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地域基層群眾文化現狀
吳燕
新疆巴州文化藝術創作中心 新疆庫爾勒 841000
[摘要]本文對現今地域群眾文化進行了研究,報告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群眾文化的現狀。
[關鍵詞]群眾文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地域是指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全州行政面積48.27萬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有蒙、維、漢、回等46個民族,巴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絲綢之路南中兩道均通過巴州。這里曾是西漢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西域36國中有11國在巴州境內。這里曾飄拂過張騫的旌旗,馳騁過班超的戰馬,留下過唐玄奘的足跡。繁榮興盛了數千年的“絲綢之路”和舉世聞名的樓蘭文明至今令人遐思無限。
群眾文化是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最接“地氣”的文化,是文化的家園和堅實大地,是搏動著原始生命、洋溢著生活氣息的田野風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管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群眾文化一直受到忽視和抑制,甚至處于"亞文化"狀態,但在多年積累與發展的基礎上,一直處于邊緣的群眾文化活動正發生著遷動,重歸它在文化譜系中應有的位置。
如何直面現實,反思巴州文化建設之現狀,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是擺在我們邊疆基層一線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思考。
基層群眾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代中國文化體系的基礎部分,并且決定當代中國文化體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基層群眾文化在時代的呼喚中脫穎而出,走上前臺,成為中國兩個文明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最核心的動力是"三個代表"的提出。"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由此開辟了有關文化價值和功能的新的闡釋空間。
在新疆這樣一個各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各民族間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下,以巴州歌舞團、巴州文化館為首的文化團體長年為廣大群眾開展演出服務,演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歌舞、彈唱、小品等形式反映當代各項方針政策,配合鄉鎮、縣市各項中心工作進行政策法規、科技時事等方面的宣傳活動,深受廣大市民及農牧民的歡迎。以群眾文藝宣傳演出活動為龍頭,配合和帶動多門類,多層面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也是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亮點。如開展“三獨”等各類文藝競賽、“中國夢”演講比賽、麥西來普交流、廣場舞切磋、斗羊、賽馬、扇子舞、腰鼓隊、套圈、棋類、球類比賽、釣魚比賽、業余歌手大賽、中小學生藝術作品大賽、外請文藝團隊演出、“訪匯聚”工作組專場文藝演出、舉辦反“極端化”反邪教圖片展、放映各類電影等。今年國內大型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西北地區海選賽地點就定在巴州州府庫爾勒市。這也是另一角度的巴州良好的文化氛圍的體現。
在巴州各社區、文化站都爭相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群眾文化場所的建設也在逐步完善。僅2014年一年,庫爾勒市就完成了市文化館、市科技館、規劃館的全面建設,目前,有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館、檔案館、綜合展館、美術館、圖書館、黨史地方史志館、文化館等十余個群眾文化專館。
而隨著巴州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發展,而各縣市及農村牧區的群眾文化生活也產生了顯著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文化活動內容、內涵的豐富和品位、質量的提高上。大部分社區及鄉村文化室除原有的圖書閱覽、電視、棋類設施外、大多都配備了電腦、VCD、照像、攝像、體育、健身等活動器材。文化戶也在原來只有一些樂器、圖書、電視的基礎上增添了電腦、音像等先進設備。文化室、文化戶一個最明顯的特征是在原有的群眾自娛自樂無償服務的基礎上拓展了一定的經營項目。如開展“農牧戶家庭民俗文化游”項目,利用當地優越的環境和便利的交通,開發傳統少數民族生活、祭祀習俗等文化資源,開展旅游文化和餐飲文化經營活動。這是新時期農村牧區群眾文化發展的一個動向。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基層群眾文化迎來了新的春天,同時,也不能否認,巴州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城市部分由于國家的支持出現了新的可喜面貌,但有的地區卻由于資金等問題陷于癱瘓狀態。即使在一些設施仍然具備的地方,也存在基礎設施陳舊、觀念落后、人員配備不力、分工不明確、經費投入不足等因素,無法開展活動。大量的農牧區主要勞動力流向城市,農牧區平時留下的人多為老弱者和兒童,在生活都不能完全保障的情況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展開更顯單薄。