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2015年1月12日,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同200余名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
“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總書記叮囑。
6月30日,還是北京,習近平會見了102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總書記要求。
中央為何要舉辦縣委書記研修班和評選優秀縣委書記?
“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習近平說。
有什么樣的“一線指揮部”,就有什么樣水平的縣級治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市委著力打造“一線指揮部”,引導領導干部找準角色定位——
心中有黨,做政治的明白人。
心中有民,做群眾的貼心人。
心中有責,做發展的開路人。
心中有戒,做班子的帶頭人。
“一線指揮部”以“四有”“四人”為標準,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理想信念教育引領“角色之變”
2014年5月28日,渝北區委會議室。
這一天,渝北區委常委班子要舉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
距離開會還早,但區委常委們都已落座。
今天,有位重要“客人”要來——市委書記孫政才。
孫政才將用一天半時間,指導這次民主生活會。
“要進行深刻的對照檢查,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孫政才要求。
在這樣的要求下,民主生活會一開場就充滿了“辣味”——
“我對城市發展建設很上心,對‘三農思考不夠,導致城鄉統籌效果不明顯。”
“我熱衷于干立竿見影、吹糠見米的事情,對民生福祉等謀劃得少。”
…………
“辣味”彌漫間,孫政才一邊記錄,一邊詢問。
“一線指揮部”存在的問題,就這樣一個個現出原形——
急功近利,熱衷于搞“形象工程”。
宗旨意識不牢,民生問題解決不力。
存在特權思想,貪圖安逸享樂。
…………
針對這些問題,孫政才和渝北區委常委們一道,提出七條整改措施——
大力加強思想建設,提升理論素質和黨性修養,牢固樹立群眾觀念。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著力深化民生建設。
加強常委班子自身建設,嚴格干部隊伍教育管理。
…………
“這些舉措,引導我們向‘四有‘四人標準看齊。”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說。
為了建好“一線指揮部”,市委推出了各種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培訓會、集體學習會,引導區縣主要領導干部轉變角色定位。
在這樣的教育引導下,區縣委領導班子把“四有”“四人”作為做人做事、為官從政的崗位職責和價值取向,印于腦、存于心、化于行。
“五看”標準選干部激勵“角色之變”
2011年12月,武陵山區,景色迷人。
可景致深處,溶溪河水卻黑如油墨。
“黑水是從山上錳礦排出來的。”村民呂強用手一指。
山上礦渣越堆越多,山下河水便越來越黑。
“河水用來澆灌水稻,穗都是空心的。”呂強嘆氣。
后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山體塌陷,錳渣傾入溶溪河。
“一河水,全廢了。”呂強說。
前些年,為大力發展工業,秀山縣引進了幾十家錳加工廠。
“錳加工廠來了之后,蔬菜變黑了,果樹變黑了……”呂強說。
像秀山這樣生態脆弱的區縣,不適合大規模發展工業——這個道理,很多領導心里都清楚。
但清楚歸清楚,一些區縣依然全力推進。
“不大力發展工業,GDP數據不好看。”一位干部說得實在。
為了GDP好看,有的領導干部只重當前、不顧長遠,只重發展、不計污染。
《資治通鑒》說:“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選什么人、用什么人,在一個地方就是風向標——采用什么標準選任干部,就會涌現什么樣的干部。
所以,要建好“一線指揮部”,就必須制訂高標準選好干部,促使領導干部向“四有”“四人”標準看齊。
2013年10月25日,在全市組織工作會議上,孫政才強調:“選任干部重點做到‘五看:看黨性、看作風、看實績、看操守、看民意,切實把那些堪當重任的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這個“高標準”,給了秀山縣委班子“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忍“財政收入銳減大半”之痛,關閉錳加工廠近百家。
“黑金”退場,經濟大戲誰來唱主角?
