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云:中國參政黨與國家智庫在國家治理活動中發揮決策咨詢作用的共同之處
第一,存在的前提一致。中國參政黨不是西方式的反對黨,是與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友黨,是諍友。其一,中國參政黨絕不是以謀求執政地位為目的的政黨;其二,中國參政黨絕不是以對執政黨及其他黨派相互攻訐為目的的政黨;其三,中國參政黨雖然是代表本黨派成員及其聯系人士的利益,但是由于沒有其自身的利益。也就站位超脫。中國智庫同樣與西方智庫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絕不允許搞成獨立于政黨或政府的所謂不帶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的研究機構。其一,中國智庫沒有其各自獨立的意識形態和經濟依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各自獨立的訴求;其二,堅持維護執政黨的利益,研究執政黨和政府的執政問題、社會發展問題、國際外交問題,為執政黨提供決策咨詢;其三,研究最廣大的人民的訴求,是探討執政黨規律、研究政府如何服務人民、惠及人民的智囊。第二,根本的目的一致。中國參政黨的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會議協商、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執政黨和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中國智庫同樣要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務于黨和政府的決策為導向,堅持求真務實,研究社會發展中帶有全局性、前瞻性、綜合性、長期性問題,向執政黨和政府提出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和智力支持。中國參政黨和智庫的價值和目的都是有利于執政黨的領導,有利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運行方式一致。中國參政黨通過組織本黨專家學者(有時也會借助外腦),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開展科學的、深入的、廣泛的調研,取得第一手資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舍有度的論證,形成意見和建議。通過中共高層定期主持召開的高層協商會、議政會,傾聽各參政黨的意見和建議;有時通過政協邀集各民主黨派召開議政協商會,傾聽、收集各民主黨派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通過政協常委會議、全委會議收集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平時隨時征集各民主黨派的提案和社情民意。政協把這些民主黨派提交的意見和建議、社情民意,經過把關、梳理,提交中共黨委和政府,為國家與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中國智庫同樣要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國際關系等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由智庫專家承擔課題,為執政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第四,依靠力量一致。中國參政黨人才薈萃,是人才庫,智囊團。參政黨匯聚了一批有真知灼見的專家學者,是經過長期考驗和鍛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些知識分子具有報效國家的境界和熱情,由參政黨來組織和引導,敢于也善于向黨和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智庫同樣是由專家學者組成,是有滿腔報國熱情的知識分子。這些學者較少帶政治色彩,追求真理,具有真知灼見。參政黨成員與智庫成員(有時又重復交叉)都是國家的人才和精華,在當代這個知識經濟時代,高級人才,尤其是社科領域、軍事領域的人才,在宏觀社會管理上,在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執政黨和政府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實現社會治理水平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杜凌云,民革吉林省直工委機關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