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一國 陳劍光
我國學者擔任國際社科學術期刊編委情況研究
——基于SSCI收錄期刊的統計與分析
□文│毛一國 陳劍光
通過對2014年SSCI收錄的3132種期刊中國編委任職情況的統計和分析,從學科、機構和學者個人三方面揭示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國際期刊編委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應用于高校學術評估和學者個人學術評估。
期刊編委 SSCI 社會科學研究 高校評估 文獻計量學
學術期刊作為一種展示特定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獻載體,在世界學術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今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實施的是一套嚴格、規范的匿名評審制度,即由若干位本領域著名專家對稿件進行匿名評審。期刊編委(editorial board)是學術期刊的“守門人”(gatekeepers),即通過遴選、出版某學科領域最新高水平研究成果,把關期刊學術品質,傳播學術成果。國外一些學者曾對某一或某些學科領域的學術期刊女性編委做統計分析,發現女性編委相對于男性編委比例偏低,但呈迅速上升趨勢,女性編委在人文、社科、醫學學科期刊擔任編委的比例較高,在科學和工程學科擔任編委的比例較低。[1]研究還發現編委的國籍與其所屬國的科研活力和產出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即科研產出量高的國家比科研產出量低的國家擁有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編委。[2]
相對于自然科學領域學術傳播的接受度,社會科學領域頂級專家的認定、評估因地域、政治、社會等因素而具有特殊性,其研究成果較難獲得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同。擔任國際社會科學期刊編委職務是社會科學研究者學術地位的重要體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紙質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和學術文獻傳遞的網絡化,學術研究的國際合作和融合已是時代的潮流,歐美國家在國際學術期刊的辦刊上也采取了更為開放的態勢,刊登了更多其他國家的學術成果,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成員亦越來越國際化。[3]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穩步走向世界,國際化和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研究分析我國學者在國際社會科學重要期刊中擔任編委的情況,能夠揭示三方面重要信息:①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哪些學科具有一定的國際優勢; ②我國哪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③我國社會科學學者擔任國際社會科學重要期刊編委的情況及其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取得國際學術聲譽情況。同時,通過對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中國編委情況的研究,進一步探析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化、擴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建議。
目前世界各國出版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量眾多,其中美國信息研究所(ISI)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所收錄的期刊以其高質量和權威性為世界社會科學界公認。本文以2014年SSCI收錄的3132種社會科學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網站,分別輸入每種SSCI收錄期刊的ISSN號,進入期刊主頁,收集每種期刊2014年編輯委員會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編委信息。為確保研究數據的真實可靠,參考國外學者的研究方法,制定嚴格區分編委成員和非編委成員的取舍原則:①編委成員包括主編(editorin-chief, editor)、副主編(co-editor, associate editor, assistant editor)、執行編輯(deputy editor, executive editor,managing editor)、區域(地區)編輯(regional editor)、審閱者(reviewer)、顧問編輯 (consulting editor, editorial advisory)和通訊編輯(corresponding editor)等,不包括榮譽退休主編(emeritus editor)、創始主編(founding editor)、榮譽編委成員(board of honorary editors)、編輯部日常工作人員(editorial staff),文字編輯(copy editor)、技術編輯(technical editor)、統計編輯(statistical editor)和學生編輯(student editor)。編委信息以當前期刊網站所列的2014年名單為準。②主編和副主編是學術期刊學術品質的“守門人”,具有很高的學術聲望。通常期刊設主編一人,也有2~3位主編的;地區(區域)編輯視同副主編。
目前SSCI收錄的期刊,絕大多數以英語提供完整的編委信息,除少數期刊網站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鏈接外,還有部分期刊只提供編委的姓名而未詳列編委所屬機構或國別,也有少數期刊只列編委國別而未列其機構,對于最后一種,本文通過百度、Yahoo等網絡工具確定中國編委的供職機構,而對少數只提供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和俄語編委信息的期刊,則特別邀請熟悉該語種人員核實把關。
SSCI收錄的3132種社會科學期刊中,沒有網址、無法連接主頁或能進入主頁但無編委信息的期刊共99種,占全部期刊的3.16%;提供編委姓名而未詳列編委所在機構或國別的期刊149種,占全部期刊的4.75%,兩者合計248種,占總數的7.91%。在有效提供編委信息的2884種期刊中,有486種期刊編委來自中國大陸某一機構(含同時供職于中國和國外機構的編委),占16.85%。合計中國編委921位,平均每刊有1.89位中國編委。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將社會科學分成56個類目,[4]如涉及經濟管理的類目有6類,心理學包括10個更小的類目。SSCI收錄的3132種社會科學期刊可以從上述56個學科類目中進行檢索。有的期刊因跨學科同時被幾個小類收錄,如中國主辦的《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期刊同時被law和international relation兩個類目收錄,對于跨類的期刊則根據不同的類目做重復計算。除分析心理學類目外,我國學者在SSCI所列的社會科學56個類目的55個類目期刊中都擔任了編委。中國學者擔任編委期刊數最多的前15個學科類目見表1。
從表1可見,我國學者在經濟與管理學科期刊擔任編委的最多, 占總數486種的43%。其次為心理學、環境研究、教育與教育研究,國際關系、政治學屬關系密切學科,也是我國學者擔任編委職務較多的學科。
由于SSCI 社會科學56個類目收錄的期刊數以看出,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在國際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擔任編委的數量,以北京大學排名第一,依次為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其中有特聘教授(指同時在國內外機構任職者)和來自境外的學者。

表1 中國學者擔任編委期刊數最多的學科類目(單位:種)

表2 中國學者擔任編委比例較高的學科類目
在SSCI收錄刊中擔任編委是一個學者國際學術活躍度和學術威望的表現,擔任多個學術期刊編委則反映了該學者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國際學術聲望。同目不同,現將中國編委在某一學科類目期刊中擔任編委的期刊數與該學科期刊總數之比做一統計,從中可見中國學者擔任編委比例較高的學科類目(見表2)。
從表2可見,我國學者在工效學期刊擔任編委的比例最高,在交通、旅游休閑、管理、公共管理、環境研究和商業6個學科中有中國學者擔任編委的期刊比例也達1/3以上。
此外,在企業關系與勞工、規劃與發展、城市研究、情報學與圖書館學、財金、國際關系以及從生物醫學、數學方法開展研究的社會科學等8個學科,中國編委的比例占20%~30%,反映了中國學者在該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和研究水平。
