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電子政務的實踐研究
謝愷
上海舍然及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電子政務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網絡化行為,需要現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作為支持。電子政務更是一個政府的行為,應用于各級政府的各項社會管理中。電子政務是對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并不只是單純的將政府管理實務置于網絡上。最后,電子政務是一項引領變革的工程,需要把握方向,整合流程,努力形成電子政務發展的新環境。
[關鍵詞]電子政務;政府;管理與服務
“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電子政務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服務,是政府管理手段的變革。
電子政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處理社會管理手段,正逐步在我國,特別是以上海為代表的一些先進城市中得以運用,并在政府的各級管理工作中的逐步鋪開,在不斷實踐中得到修正和發展。電子政務的迅速發展,從宏觀上來說促進了政府信息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推進了政府管理創新方面的革命性作用。從微觀的角度上看,落實了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網絡化的政務資源共享更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能和透明化。
1.電子政務在社區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與影響
隨著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目標的提出,社區作為整個社會最基層的公共服務單位,其基礎性的公共事務還似瑣碎,卻是最關乎民生的基礎性管理工作。電子政務與社區公共管理工作的結合,是社區管理工作得以信息化的有效手段,其有利影響也逐步凸現。
(1)電子政務架起了居民、企業與政府的平臺。
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手段,電子政務的逐步推行進一步實現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為居民與企業提供了與政府溝通、交流的平臺,方便了居民、企業辦理與政府打交道的各項事務。其中,打造社區信息化管理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起到了更好地為基礎社區服務的功能。
(2)電子政務有利于社會對政府工作的監督。
電子政務將政府信息得以公開化,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同時,也使市民第一時間了解到政府工作進程,網絡化的平臺讓市民可以足不出戶、方便快捷地對政府工作提出意見,甚至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電子政務在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建立了良性的互動關系。
(3)電子政務提高了政府內部的工作效率。
我國各級政府的政務領域繁多,涉及經濟社會多面多層次,關系到市民、企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電子化的推進,避免了以往政府工作部門用紙張傳輸的麻煩和重復工作的資源浪費,為高效率的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電子政務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電子政務的應用有效減少了政府內部機構設置,優化了人員結構,促進了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
2.我國電子政務的實踐情況
20世紀80年代,電子政務開始在我國得到建設性的實施。中央到地方,城市到農村,相繼獲得局部性應用和階段性的成果。從硬件設施上看,各級政府都積極投入相應配套設施的建立,各職能部門的網絡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不同部門的局域網也基本搭建完成。從應用效果上看,已形成了網絡化的溝通和信息的共享,政府內部辦公效率提高,外部服務成效顯著。21世紀后,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政府職能轉變力度的加大,我國的電子政務基本完成從基礎建設時期向全面應用的變革時期轉變,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各級政府正圍繞“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①的發展重點,進一步加快建設政務平臺,整合信息資源。
但是,總體上來看,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還不平衡。地區間、城鄉間以及行業間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與一些政府重點部門和地區相比,我國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業部門的電子政務發展相對遲緩。其中地區差別表現為東部沿海地區、大城市發展較快。行業差別表現為與銀行、電信等金融與通信企業以及稅務、海關等國家重點支持的政府行業部門相比,多數政府機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資金缺乏。
上海政府作為全國的龍頭,將電子政務建設作為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內容,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電子政務的建設與應用上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形成了覆蓋市、區、街道的三級電子政務基礎網絡。市民的信息更被編入了這一龐大的信息網絡中。
(一)電子政務在上海的建設與應用主要呈現三個主要特點
1.應用成效顯著。
上海在提高電子政務硬件配套設施和技術水平的同時,從實處落手,組織工作人員,特別是對公務員的電子政務領域的培訓,部門業務運作實現了從“不規范到規范、不透明到透明、手工到電腦”的轉變,顯著地提高了部門的辦事效率和質量。
2.政府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
科學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政府部門的工作程序得到了簡化和優化,人力、物力都得到了節約,以往需要人力奔走的事務、部門間需要蓋章證明的繁瑣耗時的硬性程序漸漸都可以通過網絡的對接、信息的共享得以取代。這樣一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也使政府各部門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整體應用上條強塊弱。
