中各環節教學設計要點如下:
復雜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習者具有能將多種知識技能組織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的心理模式。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旨在激活學習者已有知識圖式中與新知識相聯系的知識或經驗,激活恰當的心理模式提高掌握新知的效率。當學習者不具有相關知識或經驗,教師要提供一些真實經驗來引領學習者構建相關的基礎知識結構,搭建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這一階段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的主體。教師在這一階段的設計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和呈現方式。對于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需要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和呈現方式。二是多媒體的選擇。安東尼·貝茨強調,不存在一種超級媒體,每一種媒體都存在其長處和短處。教學媒體的選擇應依據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學習環境等的因素考慮。[8]教師應根據學習結果類型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媒體。三是學習輔導的設計。教師以實例的形式將新知的示范過程制作成微視頻,用于課堂教學。借助微視頻示范新知,這樣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問題解決過程中出現疑難可以獨自回顧視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且兼顧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那么在展示教學內容過程中,教師可有選擇性地停播視頻,適時給予學習指導,例如在學習重難點知識時教師給予指導,使學習得到強化。

表1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案例
實踐應用指學習者運用新習得的知識或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或任務應同展示階段時講解的事例有關,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性,且問題難度呈遞增狀態。學習者在解決不同問題過程中,隨著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教師逐漸減少輔助。
經過前幾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新內容。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歸納已學內容的概要,對知識進行抽象化學習。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以及總結、梳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憶已學知識,并以一定的組織結構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這一階段是幫助學習者進一步熟練和靈活應用新知的階段,也是激發學習者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的階段。五星教學原理強調,學生只有將已習得知識或技能應用到解決真實完整的任務中,并能靈活應用,實現創新學習,教學才是有效的。因此這一階段教師應設計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任務,并提供學生表現的機會和平臺,讓其在公眾面前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展示已習得的新知或技能,促進學生反思和學習遷移,提高學習者創新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以上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流程,依托對全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和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案例的研究,本文嘗試總結出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應用模板(見表1),并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6課“引導線動畫”知識點,設計了以下教學設計內容,具體內容詳見表1。
本文以梅瑞爾的五星教學原理來指導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實踐,該實踐圍繞一個真實的完整任務展開,將任務置于循序漸進的實際問題解決情境中來完成,即先向學生呈現問題,學生在解決難度逐級遞升的問題過程中掌握知識,然后讓學生展示如何將學到的具體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或完成整體任務中去。梅瑞爾的五星教學模式主要探討教學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習,可應用于不同類型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設計,如信息技術基礎、軟件應用技能、算法與程序。[9]該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新增“激活舊知、整合創新”環節,促使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創新使用。梅瑞爾的五星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得到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促進了有效學習,可應用于多種學科教學,這是筆者有待繼續深入探索的問題,希望在有限的研究范圍內為一線教師教學提供教學設計參考。
梅瑞爾提出的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吸引學生深入探究學習,促進學習者融會貫通地使用已有知識。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合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并無絕對,每一種教學模式有其本身的應用價值,無優劣高低之分,緊扣目標施教、操練和評估是每一種教學設計所倡導的理念。
[1]方秀芬.2017年浙江新高考技術變成一匹“黑馬”[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 =M zAxMDAwM zU 1Nw ==ffamp;m id=205445258ffamp;idx=2ffamp;sn=65af07746e932a44ae94f63545b7c961ffamp;scene=5#rd,2015-3-24/2015-4-23.
[2]劉小晶,張劍平,杜衛鋒.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82-89.
[3]鐘柏昌.任務驅動教學的誤區及淺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31-32.
[4]MerrillM D.First principlesof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50(3):43-59.
[5]孫文波.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五星”教學設計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1.
[6]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7]吳慶麟.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皮連生,王小明,胡誼.教學設計: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4-346.
[9]雷體南,葉良明.信息技術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