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勇
【摘要】主問題提綱挈領:主問題讓課堂重點明確突出;讓課堂板塊清晰明了;讓課堂教學緊湊高效。問題鏈推進思維:問題鏈擴大思維的廣度;增加思維的角度;加深思維的深度。
【關鍵詞】主問題;問題鏈;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如果說經典大氣的課有三個標準:情節不多、環節不細、問題不碎的話,那么陳老師執教的《老王》就很好地詮釋了經典大氣。筆者認為這得益于陳老師的主問題教學和問題鏈設計。
所謂“主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能從課文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編、欣賞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藝術地設計主問題,是進行課文整體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法,牽一發而動全身。設計到位的主問題,能夠輕便有力地牽動對全篇文章的整體感知、深入理解和細致賞析,“挈領而頓,百毛皆順”。
一、主問題讓課堂重點明確突出
《老王》這篇文章較深,可教的內容也很多,按常規教法勢必按順序分析,既雜且碎。陳劍鋒老師高屋建瓴,只抓住主旨句——作者情感的聚焦點,文本中抒情性最強的一句話“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眮碓O計主問題,整堂課就圍繞這句話中“不幸者”“幸運的人”“愧怍”等詞語展開教學,綱舉目張,使課堂重點突出,一目了然,一改以往那種以零碎的“滿堂問”主控全場,看似熱鬧,實則低效,學生表面參與度高,實則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低效教學方式,真正讓問題意識貫穿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教會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主問題讓課堂板塊清晰明了
整個課堂圍繞“老王的生活境遇如何?”“老王這樣苦,他對待楊絳家,如何呢?”“楊絳對他如何呢?”三個問題展開教學,這三個問題又包含了若干“子問題”,支撐了課堂的三個板塊,同時這三個主問題的排列又存在內在邏輯關系:文章題為《老王》,自然以寫老王為主,寫老王主要是寫他的生活,所以關于生活境遇的問題最先提出,接著自然是老王和作者楊絳之間的事件——老王對待楊絳,楊絳對待老王。這三個主問題讓整個課堂變得板塊明確,條理清晰,行云流水,自然順暢。
三、主問題讓課堂教學緊湊高效
“老王的生活境遇是怎樣的?”這一主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依據進行分析,這樣就把課堂中細讀文本、概括分析、深入理解、對比剖析等環節統攝到一起,讓之后辨析標點、賞析詞語、分析句子等原本在傳統教學中“零碎”但又不可缺少的知識點凝聚起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點,保持了良好的學習熱情。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思維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追求。這里所指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和事物內在規律性的概括地、間接地、有目的地反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在語文課堂上就是揭示閱讀文章的內在規律。光有主問題還不足以高效的提升學生思維品質,還需要一系列的問題鏈來推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所謂“問題鏈”,就是分層次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并解決的一系列問題,這一系列問題是以鏈狀結構環環相扣的,各個問題之間是一種依賴關系,解決前一個問題是解決后一個問題的基礎或前提。這種問題鏈通過一層遞進一層的問題,層層剖析,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向知識的縱深發展。高質量的問題鏈要涉及多種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次分明,關注問題涉及學生的廣度以及思維的力度,促進學生思維不斷擴大,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思維方法。
以陳老師在“老王的生活境遇如何?”這一板塊的問題為例。陳老師采用了這樣的問題鏈:“初讀文本,你感覺到老王的生活境遇如何?”—“可以用一個‘苦’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請大家從文中找出表現老王‘苦’的詞句,并作分析?!保◤臉它c、字詞角度)——“老王不僅在物質生活上困苦、痛苦。還有哪方面的苦?”(從精神、句子的角度)。
(一)問題鏈擴大思維的廣度
建構主義強調主體的動機,更強調主客體的互動性。這條問題鏈中,學生找“表現老王‘苦’的詞句”的過程就是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也就是主客體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構建讓問題的答案呈現多元化,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設計問題解決結論一元化的做法,讓學生考慮盡可能多的情況,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就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問題鏈增加思維的角度
陳老師先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接著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閱讀,從標點、字詞、句子的分析理解和語句朗讀等不同角度理解課文,這樣既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他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這樣學生就會形成全面的整體觀點,注意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來理解事物的本質,理解的東西多了,思考的東西也會多得多,學生思維的角度也就增加了。
(三)問題鏈加深思維的深度
這一問題鏈的不同問題類型,不僅考慮到問題的不同形式特征,而且涉及了不同的認知水平。①找老王生活苦的句子——屬于了解事實水平,即對具體的人或事的感知,以直接閱讀為主,是認識的低級階段。②從標點、字詞、句子的角度分析老王苦——屬于理解概括水平,即對感知過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歸類比較,從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的過程,屬于認識的高級階段。③從老王物質上的苦,提醒、點撥學生還有精神層面的苦,由物質到精神,這需要邏輯的關系構成,涉及規律的運用,屬于理論運用水平。這樣,問題鏈就使學生的思維步步加深。
總之,問題鏈的設置讓問題的指向性更明確,既可以避免教學中脫口而出、漫無目的地隨意問,又可以避免無視學生的過易、過難的無效問;既夯實了學生的“雙基”,又兼顧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還涉及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思維發展的關注。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