圍繞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定位,秀山規劃了金銀花、土雞、油茶、茶葉及獼猴桃“五個一”的環境友好型產業布局。
2014年,“五個一”助推秀山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
2015年7月,因為在秀山帶隊的優異表現,縣委書記代小紅獲得了新的施展舞臺——調任江北區委副書記、區長。
在“五看”標準引導下,領導干部紛紛把“四有”“四人”作為目標要求,爭做科學發展的引領者。
完善班子制度建設輔助“角色之變”
2009年4月24日,清晨。
市檢察院二分院檢察長王定順正在整理資料。
“咚、咚。”敲門聲響起。
王定順打開門,一張驚慌的臉迎上來:“你是頭兒嗎?”
“我是檢察長。”
“開縣實驗中學校長任登中在學校移民搬遷中收受賄賂。”
一查任登中,牽出開縣水務公司原總經理唐和安。
一查唐和安,牽出開縣原經委主任彭明。
一查彭明,牽出建筑商肖某。
一查肖某,牽出開縣原常務副縣長徐長春。
這樣涉及區縣主要領導的串案、窩案在重慶多次發生,市委非常揪心。
“只有加強區縣黨委領導班子制度建設,才能確保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確保干凈干事、清白為官。”市委強調。
2014年2月,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區縣黨委領導班子制度建設的意見》。
“五大制度體系”翩然出臺——完善區縣黨委領導班子組織領導、議事決策、工作協調、監督約束、自身建設等制度建設。
2014年5月,梁平召開縣委常委會。
這次常委會,與以往比有了變化——民主決策三項制度開始推行。
一是倒序發言制,由排位最后的常委發言,縣委書記最后發言。
二是量化表態制,表態只有同意、反對、緩議三個選項,不準含糊其辭。
三是集體票決制,決定事項時,采取不記名投票,每人一票。
“民主決策三項制度,避免了‘一言堂,減少了腐敗的可能性,增加了決策的科學性。”梁平縣委書記蔣宜茂說。
這就是創新議事決策制度加強區縣黨委領導班子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五大制度體系”鞭策下,“一線指揮部”增強了凝聚力、創造力和執行力。
“領導干部沖鋒在一線,普通干部哪個敢落后。”梁平縣干部說。
領導干部“干得起”,干部群眾跟著“跑起干”,梁平發展一天一個樣。
2015年6月,蔣宜茂入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這其實是班子的功勞。”蔣宜茂說。
從嚴管理監督干部倒逼“角色之變”
2014年3月的一天,市委組織部。
一張方桌上,兩杯清茶正冒著熱氣。
方桌兩側,市委組織部干部考核處處長宋文和某縣一位常委領導相對而坐。
宋文說:“有人反映你作風專橫,今天特地跟你談一談……”
宋文話語雖輕,但那位領導已是滿面惶恐——他在平時工作中作風專橫,口碑一直欠佳。
對這個問題,他認為“問題不嚴重,上級也不容易知道”,便不以為意。卻不想,竟因此被市委組織部約談。
這樣的僥幸心理,在一些領導干部中很有“市場”。
以前,對區縣領導班子的督導管理主要表現為“事后處置”,即出了問題再去懲處。
“而在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環節,工作力度相對偏弱。”專家說。
而在當前,區縣領導正成為各種群體的“圍獵”對象。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
要防止被“圍獵”,就必須加強對“一線指揮部”的監督管理。
2013年11月21日,市委常委會決定加快建章立制、查漏補缺,加強督查、審計、巡視工作,從體制機制上防范問題的發生。
2015年8月,市委第一巡視組組長程真祥的手機號在各大媒體公布。
和程真祥一樣,其他七個巡視組組長的聯系方式也一起公諸于眾。
為了加強巡視、督查、審計,市委就這樣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與此同時,市委還使出了另一記“殺手锏”——約談制度。
每年區縣綜合考核揭曉后,表現不佳的區縣主要領導干部,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曾慶紅進行約談。對表現不佳的副職領導干部,由分管副部長和干部考核處進行約談。
那位區縣常委領導,就被宋文“談出了眼淚”。
一個月后,宋文聽說他一改專橫跋扈,“像換了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