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瓊 陳青梅 陳健蒲 高 靜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東云浮 527300
早期腸內營養在提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中的效果及對并發癥的影響
曾玉瓊 陳青梅 陳健蒲 高 靜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東云浮 527300
目的 評價早期場內營養在提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中的效果及對并發癥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共計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4例,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44例,給予腸外營養支持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平均顱內壓、隨機血糖及GCS評分差異,并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所有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比較。 結果 兩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有改善,對照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隨機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的值與同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清白蛋白值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隨機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及應激性潰瘍,經統計分析,觀察組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423,P=0.036)。 結論 對于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早期腸內營養;腸外營養;重型顱腦損傷;并發癥
顱腦損傷是由各種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顱腦引起,而重型顱腦損傷是指由格拉斯哥評分法確定的受傷后昏迷>6h或再次昏迷的顱腦損傷。發生重型顱腦損傷后,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機體處于極易受感染狀態,再加上機體出現高代謝、高分解狀態,導致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更加重了機體免疫功能的抑制[1-3]。因此,及時采取合適的措施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共計8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均通過頭顱CT確診,入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均<8分,持續時間>12h。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1±13.3)歲;損傷類型分類:廣泛腦挫傷8例,腦干損傷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7例,硬膜外血腫20例。對照組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8±12.0)歲;損傷類型分類:廣泛腦挫傷7例,腦干損傷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硬膜外血腫22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損傷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患者受傷后24h內插入胃管,將患者頭部抬高30°后,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胃潴留,若無,則立即通過胃管注入流質腸內營養飲食,48h后給予能全力(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H20010284]腸內營養混懸液持續泵入。劑量:起始劑量設置為300~500mL/d,2~3d后加至750~1000mL/d,4~6d后加至15500~2000mL/d。所有患者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期間嚴格監測胃潴留情況,如患者胃液量高于100mL,應立即減慢營養液注入速度,如胃液>200mL,表面胃潴留明顯,此時應立即停止營養液注入。
1.2.2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治療前利用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患者靜息時能量消耗,按照所計算出的值乘以1.3供給能量。能量由葡萄糖和脂肪乳組成,比例為1~1.2∶1,能量中的蛋白質依賴于輸注8.5%復方氨基酸(天津天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10970149)補充,用法0.2~0.25g/(kg·d)。補充上述營養的同時常規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電解質和水的補充量參照患者每日出入量,將上述物質配成營養液,通過靜脈通路輸注。兩組患者均常規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時及治療后檢測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血糖的水平,以此作為標準評價患者營養狀況;入院時及治療后評估患者GCS評分,以此作為患者癥狀體征轉歸標準;治療后記錄患者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及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所有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1.4療效評價
采用GCS評分評價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轉歸情況。GCS評分:即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具體包括睜眼反應、語言反應、肢體運動三個方面,(1)睜眼:4分為自發睜眼,3分為吩咐睜眼,2分為疼痛刺激睜眼,1分為五睜眼;(2)語言:5分為正常交談,4分為言語混亂,3分為只能說出單詞,2分為只能發音,1分為無發音;(3)運動:6分為按吩咐動作,5分為對疼痛刺激定位反應,4分為對疼痛刺激屈曲反應,3分為異常屈曲,2分為異常伸展,1分為無反應。三者之和為昏迷指數,滿分為15分[4]。
1.5統計學方法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隨機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血清總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血紅蛋白(g/L) 隨機血糖(mmol/L)顱內壓(mm Hg) GCS評分(分)觀察組 44 治療前 53.22±3.99 27.37±3.29 105.38±10.31 13.27±3.71 26.13±2.61 5.21±1.70治療后 66.15±3.24#* 36.26±3.27#* 127.63±9.50#* 8.34±2.38#* 17.35±2.17#* 14.31±2.43#*對照組 44 治療前 54.23±4.68 28.12±3.59 104.53±12.38 14.13±3.52 25.36±3.15 5.33±1.89治療后 58.29±3.81# 30.58±3.17# 115.19±9.32# 10.68±2.13# 21.26±1.90# 10.60±1.61#t 15.809 8.273 6.200 4.860 8.992 8.4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及應激性潰瘍,具體發生情況見表2,經統計分析,觀察組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423,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重型顱腦損傷是顱腦損傷的一種,顱腦損傷是由各種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顱腦引起,而重型顱腦損傷是指受傷后昏迷>6h或再次昏迷的顱腦損傷[5]。重型顱腦損傷發生后,機體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抑制,臨床研究表明,細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程度與患者顱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6-7]。由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合并多處腦組織損傷,一直處于昏迷狀態,自主進食能力基本喪失,因此,加強患者營養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預后至關重要,而關于重型顱腦損傷的營養支持治療方式一直以來都是臨床研究的熱點[8-9]。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應用越來越廣泛[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有改善,對照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隨機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的值與同組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血清白蛋白的值治療后與治療前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隨機血糖、顱內壓及GC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及應激性潰瘍,統計分析,觀察組腹瀉、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應激性潰瘍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423,P=0.036)。本研究說明腸內營養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另外,本研究對患者血糖進行監測,主要由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合并應激性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越多,表明患者腦損傷程度越重,預后就越差。因此,對患者治療過程中血糖水平變化的監測是至關重要的[11-14]。
綜上所述,對于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1] 阮晴瑛.不同營養支持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臨床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7):6-7.
[2] 劉永,武福南.早期腸內營養對ICU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8):105-106.
[3] 江小霞,方碧蘭,陳美蓉,等.腸內營養支持時機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7):117-119.
[4] 陳鑫,嚴曉銘,柯開富.APACHEⅡ與GCS評分預測神經重癥監護患者病死率的價值[J].江蘇醫藥,2014,40(4):444-446.
[5] 張惠忠.外科危重患者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的應用思路淺析[J].吉林醫學,2014,35(22):4918-4919.
[6] 趙茜.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行胃造瘺管飼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10):54-55.
[7] 劉桃.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5):114-115.
[8] 臧舒婷.ICU患者腸內營養性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4,29(4):258-260.
[9] 王金萍.腸內營養在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4):110.
[10] 毋云利.早期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6):2492-2493.
[11] 晉慧芬.優質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病人臨床護理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8B):2886-2887.
[12] 趙剛.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學,2014(8):89-90.
[13] 邢愛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療效分析[J].首都醫藥,2014(16):61.
[14] 高宏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對改善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5):98-99.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o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complications
ZENG Yuqiong CHEN Qingmei CHEN Jianpu GAO J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Yunfu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Yunfu 5273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 on the floo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the influence on complications. Methods 88 case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ugar and GC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group after treatment,serum total protein,serum albumin,hemoglobin,random blood glucose,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GC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observation group diarrhea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pulmonary infection and stress ulcer incidenc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are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 of patients in early and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Complication
R651.1
B
2095-0616(2015)11-186-03
廣東省云浮市科技計劃項目(WS1407)。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