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金松 保護地友好體系
穿過花草盛開的山林遇見你——保護地友好體系公益科考游記
時金松 保護地友好體系
10月1日,一行人頂著風雨,陸續聚集在吉林琿春。天公不作美,但大家心里卻洋溢著無限期許,因為保護地友好體系東北虎公益科考游即將拉開序幕。

問:東北虎會傷人,還吃牛,為什么要保護它?
答:一頭東北虎活動范圍是450平方公里,保護好一頭東北虎就能保護好450平方公里山林,相當于北京市四環內面積1.5倍。
保護地友好體系利用國慶假期組織的東北虎公益科考游,帶領小朋友以及成人隊伍,走進東北虎棲息山林和敬信濕地,在領略美景與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時,還從不同角度捕捉、體驗了東北虎的生活軌跡,并在實踐中,通過“小公魚”、“連翹”、“迷迭”、李冬偉、林魁等帶隊專家的言傳身授,了解了東北虎的現狀、棲息環境以及與人類的關系,還掌握了保護東北虎的一些科學方法,可謂既歡樂又充實。
問:保護山林與我又有什么關系呢?
答:保護好山林,就會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啊。
問:我家在北京,山林離我這么遠,清潔的空氣我呼吸不到,干凈的水我也喝不到呀?
答:山林天然的環境可以為我們輸出安全健康的食物啊。即便你認為你沒必要非得吃這里的食物,即便你認為這些都離你很遠,可是對于地球母親而言,是不是多了一方凈土,而從這凈土中受益的人們,也許會去做其他保護啊,你想想,是不是也有可能不經意間就保護了北京的環境呢?
這是發生在科考途中,一位小朋友與科考專家對話。這也道出了不少人的疑問。保護東北虎,看似離普通人生活很遠,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萬物都是有聯系的,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保護意識,那么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會是受益者。
在所有隊員到達后的第一天,大家并沒有急于進山,而是在保護地友好體系帶隊專家“小公魚”的帶領下,玩了一場有趣的“尋寶游戲”。“小公魚”把紅外相機、GPS、動物照片等藏好,讓大家尤其是小朋友們尋找,每找到一樣,就趁著大家興奮好奇之余進行講解。在游戲中,大家掌握了各種器材的使用方法、野外生存知識、注意事項等。 在頭腦被全副武裝后,第二天全體進山了。
隊員們跋山涉水來到了東北虎的棲息山林。發現了像花朵一樣綻放的靈芝,血一樣紅的槭樹葉,學會了用口哨吹出摩爾斯電碼的通訊信號,用紅外相機監測東北虎的行蹤。
帶隊專家還用套子演示獵人們如何抓捕獵物。這一切對于隊員尤其是小朋友們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令人欣慰的是,小朋友已經表現出了保護意識,認真并略帶嚴肅的小模樣倍加可愛。
最終,棲息地之行有了一份不小的收獲——發現了一頭被老虎咬死的牛的殘骸。只剩下些皮和骨頭的牛,胃里的草還依稀可見。“小公魚”領著大家找到了牛的主人,他已經在山溝里養殖牛和林蛙十幾年,據他描述近年來每年都有十幾頭牛被咬死。
雖然替牛主人可惜,但從另一個角度想,這反映出此地環境變好,老虎數量相應增多。近年來東北虎保護問題越發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地友好體系一樣本著生物多樣性保護初心的團隊紛紛參與其中,這不得不說東北虎保護已初見成效。
話說回來,牛被老虎吃掉造成的損失,當地林業局會經鑒定確定后百分百補償養牛戶。但這也并非萬全之策,因山大牛多,有時牛被吃后連尸體都找不到,得不到賠償的養牛戶難免有怨言。這就與東北虎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一點矛盾。
在當地,眼下這確實是個兩難的問題。牛也好,林蛙也好,嚴格來說本不應在東北虎棲息山林里養殖,因為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干擾到東北虎的正常生活。但是當地居民總要生活發展,如何平衡,這就是當地政府部門需要長期謀劃的事情,也是保護地友好體系在“與你友好,與自然友好”的理念支持下,一直致力探索的友好發展模式。
棲息地考察結束后,隊員所獲頗多。他們第一次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腳下的這片土地,生活著我國50%以上的野生東北虎種群,還連接著俄羅斯的東北虎野外種群,地位如此重要。全國各相關頂尖機構與院校等在此合力通過紅外相機、冬季有蹄類足跡調查等方法調查東北虎的種群現狀和生存環境。2013年秋季,在琿春市的山林中,也就是此次科考游隊員們所處的山林中,發現了野生帶崽母虎,這是我國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家庭活動的影像資料。
從大家的神情可以看出,一天下來對大自然對東北虎肅然起敬,不約而同的表示在接下來的冬季東北虎清套公益行動中也要貢獻一份力量。

