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文 劉培一
網絡時代的我國科技期刊質量提升
□文│朱曉文 劉培一
從知識產品的角度闡述了網絡時代我國科技期刊內容質量建設的相關因素,分析了編委會、科學編輯和網絡平臺在提升科技期刊內容質量建設方面的具體舉措,最后提出,無論網絡如何改變其傳播和營銷方式,科技期刊是服務于學術交流的,其學術交流的目的不同,則面對的作者群和讀者群不同,其內容質量提升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科技期刊 內容質量 開放存取 新媒體
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我國科研成果產出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總量保持第二,被引用的數量提升到了第四位。但是,我國的科技期刊整體水平還不能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科學研究相適應,大量的科研成果發表在國外的期刊上,由此導致在版權和首發權方面受制于人。[1]基于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有學者提出了科技期刊“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升我國英文期刊的國際地位;建立國際化的英文期刊出版單位和發布平臺;[2]推動中文期刊的國際化和英文資源的本土化。為促進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與核心競爭能力,2013年9月,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正式出臺。[3]
我國科技期刊的內容質量建設仍然是新形勢下的重點,同時應該意識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傳播方式革命和營銷手段創新——開放獲取對內容質量提升的影響。這一點最有代表性的事件當屬《自然》出版集團2014年12月2日宣布的一項重大開放政策,即將所有《自然》研究論文免費讓讀者閱讀。有人評價此舉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將增加文章的可見度,使期刊真正成為知識傳播的平臺。[4]
科技期刊誕生的最初目的是用于學術交流,所以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的提升要以學術交流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萍计诳瘍热莨芾碜畛跏怯梢蝗褐铝τ趯W術交流的科研群體進行的,即期刊編委會對科技期刊內容負責,編委會對期刊的貢獻決定了期刊的內容質量。隨著學術群體的不斷擴大,科技期刊的需求越來越多,專業出版機構開始出現,保證了其內容和生產的專業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科研群體的學術交流模式開始轉變,科技期刊的內容傳播模式也隨著改變,網絡技術成為科技期刊內容建設的一個輔助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筆者在2008年詳細分析過學術期刊質量建設的相關因素,[5]呂紅在其研究中也提出了提升學術期刊質量的八項措施。[6]但是近幾年互聯網已經完全改變了科研人員獲取文獻的方式,網絡幾乎成為科技期刊論文傳播的唯一渠道。另外,開放獲取的迅速發展開始改變出版公司的營銷和服務方式,出版公司可以不必通過圖書館而直接服務于科研人員,科研人員和出版公司的關系更為密切,由此使得期刊內容質量和期刊營銷直接聯系在一起。
科技期刊作為知識產品與普通商品有類似的生產和銷售流程。其生產原料是論文,原料提供商是科研群體;生產廠商是出版機構,可以是編輯部生產,也可以由專業出版公司生產;銷售渠道可以由出版公司直接銷售,也可以由代理中間商如學術數據庫進行銷售;最后的購買者由科研機構和圖書館統一購買(見圖1)??萍计诳推胀ㄉ唐返牟煌幵谟?,它的最終消費者和原料提供者是一個群體,都是科研群體,這就導致了一個事實,科技期刊的質量是由科研群體提供的原料決定的,又是由科研群體這個用戶群評價。所以,無論選擇原料、生產過程,還是營銷過程都必須圍繞科研群體展開。從圖1可以看出,科學編輯在內容質量建設中起到橋梁作用。在內容質量建設整個過程中,網絡平臺和網絡技術的利用至關重要。
在現代科技期刊運營中,編委會仍然是期刊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編委應該把期刊當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提出建議但并不幫助實現。期刊在組建編委會時應該明確編委的責、權、利,采取一定措施保障編委會順利工作。
1.內容提升需要編委會的推動力
一些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主要由編委會決定。[7]對于眾多開放存取期刊,開始出現沒有主編的編委會,例如PLoS系列期刊的PLoS One、PLoS Medicine和PLoS Biology均沒有主編,而采取了“廣泛編委會”的形式。[8]著名的私人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公司——埃及辛迪偉出版公司(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也采取了沒有主編的編委會形式。[9]無論有沒有主編,編委對期刊內容質量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在服務的期刊上發表文章。編委在任期內應該在所服務期刊上發表自己或課題組的文章。編委不一定要把本課題組最優秀的文章發表在所服務的期刊上,但應該根據期刊發展目標,投稿相應檔次的文章。至于投稿量的多少,可以由編委和期刊運營方協商而定。
