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依托“川鍋技校”培養技能人才

省人社廳廳長王建軍視察川鍋技校
成都市金堂縣以縣屬院校和高職院校為載體,把職業技校打造成為技術人才培養新搖籃。而金堂縣“土生土長”的高級職業中學——川鍋技校,便成為技工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川鍋技校是一所具有初、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能力的中等技工學校。建校37年來,學校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入大批技工人才,引得社會各界好評。今年4月,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建軍在調研川鍋技校時,曾作出高度評價。
進入川鍋技校焊接實習車間,王建軍就被工廠式的實訓場地所吸引。他詳細了解了在校學生人數,招生、就業、師資以及專業設置等學校基本情況,實地查看了鉚焊專業學生的實習情況,對川鍋技校鉚焊專業的培養模式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鉚焊專業被喻為“鋼鐵裁縫”并廣泛應于機械制造領域,企業需求量大、收入高,但其培養成本高,多數學校不愿開辦此專業。川鍋技校數十年如一日地始終堅持辦好辦精這一專業,要爭取走出四川走向全國。
“嘶……”隨著臺鉆發出陣陣尖利刺耳的聲音,一塊完整的正方形鐵塊中心被打出一個洞。在機械加工實習車間,機械制造班的學生正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實戰操作。王建軍仔細查看了學校師生自建的實訓車間,實訓設備和實訓課題;詳細詢問了學生來源、平常學習和生活以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就業的認同度等情況。他說,學校在發展過程中要繼續加強校企合作,推行產學結合的辦學模式,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企業需求。
在視察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時,王建軍仔細查看了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情況,詳細詢問了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以及目前高技能人才培訓班的開班情況和考評合格情況,對師生自行完成的基地基礎建設及相關設備設施安裝,表示贊許和認同。他指出,學校要進一步加強與周邊企業的合作,幫助企業完成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提升,為我省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大賽是技工展示技能的舞臺,是幫助技校學生實現技能成長,加快適應市場的催化劑。近年來,在縣人社局的積極配合下,川鍋技校努力為學生搭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大賽,掀起了一股“比、學、趕、幫、超”的技能提升氛圍。
2014年,在金堂縣舉辦“維修電工技能大賽”上,來自川鍋技校等技工院校的共120余名選手參賽,最后金堂縣8名佼佼者入圍“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并獲得“技術標兵”稱號。2015年6月,成都市百萬職工技能大賽焊工技能大賽落戶川鍋技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川鍋技校作為主賽場備受矚目。
一直以來,川鍋技校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以素質教育為先導,以技能培養為根本。學校共開設的鉚工、焊工、車工、鉗工、電工、機械制造6大專業,均會不定時的舉行技能大賽。“在學校比賽成績優異的,我們會推薦他參加市級或國家級技能大賽。以大賽的形式讓學生們大膽走出去,相互切磋,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學校負責人介紹。
除了培養學生,川鍋技校作為“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承擔了培養企業人才的重要使命。金堂縣人社局積極組織企業優秀技能人才到川鍋技校參加新技術、新工藝等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并對參加培訓職工獲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培訓補貼。“我們以縣屬院校和高職院校為載體,旨在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增加技能培訓的強度。”金堂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金堂縣對182名企業職工進行了技師及高級技師培訓,實現了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新突破。川鍋技校作為金堂縣熟練技術工人的培訓基地,鉚焊技工的搖籃,已成為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正向爭創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及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發起沖刺。
“下一步,我們將做大做強川鍋技校,將它建設成我縣職業能力建設的骨干基地和示范窗口。另外,我們還與技師學院金堂分院、天一學院、民航學院等金堂轄區內高職院校合作,實施定向訂單式培訓。”金堂縣就業局負責人說。
金堂縣人社局 朱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