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芳
(信陽農林學院 河南信陽 464006)
27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已落下帷幕,中國男籃在小組賽先后輸給韓國和伊朗。在隨后的交叉賽淘汰賽中,以18分的劣勢輸給中國臺北隊,止步于四強之外,失去了直接參加明年世錦賽的資格。在隨后的排位賽中,戰勝了約旦和哈薩克斯坦男籃,最終取得本屆亞錦賽的第五名。本屆亞錦賽是中國男籃自1975年參加亞錦賽以來,取得成績最糟糕的一屆。為了備戰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先后參加了一系列熱身賽,旨在蟬聯亞錦賽冠軍。小組賽先后的失利,使人們對本屆中國男籃的實力產生了懷疑,隨后輸給從未輸過中國臺北隊,是中國男籃真正跌入了死谷。中國和中國臺北男籃之戰,賽前的預測幾乎呈現一邊倒,中國男籃會戰勝對手。回顧雙方在亞錦賽的10次交鋒,中國隊大獲全勝。央視解說員于嘉將中國隊的優勢概括有三,即身高、經驗、對抗性。前中國男籃主教練王非則稱,“中國隊主帥揚納基斯與對方教練都不是一個檔次”。中國隊當日的表現更加劇了反差效果——從領先17分到落敗18分,從上半場展現的“全面復蘇”領先10分到下半場“集體夢游”落后18分,輸給對手。王非在賽后連呼“不可思議,不可理解”,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則將這場失利形容為“大地震”,感覺猝不及防。中國男籃、教練、籃管中心都遭到媒體和廣大球迷的質疑和唾罵。該文從非技術角度對中國男籃和中國臺北隊之戰進行了分析,旨在找到中國男籃失利的深層次原因,為中國男籃走出困境提供一些積極的建議。

表1 中國男籃參加亞錦賽名次統計

表2 中國和中國臺北男籃單節得分情況
中國臺北隊,大膽的引進了歸化球員戴維斯,再加上球隊有5名現役CBA球員,使球隊年齡結構合理,整容配備整齊,球隊上下士氣激昂,力爭在該屆亞錦賽取的好成績。反觀中國男籃,對備戰新奧運周期缺乏緊迫感和危機感,隊伍有為國家征戰將近20年的老將王治郅,又有19歲的王哲林,主力隊員王仕鵬、朱芳雨參加兩屆世界賽,已經30歲了。本次備戰,中國男籃訓練、比賽不夠系統、合理和精細,賽前熱身賽安排過于密集,導致出現大面積傷病,影響備戰質量;正是當打之年的易立、韓碩就是因為傷病,未能參加亞錦賽,核心球員易建聯在熱身賽中受傷,也可以說球隊處在新老交替階段。中國男籃12人名單一直在變動,遲遲未能敲定。球隊青黃不接,主力隊員受傷是導致中國男籃輸給中國臺北男籃的一個隱形因素。
中國男籃自參加1975年參加亞錦賽以來,15次獲得冠軍,1次獲得亞軍,2次獲得季軍,僅有2次沒有進入前3名,詳細情況見表1。中國男籃自參賽以來幾乎壟斷冠軍的席位,使其養成盲目自大,始終以老大的姿態傲視亞洲其他對手,對目前亞洲籃球的發展變化未引起足夠重視,導致自身定位不準,對困難估計不足。反觀每次比賽,所有的對手都把戰勝中國男籃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中國男籃的技戰術特點都早已成為別人的研究對象;而中國男籃一直放眼于歐美強隊,把自己定位在亞洲第一的位置,從不把亞洲其他球隊放在眼里。盲目自大是中國男籃輸給中國臺北又一因素。
該次亞錦賽,中國男籃在小組賽先輸給老對手韓國4分,接著以91分的分差戰勝馬拉西亞隊,打破中國男籃在亞洲賽場戰勝對手89分的紀錄。隨后,在主力球員易建聯缺陣的情況下,以15分的分差輸給伊朗隊。易建聯的缺陣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男籃輸給伊朗男籃找回了一些理由。在第二階段的比賽中,先后以較大的優勢戰勝對手,以小組第3名和另一小組第2名——中國臺北隊進行四分之一淘汰賽。在過去,中國男籃和中國臺北男籃10次交手,中國男籃都是大比分戰勝對手。賽前,中國男籃沒有把中國臺北男籃放在眼里,為比賽的失利埋下伏筆。隊伍定位不準,困難估計不足,有輕敵思想;遇到困難時,沒有把困難考慮充分,再加上隊伍作風不夠頑強,喜歡打領先球;沒有想到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全隊如何奮起直追,導致隊員對技戰術理解不透,執行不堅決等。