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尹晉華
紀檢干部應成為黨內標桿
文_尹晉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嚴三實”的主張,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以及“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為政之要、成事之道,是新常態下黨員干部做人做事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紀檢監察干部作為黨紀的執行者、捍衛者和監督者,必須達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正是這一特殊要求決定了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率先恪守、努力踐行,做好“三嚴三實”的表率。
紀檢監察干部做表率是黨的事業發展之需。黨的事業,前提是實干,關鍵在干部。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務實重干,凡是衰世亂世,都是吏治腐化、好大喜功。以漢朝為例,劉邦攻占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依法懲贓,立法促廉。即使王侯犯贓,亦嚴懲不貸,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但是東漢末年,士大夫階層清談玄學,頹廢喪志,“坐而空談無人能比,臨機應用百無一能”,加速了王朝的墮落與覆亡。再回溯我們黨的歷史,從革命戰爭年代“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到和平建設歲月“勒緊褲腰帶搞出兩彈一星”,再到改革開放時期銳意探索“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歷史一再證明,什么時候治黨嚴了,作風實了,黨的事業就能蓬勃發展;什么時候治黨松了,作風虛了,黨的事業就要受到嚴重挫折。紀檢監察干部是黨的忠誠衛士,是黨內的標桿,只有帶頭做表率,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紀檢監察干部做表率是履行監督責任之需。正人先正己,嚴人先嚴己。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黨從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角度,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紀檢監察干部肩負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賦予的神圣使命,只有樹立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把嚴字當頭轉作風,實字為本干事業,才能強化監督、嚴格執紀、從嚴問責。明朝對御史的要求有兩句話——御史寡交游,則無私謁;少宴會,則無請托。紀檢監察干部是監督人,必須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用權不能任性。權力越大,處事越要低調,用權越要謹慎,要經得起“曬太陽”的考驗,“顯微鏡”下的檢視。清代余云煥所撰衙署大堂楹聯寫道:“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恩格斯在馬克思墓碑前的講話指出,馬克思生前可能有不少敵人,但沒有一個私敵。紀檢監察干部不光要廉潔奉公,還要堅持原則,敢于碰硬,任何時候,只要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符合規則,符合制度,問心無愧,就要敢于決斷,敢于負責,敢于擔當。
紀檢監察干部做表率是打造一流干部隊伍之需。紀檢監察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隨著紀檢監察機關職能作用的發揮和權威性、影響力的提高,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期望標準越來越高,紀檢監察干部被拉攏腐蝕甚至被“圍獵”的風險越來越大,紀檢監察工作已經成了高風險崗位。有的紀檢監察干部理想信念動搖,黨章意識淡薄,妄議中央和上級機關,甚至傳播一些小道消息和抹黑黨的“段子”;有的在涉及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原則性問題面前,態度曖昧,消極躲避,對社會上散播的反腐敗“節點到來”“特赦貪官”“運動風暴”“影響發展”“反腐自黑”“不反亡國真反亡黨”等雜音,不敢有力地予以駁斥和回擊;有的政績觀錯位,老想辦大案,看不起小案子,只要領導干部不違法,違反紀律就是“小節”,就沒人管、不追究……紀檢監察干部的行為偏出一寸,一般黨員干部的行為就會偏出一丈。一旦我們系統的干部出問題,對黨和政府形象的損害更大,對人民群眾的傷害更深。對紀檢監察隊伍出現的問題,不但要查,而且要優先查、要嚴查嚴辦!
(作者系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