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為什么出現“塌方式腐敗”的問題,就是因為紀律、規矩在這個地區、在這個部門可能不被有些人重視。甚至有些人覺得,這就是說給人聽的、寫給人看的,他們更看重的是所謂“潛規則”。如果這么弄下去,黨將不黨,黨就擔負不起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責任。所以一定要全面從嚴治黨,一定要有嚴格的紀律、規矩去治黨。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反腐三人談》節目邀請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謝春濤圍繞反腐敗話題做客在線訪談,在談及“塌方式腐敗”時,謝春濤表示
盡管經濟增長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當前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搞強刺激。
——降息、降準、增加財政赤字……近段時間,政策面連連“出拳”,但這不意味著宏觀調控轉向,宏觀政策變動仍屬于預調微調的范圍。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互聯網+”不等于“+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化過程,“互聯網+”是信息化之后要在這個土壤上再生長出新生事物的過程。
——對于傳統行業而言,“互聯網+”是勢不可擋的發展方向,但是傳統行業向“互聯網+”轉型至少還需要邁過產業坎、人才坎、資金坎。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談及傳統行業轉型時表示
賽一賽哪個城市、哪一個街區、哪一個建筑群的人氣更旺,活性化程度更高,經濟文化活動的品質更好,讓普通市民生活更便利,宜業又宜居。
——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近日指出,隨著國民經濟轉入中高速增長,加上債務、環境等限制,我國城市化面臨轉型。如果說上一程城鎮化比的是誰家征地多、誰家馬路寬、誰家建筑高端上檔次,現在到了換賽季,要比一比新本領
因為“走形式”“打折扣”“不落實”等,中央政策難以早日惠及基層百姓發揮應有的作用。試問,如此何來政令暢通?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各項工作部署?
——有媒體報道,某縣一項要求兩年完成的工作,拖了四年還在“過程中”,卻在市里的專項考核中奪冠,理由是“在全市范圍內最早下文展開這項工作”,被網友嘲諷為“文件奪冠”。對此,《人民日報》評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