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方工
樹立正確的黨群關系觀
文_方工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保證國家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對此,必須明確樹立黨與人民群眾的正確的關系觀,明確黨與人民群眾密不可分,是帶有基礎性、關鍵性的核心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掌權執政,本質上是受人民委托,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執政權力,因此唯一的執政宗旨和行為準則就是為人民服務。在這個語境下,黨的領導中的所謂“領導”,就是率領和引導人民群眾沿著有利于人民群眾的方向和道路前進。所謂領導就是服務,黨作為領導者也就是服務于人民的引領者和向導,領導是黨實現人民群眾利益和愿望的執政方式和履職活動。
可是現實中,有一些人卻把關于“領導”的表述理解為是對黨與人民群眾相互關系的界定,以為確立黨的領導,就意味著黨與人民群眾并非一體,分別是國家建設中的不同主體,并且黨的地位要高于人民群眾,有權指揮命令人民群眾。這種理解是誤解或曲解的,對一些黨組織或領導者出現高高在上,輕視民主、排斥法治、獨斷專行、以黨代政、以權代法、拒絕監督、壓制批評、紀律渙散。公權私用等不當思維、不良作風和有害行為起了負面作用。
那些公然提出“你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黨服務的”“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等愚蠢問題的思維;那些把人民群眾看做包袱,認為“老百姓就是給臉不要臉”的認識;那些只求上級滿意不管群眾疾苦,因而濫用權力,乃至以權謀私的行為等,都說明對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認識不清或觀念錯位,都是損害黨的建設,使黨身患重疾,脫離民眾的消極因素。
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只能是為人民服務,必須敬畏人民,服從人民,當好為民眾引路的公仆,絕對沒有違背人民愿望,甚至與人民群眾對立的資格與理由。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不能混淆,更不能顛倒,決不能以為執政黨可以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把人民群眾當作工具,讓人民群眾為黨的事業服務。
以為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主人與仆人的關系,即黨提出要求,而人民群眾應當為實現黨的要求提供服務的認識,既不符合邏輯常識,也不符合政治倫理。按照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明文規定,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只有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和行使執政權力者的主人。人民群眾既然是主人,就有權利要求、推動、監督執政黨永遠代表人民利益,執行人民意志,服從人民意愿。黨既然是受人民群眾委托,行使的是人民群眾賦予的執政權力,就只能作為公仆,按照主人的要求正確行使國家一切權力。
以為黨與人民群眾是上下級關系,因此應該上命下從,黨有權指揮和命令人民群眾,而人民群眾必須服從和執行,否則就是給黨找麻煩添亂的認識,沒有合法依據。不僅憲法和法律沒有賦予黨指揮和命令民眾的權力,黨的性質也不容許對群眾發號施令,強迫命令。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即黨的主張正確與否,只能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衡量標準,必須聽取群眾意見,服從群眾需要。要使黨的主張得到人民群眾的執行,除了宣傳和說服,使人民群眾自覺地實踐之外,只能靠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形成為法律這一途徑。
以為黨在人民群眾面前是撫養、管教孩子的家長角色,不僅地位尊崇,而且權威不可挑戰,孩子必須尊重、孝順、服從的認識大錯特錯,十分荒謬。但這種認識卻歷史很長,歷史上曾經有歌曲,唱出“黨啊,母親”“我把黨來比母親”等等歌詞;改革開放后,曾經在政治運動中受到錯誤對待的人說過,組織錯整自己,是母親打孩子;一些領導干部頭腦中有根深蒂固的“父母官”情結,總以為群眾靠自己養活,自己比群眾高明等等,都是這種認識的反映。
鄧小平同志作為黨的領導者,曾稱自己是“人民的兒子”,習近平同志也說過:“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真實關系的準確概括。
以為黨多年來為人民服務,取得了不少成績,因此就有恩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應該把黨奉為恩人,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必須感激涕零,不能忘恩負義的認識在理論上說不通,在實踐上也站不住腳。因為,共產黨從作為革命黨開展對敵斗爭,到作為執政黨組織國家建設的全部歷史,都是作為人民群眾的工具,服從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人民群眾支持,與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的歷史。共產黨為民造福是職責所在理所當然,出現錯誤是有負使命,應感愧疚,與人民群眾并不存在施恩與承恩的關系。正如時任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的汪洋所說:“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我們必須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
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使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高度統一,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樣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歷史使命。這就需要有效地樹立正確的黨群關系觀,糾正錯誤的理念,充分認識到黨為人民群眾需要而產生,有人民群眾參與而壯大,因人民群眾擁護而煥發生機和活力,所以,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自然是、也必須是“魚水關系”“血肉聯系”的道理。
樹立正確理念,需要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水平,培育政治理論素養。同時也需要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任用和監督管理機制,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和用人標準,選用對人民群眾感情深厚,對黨的宗旨認識深刻,能夠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群眾路線的領導干部。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制度建設,使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置身于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和監督下,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作者系北京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