通過觀看兩隊比賽視頻,第三節開始不到3分鐘,中國臺北隊連得10分,追平了比分。隨后,中國男籃慌了陣腳,攻防不成體系,第三節全隊僅得12分,而對方得到31分,一下子反超9分。賽前應對不足,盲目自大是中國男籃輸給中國臺北隊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國臺北男籃自參加亞錦賽以來,比賽成績一直徘徊在3~4名之間。蘇聯的解體,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加入亞籃聯和西亞籃球的崛起,中國臺北男籃在亞洲大賽成績受到了極大挑戰。為了提升自己的球隊實力,亞洲一些國家也在積極仿效歐美國家引進歸化球員。本屆亞錦賽,中國臺北男籃引進了歸化球員戴維斯,這名歸化球員在比賽中能投能搶,成為中國臺北隊的核心球員。中國——中國臺北男籃的比賽,他自己得到了全場最高分26分,正是他的出色發揮是中國失利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國男籃從比賽一開始就控制著比賽主動權,易建聯和王治郅利用身高在籃下得分,外線朱芳雨、王仕鵬3分遠投頻頻得分,比分始終控制在10分以上。第一節,中國男籃以28∶20領先于中國臺北隊。第二節,中國男籃進行了人員調整,中國臺北隊抓住機會,企圖縮小分差,但中國男籃依然控制著比賽節奏,單節得分領先對手2分,以10分的優勢結束了上半場比賽。由于,上半場中國男籃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第3節,場上隊員出現了攻防松懈;經過中場的休整,中國臺北男籃誓死一搏,加快了攻防節奏。第3節開始不到3分鐘,中國臺北隊連得8分,將比分縮小到2分,揚納基斯要了暫停,企圖通過暫停來阻止中國臺北隊進攻勢頭,但由于隊員心理防線發生了微妙變化,想贏怕輸的心理在作梗,導致中國男籃進攻單一,沒有戰術配合;再加上個人進攻心切,造成投籃動作變形,中遠距離和罰球命中率下降,第3節全隊僅得12分;在防守方面,中國男籃基本上是單兵孤立防守,防守上顧此失彼;同時,對外線投手盯防不嚴,僅第3節,中國臺北隊3分球5投5中,全隊單節得到了31分,最終以9分的分差落后于中國臺北隊。第四節,中國男籃雖然進行了隊員調整,但由于賽前應對不足,短短的2min無法解除隊員心理壓力,場上隊員依然擺脫不了想贏怕輸心里怪圈,揚納基斯不停的調換陣容,場上個個隊員看上去很賣力,但全隊攻防依然不成體系,下半場3分球9投1中,甚至出現罰球不中的現象,最終以18分的分差輸給對手,創造了中國男籃又一奇跡。
球隊青黃不接,主力隊員受傷,陣容不齊是中國男籃的誘因,盲目自大,賽前重視不足,過于輕視對手,導致下半時比分落后,隊員急躁,技戰術發揮失常是大比分失利的一個主要因素;想贏怕輸,心態失衡是中國男籃大比分失利的又一主要因素;歸化球員的引進是中國男籃失利的又一因素。
古人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中國男籃要給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即短時間內,自己在亞洲還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不在絕對的優勢;所以在今后的亞洲大賽中,對于任何一個對手都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要盲目自大;同時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準備,免得在比賽比分接近或反超時隊員手忙腳亂,顧此失彼;中國男籃要趁早做好新老隊員的更替工作,避免球隊斷層;在賽前的熱身賽中,保護好主力隊員,避免隊員受傷。
[1]郭永東,李軍,曹永英.從第22屆亞錦賽析中國男籃現狀[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2):48-50,54.
[2]劉勇,李文輝.從23屆亞錦賽看亞洲籃壇格局的變化[J].遼寧體育科技,2006(4):44-45.
[3]曾小勇,張秀華.第26屆男籃亞洲錦標賽易建聯進攻能力研究[J].現代交際,201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