觀測大雁

體驗割水稻

學習清理獸套

撒網打漁
本文供圖/楊緯和
敬信濕地的大雁米稻田也是此次科考游不容錯過的一站。東北虎山林里流出的清潔水源,灌溉了這里廣袤的水稻田,養育了這里的朝鮮族及漢族人民,更為每年遷徙途徑此地的十余萬只候鳥提供了落腳地。
要是誰家的水稻不小心被風吹倒了,大雁就會落下來啄食。當地林業局會補償損失部分的60%,這并不能彌補農民全部虧損,因此就會發生一些通過點燃爆竹等方法驅趕大雁,甚至獵殺毒殺大雁的情況,人與候鳥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后來,為了阻止村民的不友好行為,這里的留守青年林魁與保護地友好體系合作,不僅帶領村民種植沒有農藥化肥的大雁米給候鳥遷徙提供食物補給,還組建了民間護鳥隊為大雁保駕護航。于是,大雁就安全了。
來到大雁米稻田后,有隊員馬上就看出它跟旁邊的一塊普通稻田差別很大。相較之下,大雁米稻田里雜草長得“肆無忌憚”。我們在每塊稻田里分別圍了2m×2m米的樣方,數了雜草數量,普通稻田里只有3株,而大雁米稻田足有165株。可以明顯看出保護地友好大雁米沒有施用農藥,幾乎是在天然狀態下生長。這樣大雁吃著放心,大家吃著也放心。
此時恰好看到不遠處的村子上方盤旋著一群大雁,林魁仰著黑黝黝的笑臉說肯定要落下來吃稻子嘍。
回到村里時大家還意猶未盡,我們就給大家演示了稻子的原始生產過程。有趣的是,因“老古董”脫粒機在村里已經找不到了,就找了一輛自行車倒置過來,把稻子插入飛轉的輪子里,稻米就噼里啪啦打下來了。裝置雖簡陋,但原理一點也不差。林魁又扛了100斤水稻,帶著大家來到了村里的大米加工廠,給大家展示了稻米的幾道脫殼工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們都會背誦這首詩,但零距離體驗過后才真正感悟到,平時吃的一碗飯,是多么的神圣和來之不易。
十月初的敬信濕地,天氣依然溫暖,白額雁、鸕鶿、風頭潛鴨等候鳥先遣部隊已經到達。
一大早,“小公魚”帶大家去觀鳥,一不小心帶錯路了,也正是這一不小心,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大大的驚喜,有種忽逢桃花源的明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對,陰差陽錯來到了一片位于濕地與東北虎山林之間的天然草坪。
一位牧民正在在放牧他的牛和馬。他每天早上出來,上午看著牛兒馬兒吃著肥美的草喝著東北虎棲息山林中流出的泉水,中午就著白酒吃點干糧,然后在草坪上美美的打個盹兒,到了傍晚,就等他的牛兒來把他舔醒。這豈是用愜意能形容的日子?
不過也有讓他鬧點心的事,偶爾有個別牛兒越境跑到俄羅斯冒險,也偶爾會有俄羅斯的老虎過來吃只牛消遣。不過這也絲毫改變不了牧民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熱愛。
不遠處不時有鳥兒盤旋停落,在濕地這個遷徙中轉站上,候鳥們美麗的身影,總能為牧民牛馬山林草植增添不少光彩。
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使人感動、喜悅,而這種感染力像是花朵彌漫在空氣中的芬芳,繚繚裊裊,滲透心靈。就像在大雁米稻田的那一幕,一位只有五六歲歲的小朋友,踮著腳站在石頭上,許久不吵不鬧,從單筒望遠鏡里欣賞著天空里起舞的大雁。
東北虎這么高冷,卻與這里的一切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所棲息的山林中流出的清澈山泉,除了滋養了居民,喂養了大雁,灌溉出了清潔的食物,還同樣養育了這里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所以,保護地友好體系還帶著科考游隊伍體驗了當地漁業生產,更全面的加深了對東北虎保護的認知。
雖大家都興致未央,但假期總是溜的如此之快,東北虎公益科考游也已接近尾聲。當隊員們坐在一起交流心得,大家對東北虎保護已經有了比較豐滿的理解與發自內心的認同。這也是我們體系最開心的事情,也希望他們可以把所感所想,把友好理念傳達給身邊更多的人,讓我們一起保護好中國最美最自然的地方。
明年稻穗金黃時,再見。
■相關鏈接
保護地友好體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規律,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阻止破壞自然的行為,尊重和幫助當地社區的個人和機構組成,推廣對保護地友好的生活、生產方式,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地——中國最美最自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