擔任SSCI社會科學收錄期刊編委的職務,體現了一個學者的國際學術聲望。通過統計中國各個研究機構擁有的國際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委的總數和學科分布,能夠反映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水平、學科優勢。將921位中國編委按其所屬機構進行歸類(對于同時供職于數個國內機構的學者,按其第一供職機構歸類統計),可時擔任3個及以上編委職務的中國學者共有29位,少數學者還擔任了主編或副主編一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以6位、5位、4位學者位居前三。其余高?;蜓芯繖C構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浙江大學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也擁有2位,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和長江商學院各擁有1位。
通過對這些學者個人簡歷的分析,可以發現他們都有在歐美國家著名大學學習或研修的經歷,他們中多數人正擔任或曾經擔任過系主任、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重要的學術職務,其中有5位學者為外籍特聘教授或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長江商學院國際合作辦學機構。從學科分布看,我國知名學者主要集中在管理學、經濟學、國際商務、人口學等經濟管理領域。
本文以SSCI社會科學收錄期刊中中國編委任職情況的統計為基礎,從學科、學術研究機構和學者三方面進行分析,反映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現狀,同時也提供了以下啟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管理學科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學術研究土壤,極大地激發了學者的學術研究興趣,推進了學術的持續繁榮,涌現出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學者。我國社會科學研究者在經濟、管理領域取得的突出成果以及社會的經濟需求是學術研究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國際編委人數反映了一個學術研究機構的國際化程度。高?;蜓芯繖C構擁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編委,是其國際學術影響力和領導力的直接體現。美國著名學者克拉克·克爾認為美國高校的教師有三類:“世界主義者”“地方教授”和“守校教授”。第一類教授出席各類國際和國內會議,是科學領域的領跑者。一個國家擁有的“世界主義”教授越多,其國際競爭力越大。[5]因此,學術期刊編委任職情況應成為高校學術評估和學者個人學術評估的重要參數。
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擁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編委的情況,也說明了高等教育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正如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只有擁有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才能夠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校。我國高校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機制吸引世界一流的學者,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長江商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三所高校擁有擔任國際期刊編委的人數情況,也反映了高水平的師資力量能夠有力地推動國際高水平高校的建設。境外學者和特聘教授是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學者薩文迪(Gavriel Salvendy)擔任系主任,經過10年的努力,其本科教育達到了美國前10名的水平。清華大學的工效學也是中國編委任職比例最高的學科類目,社會科學學術大師在學術團隊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國社會科學研究近20年來迅速走向國際,尤其是近10年來,發展勢頭迅猛。自2007年我國啟動“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來,已選拔16萬人到國外留學深造,[6]大批接受國際學術培訓的高素質人才不斷充實我國科研隊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但這一良好的勢頭也伴隨著當前我國國內高端社會科學學術出版物版面緊缺的尷尬狀況。目前由我國學術機構主辦且為SSCI收錄的期刊只有五種,[7]相比亞洲的韓國、日本,我國國際社會科學期刊數量偏少,已嚴重制約了我國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削弱了國際學術影響力與話語權。擁有一份SSCI收錄的高水平學術期刊,對于推動一個國家學術研究的國際化、擴大其學術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具有重大的意義??茖W無國界,社會科學能讓世界人民彼此了解,互為理解,彼此欣賞,共建和諧。因此,我國應集中財力和智力創辦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從我國社會科學現有的優勢學科出發,匯集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創辦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爭取更多中國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被SSCI收錄,從而為中國的社會科學走向世界搭建更大的平臺。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圖書館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圖書館)
[1]Elba Mauleo'n.Assessing gender balance among journal authors and editorial board members[J].Scientometrics, 2013, 95:87-114
[2]Esther Garc?'a-Carpintero.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iti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put of the same countries[J]. Scientometrics,2010, 84:799-811
[3]Uzun, Ali. Assessing internationality of scholarly journals through foreign authorship patterns: the case of major journal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cientometrics[J]. Scientometrics, 2004, Vol. 61, No. 3 : 457-465
[4]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subcatg.cgi?PC=SS[EB/OL]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89
[6]克拉克·克爾,王承緒譯.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歷史:21世紀的問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7]2015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選拔計劃確定.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10/177703.html.2014-12-10
[8]5種期刊是:《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ISSN: 1529-7373),《CHINA & WORLD ECONOMY》(ISSN: 1671-2234),《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ISSN: 1756-137X),《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ISSN: 1540-1650),《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ISSN: 2095-2546)
[9]張巧玲,張思瑋.徐光憲:辦好學術刊物重要性不亞于“ 973”[N].科學時報,2009-0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