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婕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高職《公共關系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熊婕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本文從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的教學現狀入手,以公共關系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依據,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模式和方法、考核評價模式等幾方面對公共關系實務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并針對實踐情況提出了一些思考。
高職課程 公共關系實務 項目化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專業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證明,現有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學生自身的條件,不能很好地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為了讓學生愿學、樂學,學以致用,走模塊化、項目化教學之路是《公共關系實務》教學改革的方向。
《公共關系實務》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基礎技能課程,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主要培養學生的公關職業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形象管理能力、公關策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學好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營銷技能和服務水平,使學生成為專業理論、崗位技能、職業素養兼備的合格人才。
1.能力目標。
能獨立進行公關調研,撰寫調研報告;能策劃、舉辦公關活動,開展組織形象策劃;能開展公關傳播工作和公關協調工作;能夠進行危機公關處理;能夠進行自身形象管理等。
2.知識目標。
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關系調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公關策劃內容、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公關傳播和公關協調的技巧;掌握公關活動的類型,熟悉CIS和CS戰略;掌握公關危機處理方法等。
3.素質目標。
“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情商”“逆商”的培養;“交流表達”能力的培養;“形象管理”能力的培養等。
1.課程內容組織與安排。
以公共關系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依據,將原本書本目錄設計為組建公關部、組織形象調研與分析、組織形象策劃、組織形象傳播、公關技巧運用、公關禮儀六個項目,以優化工作過程和職業發展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重構具有職業教學特色的課程內容體系。具體項目和課時如下表。

序號 章次(項目) 總學時 講授學時數習題、討論、測驗等學時數1 項目一組建公關部實踐學時數6 3 3 2 項目二組織形象調研與分析9 3 6 3 項目三組織形象策劃9 3 6 4階段性考評3 -- 3 5 項目四組織形象傳播6 3 3 6 項目五公關技巧運用9 3 6 7 項目六公關禮儀6 3 3合計48 18 27 3
2.項目化實訓內容。
課程實訓項目均以小組形式進行,課程開始之初,首先組建公關部以便后續實訓工作,每組約5-6人,設立負責人,確定小組的名稱、標識、工作內容、人員職責等。每次小組接到實訓項目,由負責人按照實訓內容要求,綜合考慮小組情況分配實訓任務,人人參與。在實訓過程中,小組成員一般根據實訓項目具體情況在課前或課堂進行, 遇到問題時可查找相關資料或請教老師給予意見和建議,加以輔導;項目初步完成后,學生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同學共同展示、參與討論、評價、修改、小結,如此反復。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引導、指導和修正作用。課后學生再完成項目實訓報告和成績評價。針對六個項目,一一對應設計以下幾個實訓內容。

合計27序號 實踐教學內容 學時數1 組建公關部3 2實訓一:電力學院大學生實驗超市形象調研實訓二:用人單位對財管系??專業畢業生用人滿意度調研(兩實訓二選一)6 3 電力學院財管系十周年慶典策劃6 4 正反面場景演示:超市工作人員在面臨顧客糾紛時,如何進行公關協調?如何巧妙化解糾紛?3 5 實訓一:模擬解決公關危機實訓二:CIS認知調研(兩實訓二選一)6 6實訓一:公關人員形象設計實訓二:自編、自導、自演公關禮儀知識綜合情景?。▋蓪嵱柖x一)3合計27
1.采用“項目驅動”代替傳統“順序教學”模式。
將原本書本目錄設計為六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以操作訓練為核心,以職業能力為目標,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法、分組教學法、PBL教學法、角色扮演等先進方法適時教學。
2.實現工學交替,課堂教學和實訓地點一體化,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
教學中,很多實訓環節,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去超市實習進行現場教學,并邀請企業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高職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應當以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能力考核為中心,以知識考核為參考,考核方法力求能夠測試出學生真實的水平。本課程評價方案依據“技能加態度,強調素質培養”進行設計,構建“四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研究,制定一個融“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止性評價相結合”為一體的科學化、多元化考核模式。課程考核與評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核,匯總得出課程整體成績。
期評成績=態度20%+技能40%+知識40%
其中:態度=平時作業30%+學習態度40%+課堂表現40%
技能=實訓項目80%+公關案例演講20%
知識=期末書面閉卷考試,注重案例分析和知識能力應用,占總成績40%左右。
實訓項目=教師評價(企業專家)60%+小組評價30%+個人評價10%(其中對于重點實訓項目,邀請企業專業進行評價,計在教師評價一欄。)
1.關于項目任務準備。
創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項目,教師從教學的內容、學生身邊的實際和當前的熱點問題出發,挖掘教材,創設一個好的教學項目。這個項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參與性、競爭性。只有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景中,努力完成項目,而不只是按部就班地“做項目”,這樣的一堂課才是成功的。
2.關于學生之間的差距。
一種方式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在合作學習中能力好的同學幫助和輔導能力弱的同學,實現共同提高;一種方式是當那些能力很好的同學完成任務以后請他們做“小老師”,讓他們輔導一些有學習困難的同學,使他們在完成任務后產生成功的感覺。
3.有待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有待探討:第一,如何有效把握教學進度。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課堂更為開放,但這一“放”就不好“收”,每一組的探究程度和進度教師很難把握,活動時間結束時,有的組提前完成,可有的組只能草草“收兵”,影響效果。第二,如何有效管理課堂。由于是分小組完成任務,整個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部分懶惰學生“搭順風車”的現象。第三,如何有效實施評價。評價激勵機制是整個課堂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難保證的環節,卻也是“項目驅動”最吸引學生的地方,但存在能否公正評價的問題。雖然筆者在考核評價環節設立了“四結合”的考評模式,但是學生在自評時,經常會給自己打高分;他評時,會因為和對方的人際關系而帶有主觀性的評價;師評時,則因無法觀察到所有的學生全程表現而難以全面客觀評價。所以,如何公正、客觀地落實評價激勵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1]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本文系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教學改革立項課題“高職《公共關系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2JGY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