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朝翠
合肥市國資委 230071
關于經濟增加值考核的思考
錢朝翠
合肥市國資委 230071
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經營效益考核方式,經濟增加值考核近年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與傳統的會計考核標準相比,這種考核方式更為有效、更具優勢,鑒于此,世界一些有名的企業集團都積極引入這一考核機制,實行了企業經營效益的EVA考核,事實證明,這一考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具有其他考核方式不具備的功能和優勢,更能客觀地、公平地反映一個企業的經營、發展情況。然而,這一考核模式在我國企業的應用仍有待改進。本文首先闡述了經濟增加值考核的涵義,然后系統分析了經濟增加值考核在我國國有企業的應用。
(一)經濟增加值的概念
經濟增加值(簡稱EVA)是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提出并實施的一套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及激勵報酬制度。其核心理念就是,股東的投資存在機會成本,企業的盈利只有在高于其資本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真實價值。其基本涵義是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扣除包括權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后的所得。經濟增加值比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等涵義更加豐富,更能反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營現狀,促使企業更加關注其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目前,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大都使用經濟增加值指標評價企業業績。
(二)引入經濟增加值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引導企業更加關注價值創造,使經營者和出資人的目標統一到股東價值最大化上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大的目標。
二是有利于優化資本資源配置,提高投資效率,引導企業既關注經營利潤,又充分考慮股東投入的機會成本,最終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有利于企業優化資本結構,有效使用財務杠桿,降低資本成本。
(三)經濟增加值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早在10多年前,經濟增加值的概念已進入中國,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后對經濟增加值考核既非常關注也非常慎重,也有一些企業進行過階段性的、局部的貫徹實施,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顯,也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導向不明確,沒有從制度上予以保障。
國務院國資委于2009年12月頒布了第22號令,決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央企的業績考核引入經濟增加值的考核指標。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考核辦法》),確定了經濟增加值考核的基本內容和計分細則,標志著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進入了以價值管理為主的新階段。
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是在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后計算得出。在經濟增加值的原創體系中,涉及的會計調整達200多項,而在國務院國資委的《考核辦法》中僅對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非經常性收益、無息流動負債和在建工程等5項進行調整,這些調整既體現了經濟增加值的突出主業、鼓勵創新,注重長遠等核心理念,又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使原本復雜的考核體系在央企中“落地”成為可能。
(一)《考核辦法》中經濟增加值計算公式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二)《考核辦法》中經濟增加值政策導向
1.突出企業的資本屬性,引導企業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資本回報水平。經濟增加值要求將股東投入的資本列入了資本占用,充分突出了企業的資本屬性,對企業的資本回報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著重引導經營者關注資本成本率,綜合考慮收益與風險,謹慎投資。
2.突出發展質量,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控制風險、優化結構?!犊己宿k法》明確變賣主業優質資產、股權(產權)轉讓、資產(含土地)轉讓、與主業發展無關的資產置換等非經常性收益等都要減半計算,充分體現了國務院國資委抑制企業對非主業的投資,集中精力做強主業,優化產業結構,防控風險的政策導向。
3.突出可持續發展,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更加重視長遠回報?!犊己宿k法》在計算經濟增加值允許將稅后研究與開發費用加回凈利潤中,鼓勵企業研發投入;為鼓勵資源性戰略投資,允許將勘探開發費部分加回凈利潤(最高為50%),引導企業重視自主創新,重視戰略投資。
經濟增加值的實施涉及到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體系、業績考核和激勵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國務院國資委外,目前全國多數省、市均未使用該指標進行考核。若要實施,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以競爭性行業企業為突破口,找準切入點
通過對經濟增加值考核的實踐分析,筆者發現,經濟增加值在不同類型企業間運用效果差異較大。在與市場完全接軌的充分競爭類企業中,運用效果較好;而在承擔政府投資、融資、建設、運營任務的功能類企業、公共服務類企業中,運用效果較差。所以,經濟增加值在具體運用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可將實施范圍限定在市場競爭類企業。在市場競爭類企業中,采取“先引入、后規范,先簡單、后完善”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考核。
(二)立足當前,注重實效
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非常復雜,國外運用中涉及的會計調整達200多項。應該立足于當前,本著易操作、講實效的原則,將經濟增加值理念融入其中,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的考核體系,搞一套全新的復雜的考核標準。
(三)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良好的氛圍
相對于資產規模、利潤總額、產值等耳熟能詳的價值標準,經濟增加值在國資委及各企業中還是個較為陌生的概念。從認知到認可,再到政策的設計、實施,將是個漫長的過程。要著重組織各企業領導人員、相關部門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學習和培訓,營造上下支持的良好氛圍。
(四)合理界定公司有效資產
實施經濟增加值考核,企業資產規模的大小,會對經濟增加值的計算產生重大影響。企業的閑置資產、無效資產若滯留在賬面,將會侵蝕存量資本創造的利潤。因此,實施經濟增加值考核前,要對因歷史原因所形成的閑置資產、無效資產,進行合理的界定,并及時的處置、核銷,為經濟增加值考核順利開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