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育斌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關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思考
夏育斌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校辦學水平和層次的重要標志,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對帶動和促進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重點分析了我校汽車類專業的建設的思路。
動態機制;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優化專業結構;品牌專業
為了一步加強學校汽車類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構建有競爭優勢、特色鮮明、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建設質量,我校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廣泛調查、認真研究,在此筆者談談自己對汽車類專業建設的一點想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為依據,基于湖北省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按照“開放、合作、改革、創新”專業建設原則,以學院和行業企業緊密合作、深度融合培養專業人才為行動綱領,全面貫徹學院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辦學原則,建立專業開發和結構調整動態機制,構建適應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體系。學院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武漢市城市經濟圈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我校汽車學院從高職教育規律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出發,以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為引領,不斷完善以汽車服務類專業為龍頭,汽車制造類專業協同發展的專業體系,在全省高職院校中,凸顯本院專業建設特色。圍繞汽車生產、汽車維修、汽車銷售和汽車保險等專業領域,根據汽車環保技術、新能源技術、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汽車在服務和未來消費領域中出現的新情況設置新的汽車專業,逐步拓展新的專業群和專業領域。重點建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形技術、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等專業。經過5年的專業建設,逐漸形成涵蓋汽車各類行業、各種工作崗位(群),滲透各個汽車相關行業崗位(群)協調發展的、較為完善的專業體系。
1.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走向設置新專業
武漢市到“十二五”末,實現180萬至20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汽車工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根據武漢市“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武漢市汽車工業將形成180萬至20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其中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能達20萬輛,特種車、專用車和客車等商用車生產能力超過8萬輛。
為了主動適應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接武漢城市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與行業企業的需求,進一步圍繞孝感市汽車機電支柱產業設置專業。在已建立的2個專業基礎上,擴充專業數,突出“汽車類”的專業群建設。力爭在2015年,堅持行業特色,打造具有汽車特色的品牌專業,調整專業結構。十二五期間,根據每年汽車行業崗位(群)及汽車相關行業崗位(群)的發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現有2個專業基礎上擬增4個新專業。
2.優化專業結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
根據現代汽車前沿技術發展,改造現有各個專業,使之能夠涵蓋現代汽車制造、營銷、運用、維修各個技術領域,更加專業化、更加高新技術化。堅持突出重點,適時設置調整老專業,完成對現有專業的改造和重組,調整專業布局,充實專業內涵,拓寬專業口徑,更新教學內容,豐富實踐教學。如對已有電子專業的改造,增設汽車電子技術方向。學院堅持每年到企業開展專業調研,根據孝感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需要,結合人才需求狀況分析結果和企業意見,優化專業結構,整合核心資源,提升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效益和人才競爭力。
3.重點建設和全面建設相結合,著力打造特色專業
建立一般專業、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等三級專業建設體系,用重點專業做示范,用特色專業顯亮點。在已有的國家示范重點專業的基礎上,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其他專業(群)的共同發展,從而使學院的專業布局和結構更具有特色。
4.開放辦學,完善雙贏的校企合作體制
各專業成立了以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和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全過程,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使專業與職業結合更加緊密,專業與市場需求更加吻合。同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找準每個專業的定位,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建設,采取專業設置和企業需求相結合,技能訓練和崗位要求相結合,培養目標和用人需求相結合的措施,構建與社會發展和學院特色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在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和對話同時,不斷推廣“訂單式”、工學交替,積極探索“開放、多元”和“學生主體、任務引領、能力本位”,并逐步形成“面向學生職業生涯,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5.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加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經費投入,建設好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綜合性強、能滿足各專業主要技能訓練、滿足上崗訓練要求的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對現有校內實訓基地資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學、科研、生產、服務為一體功能要求,積極探索建立“校中廠”與“廠中校”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通過引企入校,以生產性實訓項目開發、職場環境與氛圍建設、專兼結合的項目團隊建設、企業化管理機制創新為核心內涵,建設完善校內實訓基地體系。
[1]黃春麟.《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布局規劃的內容、方法與步驟》.《職業教育》,2008年06月
[2]施旭東.《新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規劃研究——以云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職業教育研究》,2011年07月
夏育斌,本科,工作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