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興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044)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得到飛速發展,中國目前正處在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的進程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經常會面對各種壓力出現亞健康狀態等一些問題,這讓人們認識到不僅物質生活重要,精神生活也同樣重要。體育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緩解壓力,讓身心得到釋放,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一些體育觀念和運動行為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休閑體育作為生活中新的體育觀念,它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伴隨著原本不屬于體育領域的活動,如戶外運動、旅游、極限運動等迅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人們娛樂身心的重要手段[1]。該文就國內外休閑體育發展模式的現狀、以及我國休閑體育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從1995年5月開始實行了5天工作制,而且加上各種節假日,這樣使得人們在進行工作后有大量的閑暇時間[2]。同時,隨著人們對休閑體育的了解加深,認識到休閑的質量對人們的健康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而休閑體育是休閑的重要內容,發展休閑體育有利于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這時人們就會利用這些閑暇的時間進行各種的休閑體育運動。
在我國,經濟處于快速增長和發展時期,人均年收入也逐年增長,這就在無形之中為我國休閑體育活動的進行提供有利的物質保證。在我國一些地方把休閑體育發展模式分為廣場型、家庭型、學區型、小區型、旅游型等發展模式[3],而這些發展模式的出現是社會化進程的結果。但是,我國休閑體育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組織的影響,雖然也相繼建立了全國性的體育行業體險、各級體育團體、城市社區體育組織等組織機構,但這些組織機構在管理過程中并不具有獨立的自主權力,群眾體育的管理工作更多的還得依靠政府行為[4];自我國實施全民健身工程以來,政府加打了對群眾體育的投入,但是我國人口基數過大這一特殊的國情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是顯得杯水車薪。我國群眾體育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在發展過程中社會特別是企業對群眾體育提供贊助較少,而居民自身的體育消費投入比例也較低,這就使群眾體育在總體上仍然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5]。
國外休閑體育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起步較早,其發展水平較高,尤其是以美國、英國、日本等代表的國家,這些國家重視對休閑體育問題進行研究,其研究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
在組織結構方面美國對于體育的管理進行社會主導型管理體制,政府并不直接對休閑體育發展提供資金,主要的經費來源為體育賽事轉播、體育市場消費、體育娛樂等方面,資金渠道多元化;同時在場地設施上美國居世界前茅,這就為休閑體育事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4]。美國的這種發展模式屬于市場化的模式,把休閑體育的發展交給市場運作從而促進休閑體育的發展。
對于英國,其屬于傳統的體育大國,在休閑體育業中占重要的位置,休閑體育產業還作為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英國民間組織是休閑體育的主體,參加休閑體育的人數較多;同時,英國政府是休閑體育發展的最基本保障,如在社區內的基本運動設施和場所大多數是由政府提供,以便給人們提供便利[6],這就促使英國的休閑體育健康發展。
日本的休閑體育有著深厚的文化發展背景,相繼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從而構建了日本體育運動發展的基本框架,并確立了日本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長遠目標。日本在休閑體育管理體制上是發展得比較完善的,屬于政府主導型的大眾體育管理體制,在日本,大眾體育是作為一項社會福利事業來發展的,從政府到社區的體育組織都是采用這種管理體制進行[7]。這樣完善的法規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保證了日本休閑體育的發展進程。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雖然我國休閑體育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我國,政府管理機構作為休閑體育的保證,同時也是發展群眾體育的基礎,這對于提高我國國民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的管理體制的性質屬于政府行為,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主導對休閑體育管理的現狀,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在休閑體育管理體制中,由于機構分工不明確,導致在實施的政策上出現不流暢性,容易造成決策和管理上的一些失誤,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休閑體育的發展。我國相對于國外發展休閑體育起步較晚,沒有完整的對休閑體育建立體系,沒有注意到如何借鑒西方國家發展休閑體育的先進經驗,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休閑體育發展模式和運作機制。
場地設施的建設是發展休閑體育的基礎保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比例加大,但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使得人均利用體育場地不足,我國休閑體育場地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體育設施投資方面,其僅占國家總投資的0.1%,而這一數字也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對于體育設施的投資。然而,相對于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投資較大,使得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但是這些基礎設施較分散,并且利用率較低,一些場地沒有對外開放經常處于閑置的狀態,造成資源的浪費;休閑體育設施比較匱乏,同時人們對場地的選擇較單一,如人們只在公園等地方進行體育活動,沒有達到群眾的健身需求,這樣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休閑體育的發展。
在參與休閑體育過程中,主要對象為學生以及退休的老年人群,而大多數中年人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休閑體育活動,同時也沒有意識到休閑體育活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導致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休閑體育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使得休閑體育服務業得到發展,這就需要更多的休閑體育專業方面的人才進行參與。我國一些大學設立了專門的休閑體育專業,但是一些學生畢業后并沒有被社會所接受,繼而一些學生沒有進入休閑體育發展的事業上,而是進入其他行業,這就導致一定程度上我國在休閑體育方面的人才比較缺乏。
我國休閑體育管理應該從體制方面入手,完善休閑體育管理是群眾體育實施的重要保證,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貫徹“管辦分離,政事分開”的原則,將政府過于集中的權力分散,實行層級化管理和社會化管理相結合,同時完善政府調控和監管機制,建立評估機制,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休閑體育管理模式。
在我國,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在休閑體育的財政上遠遠不夠,為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的發展,政府應加強體育設施的制定,推動群眾體育設施建設和發展,從而建立一套體育鍛煉的網絡化體系,同時對于經濟水平發展較低的地區進行資金扶持,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休閑體育是一種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但目前大多數人對休閑體育的認識不夠深入,僅僅停留在閑暇的時間上。通過多視角、多渠道的廣泛宣傳增強全民健身意識,讓人們認識到休閑體育對于生活質量和健康的重要性,不僅是讓青少年以及離退休人員參加休閑體育,而且讓更多包括中年人在內的人參與其中,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休閑體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更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在國外許多國家都設立了與休閑體育相關的專業,學科系統較完善。我國對于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不能與休閑體育發展同步,因此,我國在今后的課程的設置上應增加對休閑體育方面的設置,拓展專業發展渠道,提高課程的質量,同時,增加休閑與娛樂管理類課程以及增加相關的選修課程。
[1]余文謙,牛靜.中美休閑體育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4):32-35.
[2]吳貽剛.中外休閑體育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2003(3):39-43.
[3]朱小云,李琛.咸寧市休閑體育發展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138-139.
[4]于明月.中美休閑體育發展現狀的比較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2014(1):128-129.
[5]肖積澍.現階段中國休閑體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1):15-17.
[6]尚箐箐.英國休閑體育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D].成都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2.
[7]劉平.中日休閑體育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