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良凌(編譯)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人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于1940年4月27日建造的。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3座主營和39座小集中營的總稱,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1942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通過“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有150多萬人在這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其中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集中營內的幸存者僅有七千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兒童。1947年7月2日,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被辟為殉難者紀念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之一。二戰中每天都有大批的猶太人在這里被殘忍地屠殺。

保存完整的集中營路牌。


門旁的大字系劃分集中營各區的編號。

幾百平方米的營房里,最多要住上幾千名犯人。木床分為上中下三層,沒有供暖、沒有供電、沒有廁所。很多犯人耐不住寒冷,常常凍死在某個角落里。

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人死難者的成堆鞋子。

奧斯維辛集中營11 號樓和12 號樓之間的“死亡墻”。

87 歲的幸存者拉斯洛·伯納斯拿著一張他家人的照片說:“二戰期間,他的家人都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被殺害。當時他只有15 歲。”

四名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指認舊照片中的自己。拍攝那張照片時,他們都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