在條件相對比較好的鄉鎮文化站、室,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文化陣地流失,不能做到常年定時的工作。二是缺乏專業人才。原有的文化專干多已離崗,有的被調離到其他單位或崗位,有的專干被分派其他中心工作而不務專業,有的則因年齡老化或工資低而自然流失。三是基層文化活動普遍資金不足,一些文化活動項目無法實施。這也是巴州群眾文化活動與內地城市相比較略顯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群眾文化組織方面,也有著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對群眾文化的注重不夠,換而言之,部分僅限于紙面上的。其二:活動內容相對較少,沒有較為豐富的內容。活動方式相對落后,創新方面滯后。其三:忙于應付。因為文件的下發而做工作,因為“不得不做”而工作。其四:不注重總結,重活動,輕檔案收集整理匯總的現象。其五:在新疆特殊的形勢下,后顧之憂較比以往更多,擔心出事。對社會秩序穩定的擔憂,對聚集人員人身安全的擔憂,這往往是影響群眾文化活動實施的重要因素。
在群眾文化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
我身為巴州文化藝術創作中心的工作者,在去年的下鄉采風走訪老藝人的工作中,發現巴州的民間群眾文化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后繼無人”。很多非常優秀的民間藝人民間能人身懷絕技,卻無人傳承。因此如何發揚和傳承優秀的民間文化和技藝也成了一個重點問題。
而在群眾文化的形式上,存在著一些民間遺留下來的“逅病”,少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項目只限于“斗雞”“斗羊”“斗狗”等。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所以各主管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利用行政資源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組織、引導,組織相關部分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避免一些群眾因沒有健康的文化活動吸引,粘染上“黃、賭、毒”等不良風氣。同時,要引導群眾自行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并出臺政策給予鼓勵。如,可以讓群眾組織自己的演出隊伍等,并進行一些補助,以促進自辦的群眾文化可以健康持續發展。
1、建立高層次的群眾文化隊伍
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在隊伍建設上,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已經成為群眾文化事業發展中非常迫切的問題。因此,在群眾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上,也應拓寬思路、創新方式,與先進思想優秀工作方式接軌,多學習多實踐,如巴州美術館工作人員今年參加的“全國美術館館藏作品普查工作培訓”就改進了之前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按照國家統一要求使作品收藏工作做得更規范細致。
2、擴大社會參與
群眾是群眾文化的主體,也是社會化運作中不應忽視的重要力量,而民間文藝社團和專業文藝團體分別是群眾文化事業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外援。此外,積極爭取名人、專家學者對群眾文化事業的指導也是擴大社會參與的重要方面。
3、文化志愿者的招募
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文化志愿是社會參與方式中需要重視的重要人力資源。文化志愿者是指自覺為社會公益文化付出時間、勞力和智慧的人士。在歐美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志愿者也稱義工。作為義工的重要群體,以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一族”一直是藝術組織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寶庫,“灰發一族”,尤其是退休的專業群體也具有特殊的價值。而志愿者的專業訓練通常要由代表社會公共禮儀的官方機構承擔,只需文化藝術組織根據自己的需求向這些機構申請項目培訓,就可免費獲得來自政府對志愿者培訓的支持。此外,還要對志愿者實施活動進行中的指導與活動結束后的管理。
4、注重群眾文化正確導向的宣傳教育
同時要注重群眾文化正確導向的宣傳教育,更要區分層次、突出重點。第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充分發揮鄉間藝人、能人的帶頭作用,用他們的高超技藝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第二,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把適宜少兒的、群眾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體現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文化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使廣大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正確的群眾文化價值觀。第三,要潤物細無聲,發揮精神文化產品潛移默化的作用,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群眾文化觀。培育和弘揚積極向上的群眾文化觀,必須使之融入社會生活,讓它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基層群眾文化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