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回家的誘惑”

2015年2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貴州考察期間,在一個高速公路服務站,遇到了一群從東部沿海地區返鄉過年的農民工。
“我問他們在外地過得怎么樣,一個農民工當時就哭了。他說,很難完全融入當地,感覺很‘心酸’。”李克強在2015年6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第94次常務會議上回憶道,“他們說,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回到家鄉就地打工創業。”
6月10日當天會議的一項議題,就是共同起草了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
過去30多年,農民工一直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因為長年在外務工,農民工自身權益保障問題,以及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引起全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切。
今年,在中央、地方對農民工“回流”的積極引導下,及城鄉差距的不斷縮小、農村魅力不斷增加,農民工對城市的向往、追求和依賴,已經趨于理性,注意力反而轉向了農村。一些有文化、有志向、懂技術、懂管理的農民工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營銷渠道之后就開始返鄉創業,漸成氣候。不僅正在形成農民工返鄉創業潮,“以創業帶動就業”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和肯定,而且正在形成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群體,并正在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已達200萬人左右。
四川也迎來了一股返鄉潮,越來越多的蜀地兒女不再“東南飛”,不少從農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希望返鄉二次創業,在家門口編織自己的錦繡前程。四川作為農民工勞務輸出大省,有農民工逾2400萬人,今年前三季度,“回流”趨勢明顯,全省返鄉農民工總數達135.9萬人。
可見,客觀的經濟大勢與政策的因勢利導,均為返鄉創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機。從出外打拼到游子歸鄉,不僅可以紓解長期困擾農民工的來往奔波之累和異鄉思兒之苦,更能對其擺脫融入城市之難和致力改變家鄉面貌發揮積極的破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