由國務院直至鄉鎮政府的由垂直的各層次的辦事機構組成的縱向層次網絡,在條形應用上較強。從橫向塊來看,由各管理層的職能部門組成的網絡應用還較弱。上海電子政務總體呈現局部合理,整體欠佳的現象。
(二)信息化實踐中各具特色的網絡平臺
隨著信息化應用不斷拓展,地方與區域信息化的建設逐漸呈現各具特色的信息化發展模式。上海“信息港”的建設是面向21世紀的一項城市信息基礎結構,建立了大量的高速、大容量的信息傳送、服務平臺。
1.“中國上?!本W。上海精心開通了“中國上海”門戶網站,鏈接政府各部門以及人大、政協、區縣政府、社會團體等各類網站240多個,政府可提供網上受理事項703項,主要包括“信息公開”、“網上辦事”、“便民服務”、“互動平臺”等版塊,全面保障市民24小時訪問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政府公報等最新政府信息。如今,上海開始執行新的信息公開制度:“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向社會主動公開除保密以外的各種信息,全面實現的政府工作透明化的承諾。
2.上海社會保障網。社會保障網是實現社會保險制度運作電子信息化的網絡,使每個公民在提取、支付、查詢保險業務方面得到高效、便捷的服務。一張小小的社會保障的智能IC卡便覆蓋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多個領域。
3.社區服務網。為了配合“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的實行,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上海各街道社區相繼建立了面向市民服務的網絡,以增強政府和社區服務的功能,提高工作透明度,方便人民生活。目前,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基礎性公共服務部門,上海全市97%的街道都擁有社區政務管理平臺。對街道本身來說,“一次采集,多次、多方使用”的信息共享模式避免的居民信息重復采集、重復填報。
1.把握方向,整合流程,實現“單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流程的整合的前提是建立統一標準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公用共享是系統后臺之間的協同合作的硬件保障,只有信息的真正公開透明才能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社會信息的進一步平等。通過設立一個統一的數據中心,各部門的業務系統應當通過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的前端服務接入綜合應用平臺,從而實現一站式服務,前端服務平臺接收到所需辦理的事務,通過強大的應用平臺進行各部門各層級的交互處理,是避免部門之間的推諉拖拉的有效措施。流程中的牽線連接應當合理清晰,切忌讓千絲萬縷的流程連線變成一團亂麻。
2.突出重點,豐富內容,發展“個性定制”和“電子民主”
政府掌握著80%以上的社會信息,市民所需要的信息量其實是存在差異的。例如,旅行愛好者希望了解與旅行相關的簽證、食宿、交通等信息;而投資者則關心利率政策、經濟走勢。政府在服務的內容等方面可以通過市民個性化的定制提供與其息息相關的各類信息,令信息服務更具效能。隨著電子化政府的不斷發展,“電子民主”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電子民主”提供選舉人與被選舉人之間的交流、公眾對立法的參與意見,以及更進一步的民意調查,甚至是在線選舉。電子化的民主在日后的實際運用,相信對市民參政議政以及培養公眾的參與意識有著相當的促進作用。
3.力求實效,強化應用,推行“層層深入”和“環環相扣”
電子政務的逐層推進的模式。前臺通過統一的應用平臺將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而數據中心向上可以為部門服務,向下則通過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網絡,為街道各項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作為門面的“中國上海”的門戶網站得到相當關注的同時,更應當看到,社區層面的信息化同樣相當重要。社區服務中心以“一門受理、統籌協調、規范審批、限時辦理”為原則便民服務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社區網站的建設,將政府到市民的“最后一百米”連貫暢通。遵循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層層深入原則,穩步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是電子政務發展成功的保證。
4.明確責任,完善制度,努力形成電子政務發展的新環境
電子政務的法制化需要一個“靈魂”,即需要一個政務信息基本法,規定立法宗旨、基本原則、調整對象與范圍、信息法律關系、獎懲原則等,其他相關法律以此為綱,不得抵觸。在此基礎上,構建法制體系框架。一方面,對可能形成的各類信息法規的邊界關系進行統籌考慮,構建一個立體的初始框架,自上而下地指導法制化的形成和完善;另一方面,對現有的法律法規、一些相對成熟的領域,盡快從實際出發,進行修正和補缺,自下而上地完善初始的立法框架。
弗里德曼說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是平的”②。在這個全球化的過程中,信息網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推行勢在必行。上海作為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的國際化大都市,其政府的各項政務應當加入網絡這一新空間,構成三維立體的全面的政府形象。
注釋
①“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兩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一站”:政府門戶網站;“四庫”: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十二金”:重點推進辦公業務資源系統等十二個業務系統。
②“世界是平的”:經濟學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The World Is Flat》一書中提出將全球化分割成三個階段,在“全球化3.0”中,軟件的不斷創新讓大洋兩岸的人們可以通過海底光纜輕松實現自己的社會分工,膚色和文化差異不再是合作或競爭的門檻。
參考文獻
[1]楊世運.電子政務的發展與對策[M].中國科技論壇,2001
[2]徐曉林,楊銳.電子政務[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姓名:謝愷.性別:女,出生年月:1986,7.民族:漢.籍貫:上海.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或所學專業:企業管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