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坤
中共宜興市委黨校 江蘇宜興 214200
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破解中國難題的金鑰匙
——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體會
王建坤
中共宜興市委黨校 江蘇宜興 214200
堅持依法治國 厘清法治思路 提高治理水平 狠抓措施落實強調司法公正。
憲法;黨的領導;執政;治理;司法
如何認識與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制度的現代化,我想講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體制,就是不斷強化黨的一元化領導,一切由黨來指揮、一切由黨來管理的政治體制。這樣的政治體制,正如鄧小平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揭示的,是“黨權高于一切”(《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11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以黨治國”(《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10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體制。新中國成立后,它不但沒有被消除,反而得到了延續。“以黨治國”體制的實質是,“黨在國上”、“黨在法上”。而“黨在國上”、“黨在法上”歸根到底又變成了“人在國上”、“人在法上”。鄧小平說的很清楚,“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于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于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于第一書記,什么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保ā多囆∑轿倪x》第2卷第329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這樣的“個人領導”,實際上演變成為由各級的領導人個人來主宰國家、主宰法律。
由上可知,依法治國和以黨治國形成了尖銳的沖突,關鍵就在于怎樣認識和處理法與黨的關系問題?,F在要推進依法治國,恰恰是對長期以來留存的政治觀念和政治體制的徹底顛覆。雖然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對黨的一元化領導的體制作出了否定,黨不能越過法律進行活動的觀念也日益成為共識,但是,黨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自然也大于法律的思想意識觀念,并沒有輕易地退出舞臺,還深深地盤旋在一些干部的頭腦里。因此,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下,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首要問題,必須徹底解決黨和法的關系問題。通俗地說,當前依法治國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要解決到底是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
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場合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這在認識上理清了社會上各種混亂的思潮,從根本上解決人治與法治的爭論,消除權大還是與法大的疑惑。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特殊貢獻在于深化和提升了對依法治國的認識,是法治理論上的一次新的突破,也是法治理念上的一次新的轉型,鼓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困難中探索,在爭議中覺醒,在實踐中前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憲而治,依法治國的內容顯得更加豐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法治中國”的要求,提出了“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提出了“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就清楚地表明了“依憲而治、法治中國”的內容更加豐富了,內涵更加廣泛了,不僅要注重制度建設,而且要注重文化建設,走出一條古為今用、外為中用,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的道路。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憲而治,就要更加自覺地落實執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十分重視和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完全符合實際的,而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對法治方針做了新的概括,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針。這是很大的豐富和發展,“法”的含義包括了憲法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包括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通過的法規,包括地方人大和政府各部門通過的規章。此外還包括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通過的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等等。
三分部署七分落實,憲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從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到法制體系的形成,是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歷史考驗。中國并不缺少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有效的法律243部,國務院制定的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680多部,地方性和部門性的規章8000多部,我們用了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立法進程,我們是當之無愧的法律大國,但遠遠不是法治強國。我們的法律體系要進一步完善,要完成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清理和廢止計劃經濟時期、階級斗爭為綱時期、群眾運動時期的法律和法規。現行《憲法》是一部好的憲法,涉及保障公民權利、國計民生和完善國家機構和科學合理配置,嚴密憲法的實施程序,建立有效的憲法制度,實現憲法權利資源的均衡,都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這就需要實現由法律體系到法制體系的立體性的轉變。
對一次違憲行為的及時追究的重大意義勝過一千次對憲法條文的宣講的價值,要樹立憲法和依法治國的觀念,一定要加強依憲治國運行機制的建設,完善憲法實施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專門審查法律文本的合法性,對觸犯憲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予以追究,絕不允許違反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行為存在。
作為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司法,是兩法得以善治的最終保障,科學立法的成果將由司法得到落實和維護,全民修法的習慣養成也會經由司法得到指引和強化。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正是法制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的作用?!贝_保公正司法按照中央的部署,落實好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之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啟動憲法和相關法律的修正工作,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為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保障護行。
歷史告訴我們,法治的發展雖無坦途可走,但也是勢不可擋。我相信社會主義找到了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就找到了治國理政的最佳方案。只有我們堅持行走在法治的大道上,就能夠保障和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的進步。我也充分相信,我們黨有膽識有魄力、有能力,依靠廣大民眾的聰明才智,解決好中國的問題,真正實現中華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