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斌 謝 飛 姚 杰 葛衛衛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放射科,江蘇南京210008
左腎靜脈周圍結構的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
王華斌 謝 飛 姚 杰 葛衛衛
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放射科,江蘇南京210008
目的 測量正常人腸系膜上動脈(SMA)與腹主動脈(AO)夾角以及左腎靜脈內徑等正常值范圍。方法 利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測量35例正常檢查者臥位狀態下SMA與AO之間的角度和左腎靜脈內徑。 結果 35例正常人SMA與AO夾角A'的平均值為(37.80±10.55)°。左腎靜脈穿過夾角處的前后徑為(0.65±0.24)cm。左腎靜脈下緣SMA與AO之間的距離為(1.79±0.79)cm。 結論 MSCTA能直觀顯示左腎靜脈及其周圍解剖結構的關系,同時能夠精確測量SMA和AO之間的夾角和左腎靜脈內徑。SMA夾角A'和BMI、年齡之間存在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左腎靜脈穿過SMA夾角處的前后徑和SMA夾角之間亦存在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
左腎靜脈;CT血管造影
隨著超聲、CT、DSA等檢查手段的廣泛應用,胡桃夾綜合征(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已逐漸被醫務工作者重視。腸系膜上動脈(SMA)與腹主動脈(AO)的夾角過小時會壓迫左腎靜脈而引起胡桃夾綜合征[1],正常SMA的夾角及左腎靜脈內徑的定量測量對診斷胡桃夾綜合征具有重大意義[2]。本研究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MSCTA),測量左腎靜脈穿過SMA夾角處及其前段最寬處內徑、SMA的夾角、截面積以及SMA和AO之間在左腎靜脈下緣水平的距離,并分析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因素與SMA和AO夾角是否有線性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35例于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行常規腹部CT增強掃描檢查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基本資料見表1。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體質指數(BMI)是反映人體重與身高的關系的、從而判斷人體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標[3],正常范圍為18.5~25kg/m2。

表1 35例正常人基本資料
1.2檢查方法
CT機為美國GE公司生產的Hispeed螺旋CT。腹部CT掃描常規準備,高壓注射器經肘正中靜脈注射Omnipaque300,劑量1.5~2.0mL/kg,注射速率3mL/s。采用容積掃描方式,均行三期掃描,用1.0mm層厚及1.0mm間距重建圖像,圖像后處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術,多平面重建(MPR)等技術;分別測量十二指腸中點水平和左腎靜脈和與AO之間的距離、SMA和AO的夾角和左腎靜脈穿過該夾角處及其前段最寬處內徑、截面積;測量結果取2名有經驗放射科醫師測量的平均值。因為SMA從AO發出以后呈弧形向前下方行走而不是直線行走,因此本研究采用兩種方法測量SMA與AO夾角,如圖1所示,夾角A是SMA起始段的切線與AO的夾角,夾角A'是直線(經左腎靜脈下緣作垂直于AO)與SMA的交點和SMA起始部的連線與AO的夾角。

圖1 a 左腎靜脈內徑測量方法

圖1 b 分別測量夾角A、A'示意圖
1.3統計學方法
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分析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反映體型的體重指數和SMA與AO的夾角之間是否存在直線相關關系,采用逐步回歸法選擇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檢驗標準α入=0.10,α出=0.15。
以a1為應變量,A、A'為自變量,分析左腎靜脈穿過夾角處的前后徑a1和夾角A、A'之間的線性相關性。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能清晰地顯示左側腎靜脈及其周圍結構(如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的解剖全貌(圖2),35例正常檢查者的左腎靜脈內徑、截面積、SMA夾角和距離的測量結果見表2。在α=0.05水平上,夾角A和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之間沒有直線相關關系,和體重指數之間有直線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356,F檢驗結果F=4.779,α=0.036;A'和性別、身高、體重之間沒有直線相關關系,和年齡、體重指數之間存在直線相關關系,R年齡=0.602,F年齡=9.10,α年齡=0.001,R體型=0.523,F體型=12.40,α體型=0.001。按照α入=0.10,α出=0.15的水準,a1和A沒有顯著直線相關關系,和A'有顯著直線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536,F=13.327,α=0.001。以A'為應變量a1和左腎靜脈穿過夾角處的截面積S1作為自變量分析其相關性,按照α入=0.10,α出=0.15的水準則把變量S1剔除。

