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深
“三嚴三實”為官做人之道
文/長深
日前中辦印發《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延伸和深化。這一教育定會觸及不少人的靈魂。
做官要有做官的樣子,這個“樣子”就是“三嚴三實”:嚴以修身,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嚴以用權,不嚴則會豁邊;嚴以律己,己身正方能正人;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唯實方能立身,唯實方能立業,唯實方能立邦。“三嚴三實”質樸凝練,內涵豐富,涵蓋了為官做人的方方面面。以“三嚴三實”這面鏡子一照,“不嚴不實”的問題隨處可見,以權謀私者有之,表里不一者有之,華而不實者有之,行無底線者有之,明知故犯者亦有之。《方案》是這樣給“不嚴不實”者畫像的:思想信念動搖、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識淡薄、忽視群眾利益、漠視群眾疾苦,黨性修養缺失、不講黨的原則,濫用權力、設租尋租,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不直面問題、不負責任、不敢擔當,頂風違紀、不收斂、不收手,對黨不忠誠、做人不老實,陽奉陰違、自行其是,心中無黨紀、眼中無國法等等,件件鞭辟入里,句句切中要害。不少人都埋怨現在的官不好當了,是的,私心雜念重、到處撈外快的貪官,當面說得好、背后做手腳的賴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庸官確實不好當了。要想當官、要想當個好官,就得“三嚴三實”。
做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所以“三嚴三實”也是為人之道、做人之本。我國歷史上有個很有名的官叫張之洞。他在給子孫后代的遺囑上這樣寫道:“我一生做人,志在正字、忠字,公忠體國,廉正無私,我可自信”,“平生不樹黨,不殖產,自幼不爭財產。指公子輩云,汝等須記得此諭:兄弟不爭產,志須在報國,勤學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他主張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品,沒品就是“小人”,就是“自居下流”。這個“品”就是正、忠、勤、廉,就是不以職殖產,不結黨營私。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在許多同僚貪污受賄、結黨營私、斂錢斂財一派烏煙瘴氣的晚清官場,確實做到了廉正無私、獨善其身。據《張之洞》傳載,他死后“家無一錢,惟圖書數萬卷”。像他這樣的朝廷重臣,撈錢的機會有的是。僅他負責辦洋務那些年,修鐵路、建碼頭、建煤礦工廠、造船造槍炮子彈,辦各類學校等,從他手上流過的真金白銀不計其數,換了第二個人,比如徐才厚、谷俊山之流,早已是億萬土豪。
溫故而知新,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正衣冠。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就得從當領導的嚴起,抓住了“關鍵少數”,就抓住了治黨的“牛鼻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一再證明,“兵隨將領草隨風”, 領導干部帶頭“三嚴三實”,就能帶好一方干部隊伍,就能帶出風清氣正的好作風,否則常常會出現“將熊熊一窩”式的塌方。嚴是愛,松是害,放任自流要變壞。在這時開展專題教育是抓到了點子上、抓住了要害。
“三嚴三實”道理并不深奧,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一時一事做到也不難,但保證一生都做到并不容易。所以這次教育“不分批次、不劃階段、不設環節、不是一次性活動”,不搞畢其功于一役。真的做“嚴”做“實”,確不是一兩次教育的事。教育的目的不是擺花架子,不是比誰的口號叫得響、花樣搞得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檢驗教育的成效,開了多少次會不是評判標準,干了多少實事才是評價標準;表了多少次態也不是評判標準,是否風清氣正、奮發有為才是評價標準。嚴不嚴實不實,不能光憑自我感覺,百姓自有定盤的星。老百姓出自內心地夸領導真的“三嚴三實”了,這個教育也就見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