為服務的期刊邀請稿件。期刊編委在學術界應該是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專家,有自己的學術圈子,應利用這些能力和資源為所服務的期刊進行約稿。約稿可以單篇約稿,也可以為期刊組織專題或者???。
在學術群體中推介期刊。編委作為科研群體的組成部分,其對期刊的推介更具針對性和被認可性。編委參與的學術交流群體和其研究方向應該有一致性,所以在這些活動中對期刊進行推介,其推介的對象是符合期刊讀者群體范圍的,期刊的內容和聲譽也更容易被學術界認可。

圖1 科技期刊建設相關因素及其關系圖
2.專業化的科學編輯才能提供專業出版服務
隨著對期刊內容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專職編輯的分工、角色和工作重點也發生了變化??茖W編輯成為期刊團隊的核心力量(見圖1),需要協助編委審稿、組稿及推介,在某種意義上是編委會的期刊秘書。[10]專職的科學編輯是期刊學術團隊開展具體工作的核心,其學術鑒別能力、學術溝通能力和學術組織能力直接影響期刊的發展。
敏銳的學術鑒別能力。學術鑒別能力主要是依靠編輯的專業學識,通常受過科研訓練的編輯其學術素質更好。國外一流期刊的編輯人員大都具有特定學科的博士學位,從事過博士后科研工作然后再入職編輯行業的也大有人在,他們一般具有較強的學術判斷力和洞察力。另外,科學編輯應該通過閱讀學術文章、參加學術會議、與科研人員討論、參加各種培訓等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達到與科研水平同步。這些科學編輯在審稿和策劃組稿方面對期刊內容質量的提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良好的學術溝通能力。執行編委會的決議、爭取作者和審稿人的支持、吸引更多的讀者,這些工作都需要編輯良好的學術溝通能力。同時,為了深入了解科研人員的需求,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學編輯應該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同時可以準確把握科研群體的學術思想,找到共同點,利用這些共同點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更好地為科研群體學術交流帶來便利,達到雙方共贏的效果。
專業的學術組織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科研人員,搭建真正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為了給期刊發展提供更好的舞臺,使期刊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科學編輯應該具備專業的學術組織能力,包括組織各種學術講座、參與或者獨自組織學術會議、組織學者和出版界的交流互動等。這些活動是科技期刊交流功能的擴展,使期刊成為知識創新的園地,可以助力啟發科技工作者的思路和引導研究方向。最終,這些活動也可以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3.借助網絡平臺引發網絡效應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完全改變了科研群體的閱讀方式,甚至改變了科研群體的學術交流方式。傳統的印刷版漸漸成為宣傳的資料而不是科研人員閱讀的資料,期刊從傳統的訂閱模式開始向開放獲取模式轉變??萍计诳膫鞑シ绞饺绻贿m應現在的學術傳播方式,在海量數據的形勢下,期刊內容很難被科研群體關注,其內容質量很難得以提升。
加入盡可能多的網絡數據庫。為了提高期刊被檢索到的可能性,從而提高期刊的顯示度,科技期刊必須借助數據庫平臺,刊網融合,進行網絡傳播。我國科技期刊目前除期刊自建網站傳播外,應盡其所能被各種專業數據庫收錄。除我國普遍認可的SCI和EI、北大中文核心等數據庫外,各種被所在學科認可的有價值的專業數據庫都是科技期刊應該借助的平臺。例如,生物醫學類期刊盡量申請加入醫學數據庫PubMed,與化學相關的期刊盡量被CA (美國化學文摘)檢索,與數學相關的期刊申請加入MathSciNet (美國數學學會數學評論),與農學相關的期刊申請加入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bstracts (農業工程文摘)等數據庫。
提高全文的網絡可見度。目前我國大部分英文期刊與國外出版商合作,如果科研機構沒有購買這個出版商的數據庫,經常導致我國的科研人員甚至作者本人都無法下載自己的文章。在我國期刊影響力較低的情況下,應該通過改變合作協議內容,盡量爭取在期刊自建網站上無障礙下載全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等我國自主建設的數據庫,并不限制期刊在自建網站上公開論文的全文,這種做法對我國期刊發展比較有利。
加強網絡定向推送服務。作為一種高利潤的知識產品,期刊的數量迅速增加,知識信息的競爭非常激烈;同時,歷史悠久聲譽較好的期刊主導了科研人員選擇文獻的習慣,由此導致我國的期刊更加難以發展。為了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內容質量,除了科研人員主動搜索文獻資料,專業出版機構需要主動把文章內容推送給讀者和用戶。網絡營銷目前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學術推銷方式,但也被科研人員當成一種“騷擾”方式。因此,這種推送最好是有針對性的,而不是簡單地群發郵件。這就需要建立專業的科研人員數據庫,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類整理,定期更新。同時,建議期刊文章的內容也按照相關關鍵詞或者其他方法進行分類。由此,把不同專業內容的文章發給不同的科研群體,以獲得更多關注,進一步獲得更多科研人員的支持。
