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文 李茂松 王珍珍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系 山東濰坊 261061
淺談高職院校校企合作
韓玉文 李茂松 王珍珍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系 山東濰坊 261061
作為工學結合的一種重要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一直被高職院校所采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能促進高職院校辦學理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深化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通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內涵、完善配套機制等方法來完善這一辦學模式。
高職;校企合作;意義;思路
校企合作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訓的過程。它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培養,找到一條適合企業用人要求和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為學校和企業搭建了平臺,學生到企業實習,既接受專業知識與技能實操的訓練 ,同時又能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準職業人崗位素質要求、技能質量標準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由會考試型向學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轉變。本文以我校為參考案例,深入探討校企合作的有關問題。
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養制度的創新
校企合作培養制度著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技能特色,重視學生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在發揚了它的長處的同時,并結合市場經濟時代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實際,增加了新的內涵。教育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以其自身特點影響經濟。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制度來自實踐,具有可行性。就我校而言,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實踐中我們感到:首先,校企雙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企業要發展,需要學習不僅為其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而且還要為其在崗員工提升技能;學校也需要通過校企合作來培養學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這對雙方都是共贏。其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養的快車道。校企合作培養制度,與傳統培養模式不同,校企合作培養制度下的高職院校都擁有校內實訓條件,使學生在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再到企業頂崗實習。再次,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踐證明,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扎實的文化和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與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的專業技能。這種制度培養出來的學生,學校滿意、企業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
2、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是教育制度的創新
衡量一個教育制度是否科學、有用,或者教育體制改革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這種教育制度下,學校畢業生是否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與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相比,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大中專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高的事實證明,校企合作培養制度是科學的、有用的,作為教育制度的一項改革,它無疑是成功的。就我校而言,實現校企合作,是我校醞釀已久的舉措,這對我們學校和企業來說都將具有深遠的意義。校企合作不僅有利于我們選聘、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來企業就業,同時也將為學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實習平臺,提高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
1、開展校企合作,最關鍵的是選擇企業
在尋求合作企業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企業的核心技術,企業規模及發展趨勢,然后針對我校具體的專業情況,找到與企業的對接口,切入點。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走出去請進來,把企業的需求作為學校的追求;企業找到了專業對口,能頂崗工作的人才,學生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無形中增加了學校的知名度。我們必須利用我們現有的優勢,擴大就業范圍,選擇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實現以“出口拉動進口”的局面,只有出口暢通了,學校在企業站住腳了,學校就有生命力了,效益好的企業愿意與我們合作了,宣傳渠道自然形成,進口問題自然解決了。
目前我校還處在低層次校企合作,我們應走出所依托歌爾集團等本地企業,讓大部分的學生能找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好學生就業時就得去好企業。這樣就解決了學生學好學壞都一樣的結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形成良性循環。
2、搭建“兩個”平臺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成員由企業領導、技術人員、學校領導、學校專業骨干教師組成,主要研究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職業崗位能力和制訂校企合作教學計劃,監督檢查學生學習培訓的全過程,協助安排學生實習,推薦學生就業;學校以指導委員會為紐帶,開展交流研討活動,獲得信息,企業也從中了解學校培養學生狀況,使校企聯系得到加強,促使雙方的進一步合作。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聯絡員隊伍。校企合作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培養模式,聯絡隊伍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可選派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加強與企業合作企業溝通、協調,拓展合作領域。
3、加強實踐型教師的培養
“打鐵還須自身硬”,有了先進的培訓教學設備,如何能更好地應用于技能培訓,為學生提升服務能力,師資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的學生基礎差,綜合素質低,為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我們選擇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加強技能訓練,所以要求我們的教師既具有管理學生的能力,又懂理論還能帶實習,我們現在已開辟教師第二課堂,通過校本培訓完成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師的培養,同時,開展校企合作,我們可以有計劃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掌握崗位技能要求,參與企業技術改造,了解企業技術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加快學校“一體化”教師建設。
校企合作機制取決于學校培養學生的素質,我們只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構建以“出口暢”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把素質教育能力培養,技能培訓放在教學首位。
總之,校企聯合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反哺高校、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應盡責任。通過合作,學校和企業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學校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而企業則能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只要我們真誠合作,必定能達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1]《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2012年1月10日.
[2]《關于切實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實習實訓管理工作的通知》,2012年5月7日.
[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