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為文學作品鑒賞的主人
張玉斌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八中學,內(nèi)蒙古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750300)
【摘要】文學作品鑒賞作為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文學作品鑒賞的角度和方式多樣,傳統(tǒng)的鑒賞方法通常是以修辭學習和寫作技巧賞析為主,是“術(shù)”的習得,而并沒有將學生作為賞析主體從其個人體悟角度出發(fā)鑒賞文學作品的風格,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本文以此為切入點,試圖從鑒賞主體的角度,探究和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的新途徑,希望與同業(yè)人員相互交流。
【關(guān)鍵詞】文學作品;文學鑒賞;學生賞析;賞析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學鑒賞是語文的精讀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以及開闊知識面和融會貫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語文學習中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作為文學鑒賞的主人,對于激發(fā)學生鑒賞的積極性和嘗試新的教學途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找準通感體驗,激發(fā)鑒賞興趣
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建立在共鳴和同情基礎(chǔ)上的語文學習。對于生活經(jīng)驗不足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引導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尋找到相通的體驗,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點滴積累,致力于細節(jié)觀察和興趣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欣賞的主動性,并通過通感表達,進一步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將文學作品鑒賞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在語文教材中應選取貼合學生生活的文學作品作為鑒賞對象,引導學生自發(fā)感悟,做文學作品鑒賞的主人。
如《趕海》中“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鬧著要舅舅帶我去趕海,舅舅答應了”。句中的“鬧”成為句中的點睛之筆。“鬧”之一字除去字面含義,還包含著一種豐富活潑的情趣。對此,學生的反應是積極熱烈的。你能試著模仿一下主人公是怎么鬧的?你強烈要求家人共同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會怎么做呢?你的心情會怎么樣?這個鬧是鬧事,還是熱熱鬧鬧呢?多名同學給出了多姿多彩的答復,通過語言和動作等使大家對“鬧”字有了直觀的趣味感受。甚至有一名同學改寫了句子:“我扭著舅舅的胳膊帶我去趕海”,引發(fā)了大家的積極討論。這對鍛詞煉句和情感體驗的幫助非同一般,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反復推敲揣摩,提高鑒賞能力
推敲揣摩是精讀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通過比對不同的字詞,鑒別其中的細微差異,提高文學鑒賞的能力。語感精準是一種較高境界的閱讀能力,而要獲取這種能力就需要學生從文中的字詞表層意思出發(fā),通過反復的體味和品嘗,達到透徹理解。
如《荷花》一文中的句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冒”的本義學生一般可以領(lǐng)會,但用在此處好處何在?通過提問“是否能用其他字詞來替代‘冒字?”時,學生作了多種回答。在探討了諸如“頂”“撞”“長”以及“露”等字詞之后,學生領(lǐng)會了“冒”字的傳神之處,“冒”既是輕柔可愛的小動作,也表現(xiàn)了它帶給觀者出其不意的驚喜。通過對“冒”的揣摩,學生感受到了準確用詞和表情達意的樂趣,逐步的推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感受作品的音韻美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漢字作為形音結(jié)合的文字形式,具有不朽的魅力。而語言的音韻美感是刺激語言學習和文學鑒賞的重要途徑,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它是通過感性的手段不斷豐富和強化心理感受的過程。對于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理解能力的學生來說,對文學作品中的精美段落進行反復吟誦,使得學生能夠直接感受作品的音韻美感,以此為基礎(chǔ)進一步體味文章的情景和意境,通過語言音韻刺激,達到和加強語言內(nèi)化的效果。
四、文學鑒賞的終極是培養(yǎng)健全的審美意識
語文學習是一種靈性和流動性的學習,而文學作品鑒賞作為其中的最高形式,其終極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感情體悟能力。在具體的文學鑒賞過程中,以學生作為主體就是以人本思想為根,以個體的獨特性觸碰意識感情的價值普適性,從而產(chǎn)生和諧統(tǒng)一以及共鳴的過程。
審美作為一種本能的意識,其技巧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而情感表達、視覺意象和思想升華作為其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在文學鑒賞過程中都可以得到逐步地加強。這種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與語文教學殊途同歸。
課文《荷花》中有“讓咱們再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美麗、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在課堂中,學生不限于用語言來表達,我鼓勵他們嘗試身姿、肢體表達,通過輔助來完善語言贊美。并隨同音樂觀賞荷花的幻燈圖片,使一堂語文課變?yōu)樗囆g(shù)美的感受殿堂。學生們興致高漲,發(fā)言極為積極。“荷花,你就像一個好朋友,那么可愛美麗,簡直讓我想牽著你的手!”“荷花,你的清香就像一首甜美的搖籃曲,讓天空變的高遠和閃亮,使我想唱一首遙遠童年的歌曲。”“荷花,你的花瓣又白又大,與眾不同,你的香氣直沖到我的肺里,我快要醉了。”“我和媽媽都喜歡荷花,看到荷花我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媽媽,感受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它是我的幸運花!”這樣的表達是文學作品的延伸,也是一種意外的收獲,盡管稚嫩,但使我深感興奮,文學作品的魅力使得鑒賞主體有了直接的感受和反應,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達到了絕佳的課堂學習效果。
讓學生學做文學鑒賞的主人是教學實踐中的一種探索思路,課堂學生情緒的高漲和學習的熱情爆發(fā)是這一教學方式的直接效果,但是文學鑒賞之路任重道遠,趣味的引導和結(jié)合只是開始,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開展。
五、結(jié)語
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閱讀已經(jīng)成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將學生作為鑒賞主體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達到心理和情感的共鳴,在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鑒別和揣摩字詞的內(nèi)涵,使得語文文字的學習和視像圖畫、音韻美感相互融合,通過多種手段內(nèi)化語言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達到文學鑒賞的終極目的。在這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影響,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并突破認識。總之,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語文教學嘗試。
參考文獻
[1]王樹清.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A]//.2014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
[2]曹芳.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聚合思維[A]//.中國職協(xié)2013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3.
(編輯 :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