圖2 a 正常人左腎靜脈周圍結構VR圖像

表2 35例正常人左腎靜脈內徑及SMA與AO夾角測量結果

左腎靜脈穿過SMA和AO夾角,無明顯受壓征象
多層螺旋CT掃描速度非常快,配合合理的掃描時間,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可獲取腹部多期容積圖像,其MPR圖像趨于各向同性[3-6],可清晰顯示左腎靜脈及其周圍結構,作為一種無創的檢查方法,在日常檢查中有望取代傳統血管造影。舒健等[7-12]認為MIP顯示小動脈較好,其顯示率及程度低于MPR,高于VR,空間關系也較好,但MIP缺乏立體感,不能反映血管的真實走行。我們認為將MPR和MIP結合起來應用對顯示血管剖面很有幫助,即在MPR顯示血管滿意的層面上,將其轉換成薄層MIP圖像,可以清晰的顯示血管的斷面,有利于各種角度和經線的準確測量。
左腎靜脈正常解剖是通過SMA和AO所形成的夾角下方,然后跨越腹主動脈前方匯入下腔靜脈,該區域有胰腺鉤突、十二指腸第三段、淋巴結及脂肪等組織充填,使左腎靜脈無壓迫。SMA自AO腹側發出后,即以弧形向前下方行走,SMA起始段和AO形成的角度A及其向前下方行走的弧度,不同的個體差異較大,根據我們的觀察結果顯示,體型較瘦長的人SMA相對較直,角度A相對較小,而肥胖體型的人SMA有個較大的曲度,角度A也相對較大。我們認為角度A僅僅反應了SMA起始段的空間信息,不能準確反應SMA和AO之間解剖關系的空間信息,而A'包含了SMA和AO 夾角大小以及二者在左腎靜脈下緣之間的距離兩方面的信息,且和左腎靜脈穿過SMA夾角段的前后徑有顯著的直線相關關系,MSCTA能夠方便準確地測量這個角度,因此可以推廣應用這種測量方法。
Baril等[13]追蹤觀察了一部分血尿緩解的NCS患者,認為BMI是影響左腎靜脈血流動力學的重要因素。陳浩等[6]用B超對218例健康人體的SMA夾角做了測定,并用粗略目測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胖、中、瘦三組,研究認為性別、體型與SMA夾角沒有顯著性差異。我們按照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作量化處理以后,發現人的體型和SMA的夾角(包括A和A')有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和性別沒有直線相關關系,其中A'尚和年齡之間有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和單獨的身高、體重之間均無顯著直線相關關系。
線性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左腎靜脈穿過夾角處的前后徑a1和SMA夾角之間有顯著直線相關性,而該處截面積和SMA夾角則無顯著直線相關性,說明在正常人體,隨著SMA夾角變小,a1相應變小,但是S1并沒有同等程度變小,因而血液回流不受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1)MSCTA能直觀顯示左腎靜脈及其周圍解剖結構的關系,同時能夠精確測量左腎靜脈內徑和SMA和AO之間的夾角。(2)正常人SMA夾角A'和體型、年齡之間以及存在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3)左腎靜脈穿過SMA夾角處的前后徑和SMA 夾角之間亦存在顯著直線正相關關系。
[1] 顏祥卿,徐美花.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診斷”胡桃夾現象”的實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7):112-113.
[2] 陳小霞.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胡桃夾現象的臨床診斷及意義[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2-3.
[3] 許浩,江文凱.對江蘇省成年人BMI指數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1,22(6):39-43.
[4] Jae IIS,Jee MP,Soon ML,et al.Factors affecting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hematuria in childhood nutcracker syndrome[J].Pediatr Nephrol,2005,20:609-613.
[5] 史河水,樊艷青,韓萍,等.多層螺旋CT診斷胡桃夾綜合征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10):1082-1084.
[6] 陳浩,管清,鄧肖群,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胡桃夾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3(4):264-266.
[7] 舒健,張小明,黃小華,等.腸系膜上動脈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5,11(2):110-114.
[8] 溫阿明,楊學東,張志良.多排螺旋CT在治療不典型消化道穿孔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3,34(2):101-104.
[9] 張慶海,孔曉靜,蔡幼銓,等.胡桃夾綜合征在多層螺旋CT的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14(6):442.
[10] 陳志新,張漢國,梁立華.腸系膜上動脈夾角的CT解剖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1:150-151.
[11] 楊清,楊紅玲.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中的診斷優勢[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7(6):53-55.
[12] 李峰,楊剛,朱宗明,等.雙源CT三維血管重建技術對胡桃夾綜合征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0,30(7):73-74.
[13] Baril DT,Polanco P,Makaroun SM,et al.Enldowasular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slenosis following left renal vein trans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eracker syndrome[J]. J Vasw sung,2011,53(4):1100-1103.
A study of the anatomical around the left renal vein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WANG Huabin XIE Fei YAO Jie GE Weiwei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Nanjing Govemmental Hoispital, Nanjing 210008, China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angle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and so on in nomal cases. Methods Th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 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were measured in 35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CT findings in the supine position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scanner. Results The averag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 of 35 normal cases was (37.80±10.55)°.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rough the angle was (0.65±0.24)cm. At the level of inferior margin of left renal vein, the distance between SMA and AA was (1.79±0.79)cm. Conclusion Anatomical around left renal vein can be observed clearly with MSCTA, and MSCTA allows accurately measure the angle and distance between SMA and AO and inside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gle of SMA and BMI and age.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renal vein through the angle and the angle between SMA and AO.
Left renal vein; CT angiography
R816.7
B
2095-0616(2015)11-150-04
(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