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在貴州持續向好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一個“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
9月11日,貴州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在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訪談中說,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非常有助于貴州守住發展底線和生態底線。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做到這兩者,便能“交相輝映、美美與共”。
陳敏爾強調了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四個特別重要因素。首先是團結和諧的環境,“一個班子、一個地方、一群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要團結和諧;其次是干事創業的環境,“干部要干事,群眾要創業”;再次是遵紀守法的環境,黨員干部守紀律,百姓信法用法;最后是用權用人的環境,“有權不可任性”,選人用人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五條好干部標準。
“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決定著一個地區良好的從政環境,這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黨內監督機制,嚴明政治紀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謀發展、促改革。需要用紀律、制度、法治遏制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不正當的私利欲望。凈化政治生態,需要切實增強“一切為人民打算,一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絕不能把這種理念當成空談。
“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嚴峻的腐敗形勢,是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的最大威脅。預防和懲治腐敗,是一項長期工作,中央加強巡視制度建設,正是反腐常態化的重要舉措。巡視制度常態化對于政治生態的意義,在于其拉起廉潔自律與腐敗墮落之間的警戒線,可以構筑起預防腐敗的警示之墻,讓政治生態免于嚴重的“污染”與破壞、侵蝕。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正處于深水區、攻堅期,阻礙改革的力量未曾消退,各種利益沖突時有爆發,在改革進程中,需要全方位考慮制度建設,防止腐敗之手恣意妄為,破壞改革共識,擾亂良好政治環境。
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已經成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核心目標。習近平同志多次談及政治生態:“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從嚴治黨沒有做到位”;“夯實管黨治黨基礎,特別要有一個覆蓋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有一支素質較好、作用突出的黨員、干部隊伍,有一套便利管用、約束力強的制度機制,有一個正氣弘揚、歪風邪氣沒有市場的政治生態。”
良好的政治生態,能為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提供干凈、清新的政治空間,這是一心一意思改革、干實事、謀發展的干部群眾的美好愿景。
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勢頭比較好,并且持續向好,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也持續向好”,這是良好政治生態積聚起的力量使然,本身更是良好政治生態的生動體現。貴州全面小康建設特別是扶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全省上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切實踐行“三嚴三實”,聚集全社會智慧,苦干巧干,實實在在地走新路奔小康。
“全省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就能形成強大發展合力,才能建設“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目前貴州已進入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干部思進取、百姓忙創業,良好政治生態與自然生態齊頭并進,這種局面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執筆:岳 振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