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耳
2014年2月的一天,梁平縣屏錦鎮。
“有序推進屏錦七屏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
看著縣政府工作報告,鎮黨委書記楊西稍稍松了口氣。
其實,七屏大道早就該修了。
“但以前我們對自身能力不自信,害怕做不好。”楊西說。
改變是從縣里的一系列“干部素質能力大提升”活動開始的。
按需配菜,破解“虛不應需”
——建立“訓前定向選題”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按照領導干部需求開辦各類專題培訓班,學習借鑒各地區各部門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讓大家“帶著問題來,帶著辦法走”
2013年8月8日,梁平縣土地房屋征用和村鎮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
剛履新縣土地房屋統征辦公室副主任的呂萬清,就坐在學員席上。
對剛剛履新的職位,呂萬清有些困惑——他對縣一級土地房屋征用工作并不熟悉。
正在此時,有消息傳來——縣里要組織培訓。
以前,呂萬清參加過不少培訓會,但往往都是學校安排什么,干部就學習什么,而不管學了有沒有用——培訓內容和實際需求脫節。
而這次培訓會前的一次意見征求會,改變了呂萬清對以前培訓的“壞印象”。
為摸清干部們對培訓的需求,縣委專門組織了意見征求會。
“圍繞受訓部門中心工作征集培訓內容,讓‘供需合理對接,又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提供‘菜單式選學。”梁平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蒲繼承說。
而在培訓渠道上,梁平采取“內外結合”方式。
“外”就是“送出去”開展學習考察、實地培訓——2013年一年,全縣派出數百名干部,讓他們脫產精心抓學習。
“內”就是“請進來”開展專題學習——邀請各地區、各部門領導和專家到梁平,有針對性地開展講座。
“讓干部們帶著問題來,帶著辦法走。”蒲繼承說。
“這次培訓正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呂萬清說。
頭腦風暴,破解“學而不思”
——舉辦縣管領導干部論壇、中層干部論壇和青年人才論壇,通過講學、論學等互動研討,激發思想碰撞,催生群體智慧,創新思路、解決難題,推進梁平“137”總體部署
2013年6月的一天,梁平縣影劇院,梁平縣領導干部論壇正在舉行。
選手席上,12名干部即將登臺,和大家分享外出學習考察收獲。
其間,縣交通局紀委書記楊頌顯得有些緊張。
臺下,梁平縣四大領導班子成員和近800名各級干部正等著聽報告。
啟動培訓之際,楊頌就聽說這次培訓不簡單。
因為參訓回來之后,還有一系列任務——
第一,單位共享。
每期培訓班結束一個月內,在本單位匯報所學、所感、所思、所悟,讓單位同仁共享學習成果。
第二,交流收獲。
每個專題班培訓結束半個月內,分小組、全班兩個層次召開專題學習成果交流會。
第三,編輯成果。
每期培訓班結束一個月內,將培訓綜合報告和每名學員的心得體會和調研文章等編輯成《學習與運用》。
第四,宣傳推廣。
《梁平報》《梁平手機報》持續跟蹤報道干部培訓動態情況,刊載優秀學員的心得體會、調研文章及感言。
第五,集中匯報。
在每年6月下旬和12月下旬舉辦全縣干部學習成果匯報交流會,集中展示學習成果。
五招使出,一場場“風暴”旋即在學員們頭腦中掀起。
而“梁平縣領導干部論壇”只是檢查“楊頌們”學習成果的方式之一。
掛職輪崗,破解“能力單一”
——實施“干部掛職鍛煉百人計劃”,通過下派掛職、上派鍛煉、平級互派、外派充電、干部進民企等方式,讓領導干部開闊眼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
2013年7月的一天,嚴一來早早地起了床。
作為梁平縣科委干部,他將到當地一家企業掛職。
“任務不輕啊。”嚴一來說。
此次他掛職是帶著任務的——不僅要幫助企業解決困難,還要學習企業的管理經驗。
原來,梁平縣委組織部、縣委統戰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選派鄒萬里等10名同志到企業掛職鍛煉的通知》。
“讓機關干部掛職民企,就是要讓他們開闊眼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蒲繼承說。
為了破解干部“能力單一”問題,除干部進民企外,梁平還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實施“干部掛職鍛煉100人計劃”——采用下派掛職、上派鍛煉、平級互派等方式,推薦1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市級部門(單位)掛職,選派84名干部到工業園區、新城建設、信訪維穩等急難險重崗位掛職。
開展“多崗位”交流增本領——組織實施集中性的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加強機關部門內部輪崗和跨部門、跨鄉鎮(街道)、跨系統干部輪崗交流,促進干部多崗位鍛煉。
…………
這些舉措,將很多干部磨練成了復合型人才。
按掛職要求,嚴一來開始了“企業管理人員”的生活,不但幫企業申報了市級科技進步獎,還為企業經營者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
“我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嚴一來說。
成果轉化,破解“動力不足”
——參訓學員必須提出一條符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作出一條改進工作的承諾,對運用所學推動工作較好的干部進行表彰,并將此作為干部評優評先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013年8月的一天,梁平縣屏錦鎮。
連接七橋和屏錦兩個鎮的七屏大道路基基本打通,9月下旬將開工硬化。
“年底前必須完工。”楊西說。
修建七屏大道,是楊西培訓回來時向縣領導和全鎮人民承諾的第一件事。
“開不得玩笑!”楊西心中壓力山大。
幾個月前,楊西參加了“干部素質能力大提升”活動組織的培訓。
學成歸來,楊西的培訓成果還必須接受實戰檢驗。
為刺激學習成果轉化,梁平設計了“激勵轉化”機制——參訓干部結合培訓內容和本職工作提出建議,建議一旦被采納,建議者考核就加分。
為檢驗培訓效果,參訓學員還必須作出一條改進工作的承諾。
于是,和楊西一樣,全縣參訓干部都作出了承諾。
到了年末,縣里將對比干部的承諾驗收成果。
“如不能履行承諾,干部考核、升遷都將受到影響。”梁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易小波說。
就這樣,“楊西們”壓力倍增。
“作出承諾,讓我有壓力,更有動力!”楊西說。
在楊西全力兌現承諾中,屏錦鎮100畝微企園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十幾家微企簽約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