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虎 董眾鳴 王裕斐 王梁 龍潔平
(1.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2.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現年已經33歲的費德勒在至今共奪得17大滿貫冠軍,ATP世界巡回賽1000賽單打冠軍23個,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連續5年占據了世界第一的寶座,被稱為網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該文試圖通過費德勒在2014年的上海大師賽五場比賽的技戰術研究,找到其在33歲高年齡依然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個性化規律。
2014年上海大師賽冠軍費德勒參加的5場比賽的技術統計指標。
1.2.1 錄像觀察法
訪問了上海大師賽的官方網站和國際網球聯合會的官網,反復觀看五場比賽的視頻,得到相關數據和資料,為該文提供數據支持。
1.2.2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文獻,翻閱網球相關書籍,訪問了上海大師賽的官方網站和國際網球聯合會的官網,收集到了必要的資料,為該文提供了理論基礎。
1.2.3 數理統計法
該文使用Excel2007和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研究指標18個:ace球,雙誤,一發進球率,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最快發球時速,一發平均時速,二發平均時速,網前得分率,破發成功率,致勝分,非受迫性失誤。
2.1.1 發球技術對比與分析
網球比賽的開始都是由發球開始的,是網球比賽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它的好壞決定著運著一場比賽的走勢,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在網球各項技術中唯一不受對手回球限制和影響的技術,發球技術的好壞對于運動員在比賽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高速準確的發球不僅可以作為直接得分的有力武器同時還能瓦解對手,在氣勢上壓倒對手。發球技術的好壞主要是由ace球、雙誤、一發進球率、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最快發球速度、一發平均速度、二發平均速度,發球落點來評定。在比賽中ace球是最簡單也是最犀利的得分方式,往往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給對手沉重的打擊,雙誤則相反。由數據得知:(1)費德勒在本屆比賽中所發的Ace球均多余對手,與五位選手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費德勒的Ace球優于對手,并且在與貝內特烏的比賽中達到了11個,發Ace球的能力非常突出,這是費德勒致勝的一大法寶。而他的雙誤與對手們接近,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2)在一發平均時速上,只與德約科維奇相同,在其余四場比賽中均高于對手,而一發進球率在五場比賽中均高于對手,說明費德勒的一發平均時速、一發進球率均強于對手,但與對手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一發贏球率、二發平均時速上均高于對手,與對手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最快發球時速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費德勒在一發贏球率上最高達到了92%,最低也有75%,而對手最高為67%,最低為52%,可見費德勒在一發方面領先對手較多,一發是費德勒的有效得分武器有了高效的發球得分做保障,不僅能給自己在士氣上壓倒對手,而且給對手的接發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在二發得分率方面,只有在對陣梅耶爾和貝內特烏時低于對手,在其余二場比賽中均高于對手,但與對手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可以看出,費德勒在發球的過程中,不僅能使球保持著高效的命中率和球速,而且能使發球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在保持好落點的同時使球具有強烈的旋轉,使得自身能在自己的發球局保持主動的地位。
2.1.2 網前得分率和破發成功率的對比分析
網前截擊技術又稱攔網,該技術是網球發展史上堪稱經典的一項網球截擊技術,它回球速度快力量大威脅大,以速度和落點的變化造成對手接球的困難甚至失誤。[2]由數據可以看出,費德勒本屆比賽上來到網前的次數為97次,平均每場24.25次,得分總數為67分,平均16.75分,平均網前得分率為75%,而四位對手上網的次數為108,平均每場27,而得分59分,平均每場得分為14.75分,平均網前得分率為53%,在網前得分總數、平均得分和平均網前得分率均優勢較大,網前得分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積極高效的上網不僅能夠減少在底線的跑動距離而節省體能,而且能通過各種技術的組合和變化而打亂對方的比賽節奏,讓對手琢磨不透,從而全面的壓制對手,限制對手技戰術的發揮實現技術的“經濟化”。當今國際子網壇發球呈現高速化的背景下,在世界頂尖選手的較量中,破發對于選手取得勝利至關重要,在實力相當的比賽中,往往是被對手破發一個發球局都有可能決定整場比賽的勝負。因此,選手既要保住自己的發球局,也要盡量破掉對方的發球局。在前四輪比賽中,費德拿到破發點的次數與破發成功率差不多與對手相近,說明費德勒在對方的發球局中破發率不高,間接說明費德勒獲得本屆比賽的勝利則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保發而不是通過破發來實現的。
2.1.3 非受迫性的對比分析
非受迫性失誤是指比賽雙方在底線的對抗中一方主動失誤而讓對方得分。由數據可知,在五場比賽中,費德勒的非受迫性失誤為28.5個,而對手為25個,說明費德勒的主動失誤多余對手。而在第二輪與梅耶爾的比賽中,費德勒的非受迫性失誤達到了57個,比梅耶爾多出了18個,說明在與梅耶爾的比賽中,梅耶爾的進攻給費德勒足夠的壓迫,至使費德勒失誤增多,同時也說明費德勒在本場比賽中的起伏較大,相對其他技術來說穩定性不高,而本場比賽費德勒依然取得勝利,說明他在比賽中的自我調節能力非常強,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致勝分也叫致勝球,是指選手用高速的擊球、或者大角度擊球,迫使對方無法觸及球而得到的分。一般來講,致勝分由ace球、正反手底線強有力抽球直接得分、主動上網截擊得分、挑高球直接得分、高壓球直接得分等。[3]費德勒能在世界男子網壇風云數十年,與各項技術具有強勢的攻擊力分不開。數據表明,五場比賽費德勒場均致勝分為47.3,最高值為70,對手場均為31.5,最高值為41。從這一數據上可以看出費德勒在制勝分上優勢非常明顯,費德勒憑借著強大的致勝分優勢為本屆比賽的奪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致勝分中,正手的制勝分明顯強于五位對手,說明費德勒的正手是他得分的有利武器,在與貝內特烏的比賽中多出對手7個致勝分。而反手的致勝分則稍遜色與正手,說明費德勒的正手進攻性強于反手,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1)結論:在2014年上海大師賽費德勒與對手5場比賽18統計指標中,Ace球、一發贏球率、二發平均時速、最快發球時速、網前得分率與對手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對費德勒奪得冠軍至關重要。在反手的致勝分相對來說優勢不明顯。在非受破性失誤上較多,這給費德勒靈活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2)啟示: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首先要有過硬全面的技術和多樣的戰術打法,不能有明顯的技術漏洞,能夠根據不同的對手和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戰術,這就需要運動員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其次,強調體能在運動訓練中的作用,加強體能練習。第三,加強運動的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第四,積極參加各種比賽,積累比賽經驗。
[1]楊樺.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人學出版社,20013.
[2]杜東輝,李貝貝.2013年澳網李娜半決賽、決賽技戰術比較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2(7):34-37.
[3]張永垛,張霈.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半決賽技術統計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4):7-8.
[4]楊毅,邰峰.對阿扎倫卡3013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中的技戰術統計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