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飛霞廣東省韶關市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韶關512122
“五常法”在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院感中的應用效果
羅飛霞
廣東省韶關市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韶關512122
目的 探討“五常法”在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院感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針對手術室醫院感染潛在的高危因素,采用“五常法”加強管理,以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比較實施“五常法”前后手術室檢查結果及術后切口感染情況。 結果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手術室空氣、手衛生、使用消毒液、以及整個檢測合格率(97.78%、100.00%、93.75%、97.80%)明顯高于實施前;切口感染率(1.71%)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實施前后物體表面、無菌物品、滅菌器、紫外線燈輻照明強度等檢測合格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 在手術室管理中實施“五常法”,可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院感,降低術后切口感染,提升醫療安全。
五常法;預防和控制;手術室;管理;醫院感染
“五常法”又稱5s法,最初用來維持環境品質,是一種技術方法,源自日本企業中的5s管理活動。“五常法”的內容包括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1]。近年來,不斷有手術室醫院感染的報道,其問題核心就是手術室管理中存在漏洞,增加了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機會[2]。本院為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減少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發生,在手術室管理中實施“五常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經驗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1.1手術室人員資料 本院是一所縣市級“二甲”醫院,手術科室住院床位160張,手術量臺數約1360臺/年,急診手術、接臺手術多,手術器械、手術間的使用頻率高。本院手術室有4名麻醉師,7名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中年齡最小的24歲,最大的48歲,主管護師職稱2名,護師職稱3名,護士2名。
1.1.2手術室監測資料 對手術室進行空氣培養和細菌檢測,2012年4月~2013年3月,空氣菌落數超標2個月;抽查結果中,臭氧消毒機功能不穩定、環氧乙烷等消毒劑部分超過使用期限,呼吸機及腔鏡未及時清洗或清洗不干凈,熏柜中甲醛濃度不達標,部分人員未嚴格執行洗手程序。
1.2方法
從2013年4月開始,為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以“五常法”的核心和精髓為指導,在手術室開展“五常法”管理,成立“五常法實施小組”,組織手術室所有人員參與“五常”活動,以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3感染監測
監測手術室的空氣、物體表面、手衛生、使用消毒液、無菌藥品、滅菌器、紫外線燈輻照明強度、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手術室感染監測結果比較
實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物體表面、無菌物品、滅菌器、紫外線燈輻照明強度等檢測項目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特征;實施后手術室空氣、手衛生、使用消毒液、以及整個檢測項目合格率(97.78%、100.00%、93.75%、97.80%)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實施“五常法”前后手術室監測結果比較[n(%)]
2.2術后切口感染情況比較
實施“五常法”管理后,外科手術發生切口紅腫疼痛5例,切口裂口1例,切口感染率(1.71%)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見表2。

表2 實施“五常法”前后術后切口感染情況比較[n(%)]
手術室“五常法”管理方法包括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
3.1常組織
(1)手術室護理人員年齡偏小,新招聘的護士工作經驗不足,不能完全勝任手術室日常管理工作,因此首先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學習“五常法”的管理理念及內容,根據“五常法”的技術、質量管理模式,結合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以手術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為標準,規范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標準和行為[3]。(2)加強手術室物品管理,根據手術物品的使用頻率、需要程度進行分類放置;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增大使用空間,減少潛在的污染源;(3)加強預防感染意識,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學習消毒、滅菌、手術室環境質量監測等基本知識[4];(4)集中組織科內人員培訓,了解及掌握消毒設備性能和使用方法、常見故障排除等,嚴格執行消毒操作流程,控制手術室空氣及物品表面的消毒質量.(5)在手術中減少進出手術間的次數,控制手術參觀人數,減少空氣流動,降低手術室細菌沉降。
3.2常整頓
(1)加強手術室物品及器械管理,手術室主任和護士長共同安排,把手術室所有物品按使用頻率、到期時間先后順序、本著方便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放置[5]。(2)將消毒滅菌物品進行分類、固定放置,按消毒滅菌的時間先后使用,保證無菌物品干燥、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及時檢查外包裝有無破損,超過失效期的物品堅決不能再用。(3)存放物品時使用開放式儲物架,在各區間明確標識;特殊儀器、設備定地點放置,在顯眼處貼上操作指示,注明安全警示[6]。(4)手術室所有器械及物品管理落實到人,責任到人,護士長每周檢查一次落實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護理部不定期組織抽查。
3.3常清潔
完善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積極做好手術室清潔衛生,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2)強調手衛生,準備好洗手設備,在洗手池旁張貼外科洗手流程圖,按手衛生要求嚴格洗手;(3)需要接臺手術時,需對手術室進行術后終末消毒處理后,方可接收下一臺手術患者;(4)每天工作結束時,對手術室地面、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及時檢查消毒設備,使其處于功能狀態;準備好一次性物品以備緊急需要;準備好消毒液,并保證消毒液質量。
3.4常規范
常組織人員學習及培訓、常整頓科室物品及紀律、常清潔手術室環境和物品,完善上述行為,并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保證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3.5常自律
完善手術室管理制度,強調手術室管理制度的落實,規范手術室人員的行為,使手術室護理人員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加強科護士長、護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檢查和監督,實行一定的獎懲機制,使手術室護理人員保持自律的工作作風,自覺性地將“五常法”堅持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從而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五常法”管理措施,醫護人員對于手術室加強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自律性更強,表現在行為規范上更能自覺執行,而且通過持續質量改進,體現在手術室手檢測項目上,檢測合格率均有提高,尤其是手術室空氣、手衛生、使用消毒液、以及整個檢測項目合格率明顯高于實施前,這也可以從“五常法”實施前后切口感染情況得到證實。必須強調的是,這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要想保持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持續性的堅持及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必不可少的。
[1] 黃曉琴,汪玉霞,張林,等.“五常法”在潔凈手術室保潔維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31-532
[2] 梁雪,溫肖玲.“五常法”在手術室醫院感染中的預防與控制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149-150.
[3] 宋業,姚敏清.“五常法”在手術室消毒供應部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6):264-265.
[4] 鄧連英.“五常法”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774-775.
[5] 張穗平,刁笑梅.“五常法”的持續開展在消毒隔離管理中的應用和意義[J].吉林醫學,2010,31(36):6884.
[6] 沈雪光,龍榮燕.腹腔鏡器械清潔滅菌與五常法管理[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2):198-199.
[7] 鄧淑冰,朱麗貞,古小玲.“五常法”在供應室檢查包裝區管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1):58-59.
[8] 楊筱蘭,丁祥華.“五常法”對本科生護士科研能力培養的探索[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235.
[9] 陳穎.應用五常法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166-167.
[10] 羅建紅,羅育虹.五常法在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1):124-125.
[11] 孟麗梅,高秀萍.淺談潔凈手術室的管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193.
[12] 楊妍.潔凈手術室感染的控制與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2):268-269.
Application effect of “5s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LUO Feixi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Shaoguan No.3 People's Hospital, Shaoguan 51212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5s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Methods "5s Method" was taken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against potential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Test results and incision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before and after “5s Method” were compared.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 hand hygiene, using disinfection and total test after managed with "5s Method" were 97.78%, 100.00%, 93.75% and 97.8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being managed with “5s Method”. Rate of incision infection was 1.7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mplementation (P<0.05). The test-qualified rates of object surface, aseptic materials, sterilizer and illumination intensity of ultraviolet radiator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5s Method" in the operation room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to improve medical safety.
5s Meth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peration room;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R197.3
B
2095-0616(2015)11-180-03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