重視大眾媒體和新媒體。2007年啟動的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制度,對于及時報道發表于中國科協及其全國學會主辦學術期刊中原創性學術論文所反映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國內科技期刊所發表研究成果在大眾媒體中的傳播,建立科學技術原創成果與傳媒的溝通機制,促進公眾對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科技期刊的社會影響力,促進科技期刊發展,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11]另外,近年來科研人員廣泛應用微信公眾號和博客等新媒體進行交流,科技期刊也逐漸建立了相應的平臺,以更好地與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和互動。[12,13]
我們必須意識到,無論網絡如何改變其傳播和營銷方式,科技期刊是服務于學術交流的,其學術交流的目的不同,則面對的作者群和讀者群不同,其內容質量提升的方向也是不同的。網絡技術的確改變了科技期刊內容質量提升的策略,但其內容質量的評價并沒有改變,在期刊管理方面,筆者建議對不同期刊進行不同評價和分類管理。
1.英文期刊
英文科技期刊的目的是參與國際學術交流。一方面要把我國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另一方面是把國際學術成果介紹到國內。因此,可分為兩類。第一類英文科技期刊的內容應該保持少而精,爭取國內外最優秀的學術成果的首發權,以約稿為主,成為引領我國科技發展的旗幟。第二類英文科技期刊內容提升以擴大期刊總體影響力為目的,加大發表數量,保持期刊在學術圈足夠的活躍程度和廣泛的影響力,以自由投稿為主。這類期刊以提高國際化指標為方向,以被SCI收錄和提升SCI影響因子、SCI總被引頻次為主要目標。
2.中文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國內科研人員的學術交流。與英文期刊類似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和科研界的重要事件及時報道科技進展,這一類的期刊內容建設也是以約稿為主。第二類中文期刊則以在國內建設廣泛的學術影響為目的,力求在保證一定學術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發文量,成為本專業的學術交流的陣地。中文科技期刊的內容提升不必以SCI為評價指標,而應該以下載量并結合國內期刊數據庫提供的各項指標來體現。
3.行業期刊
行業期刊(主要是現行分類體系下的技術期刊)也可以辦成專業的科技期刊,但其交流的目的應以科研成果轉化為主,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的研發團隊和應用技術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行業期刊的內容質量建設與提升應以本行業實踐需求為導向。行業期刊的評價以下載量、訂戶數量及行業廣告投放量等指標定位比較合理。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答記者問.新華網、中國政府網現場報道.[2015-03-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lh/zhibo/20150311b/index.htm
[2]顏帥,張昕.科技期刊如何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國科技期刊的“三步走”[J]. 科技與出版,2014(1)
[3]科協發學字[2013]41號.中國科協 財政部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關于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2013-9-12].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3118139/15017313.html
[4]Richard Van Noorden. Nature promotes read-only sharing by subscribers. Nature, [2014-12-2]. http://www.nature.com/news/ nature-promotes-read-only-sharing-by-subscribers-1.16460
[5]黃蓉,朱曉文,劉培一.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質量現狀及存在問題——科技期刊質量建設的相關因素分析[J].出版廣角, 2008(5)
[6]呂紅.中國科技期刊質量提升對策研究[J].中國出版,2013(10)
[7]朱曉文,宋冠群.編委會對提高期刊質量所起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3, 25(6)
[8]Publications. http://www.plos.org/publications/. [2015-3-10].
[9]Journals.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2015-3-10].
[10]朱曉文,宋冠群.科技期刊質量建設探討——以《中國科學: 化學》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
[11]關于建立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制度的通知.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8213/n38274/n38470/ 10185468.html. [2015-3-31]
[12]郭雨梅,郭曉亮,吉海濤,張璐,景勇.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創新之路[J].編輯學報,2014,26(6)
[13]吉海濤,郭雨梅,郭曉亮,張璐.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新模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