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蘇衛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
崔蘇衛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高職院校非常重視與企業合作培養高技能型、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成為校企合作過程中的障礙。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校企合作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政策支持與監督并重、學校加大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把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到學校的教學中、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建,加快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發展進程、師資隊伍共建、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實現校企共管等五個方面對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實踐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新一輪改革發展,2010年教育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高職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目前,高職院校已經非常重視與企業合作培養高技能型、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成為校企合作過程中的障礙,致使合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校企合作情況也不例外。為此,認真分析學校在推進校企合作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尋找其解決方法,對推進高職院校營銷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很有必要。
1.1 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夠
學校盡管出臺了推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文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對高職院校的參與度還較缺乏,且對校企合作的指導有的也只停留在表面,校企雙方并沒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因此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的短期行為、高職院校對利益關注也困擾校企合作的實施,校企之間的價值鏈、利益鏈未能有效連接,使得校企雙方合作辦學的良性循環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管理上也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之所以達成,有些是因為學校或者教師通過各種關系(教師大多是通過私人關系)找上門去,礙于情面,校企雙方簽訂了實習基地或校企合作協議,這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系,而校企合作雙方的職責、權利等并不能嚴格執行。如學生實習期間的待遇、勞動強度、勞動時間、勞動安全等問題。另外,政府部門也缺乏對校企合作的監督與管理。
1.2 校企合作的形式主義仍然存在
在校企合作中只注重合作協議的簽訂,如實訓實習基地協議等一些表面現象,而忽略了實施這些協議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具體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一是從學校層面看,為了應對上級的檢查,有的學校或部門確實花大力氣,與企業簽訂了幾十甚至上百份的校企合作實訓實習基地協議,但因為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校企合作企業的數量,并沒開展有效地校企項目,因而也沒有實現良好的合作效果。二是從老師層面看,為了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由于教師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因此,使得所簽協議有名無實,甚至根本沒有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項目。
1.3 校企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層次不深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內容和形式普遍缺乏多樣性和綜合性,有的甚至只停留在學生參觀、實習的合作。一些校企合作仍只停留在面上,不夠深入,基本處于“企業配合”這種淺度的合作上,或處在“中度合作”的初始階段。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主體仍是由政府主辦的各類公辦院校,行業企業等參與辦學的僅占少數,高等職業教育以學校內部運行為主,使校企合作成為形式上的聯合。如學校聘請企業專家加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請企業專家對專業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等發表意見和建議;企業根據學校的要求接收教師和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參觀、實訓及頂崗實習等,這種程度的合作距離“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1.4 校企合作存在短期效應
一些校企合作缺乏維系雙方關系的堅實基礎,有些是學校一廂情愿,主動向一些企業尋求合作,而主動來校尋求合作的企業則比較少。有的合作只是臨時性的(如學生一次性的參觀、短期實訓或實習),缺乏持久性。更有甚者,有的學校有時只是為教學評估的需要而請求與企業簽署一份簡單的合作協議,舉行一個簽字儀式或實習基地掛牌儀式而已,并沒有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有時也只是學校讓學生到企業從事簡單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或所要鍛煉的技能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1.5 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往往并非積極主動地去解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校方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諸如企業不愿意接受過多的學生參加頂崗實習,企業不愿意對實訓基地建設投入較多的資金或設備,學校則只是期望政府有政策、法規的支持來鼓勵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對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學校給予支持。二是教師方面。到目前為止,高校老師下企業鍛煉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自己找企業,簽個合同蓋個章,結束時填個表,寫個下企業鍛煉的小結。至于是否真正在企業鍛煉并參與企業的活動,企業對教師下企業的活動也沒有義務進行考核,因此學校也就沒有嚴格考核的依據和態度。這種下企業鍛煉的方式只流于形式而沒有實質性內容,當然也起不到鍛煉教師的目的。
目前,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已經展開,但仍然存在以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如合作力度不夠,沒有進行深入合作,企業參與專業建設表面文章過多等等。因此在市場營銷專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2.1 政策支持與監督并重
教師進企業鍛煉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也有利于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動手實踐能力。在企業鍛煉中,營銷專業的教師要了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能力需求和知識需求,因此,學校要根據專業發展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尋找與營銷專業相適合的企業和崗位讓教師參與其中進行鍛煉,以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水平和實踐能力,而不是讓教師自己去尋找企業及崗位。學校在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情況下,要加大對教師下企業鍛煉的考核和監督工作,不要讓其只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目的。
2.2 學校加大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
一方面,學校要建立由一些相對大型的企業及行業的人士參加的咨詢委員會,為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等重大問題提供咨詢或決策參考,從而把高職教育與行業企業的發展和學生的勞動就業緊密聯系起來。另一方面,學校還要成立由高職院校和企業負責人及有關行業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結合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的師資、教學資源等實際情況,確定市場營銷專業設置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包括專業課程設置在內的人才培養模式方案,以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技能型人才。
2.3 把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到學校的教學中
學校要按照企業綜合職業素質標準來重塑高職院校文化,將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文化、職業道德的培養貫穿在入學教育、實訓實習、“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的全過程,讓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就進行企業文化的熏陶和培育,在走向企業時真正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和面貌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營銷活動中。
2.4 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建,加快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發展進程
在學校發展過程中,企業真正參與制定學校發展的各項決策,如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計、教師培養、學生培養過程中,根據企業需要、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的資源條件,企業專家為學校提供相關的市場人才及企業人才需求信息,通過對企業的崗位調研,以企業所需要的崗位要求來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的方案,以工學結合來推進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專業教師和合作企業中富有實踐經驗的現場專家一起共同開發和完善課程體系,使課程內容緊貼生產實踐。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將案例分析、項目(任務)驅動、企業實踐等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教學內容中大量融入企業真實的項目、案例、職業規范和程序,真正體現“教中學,學中做”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工作情境,執行企業完整的工作流程,在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培養下,把學生培養成企業和市場需要的動手能強的市場營銷的高技能型專業人才。
2.5 師資隊伍共建
首先,學院以合作企業為平臺,通過教師下企業鍛煉的方式,與企業共同打造一支教學與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其次,邀請企業專家授課,加大營銷專業的師資力量的補充,彌補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弱的不足,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優化專業教師結構。再次,在營銷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有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指導學生的企業實習,并對學生的實習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和指導。通過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不僅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任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使教師更能樹立市場觀念,理解企業需求和企業文化,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有利于營銷實踐教學能力提高,也有利于教學與企業實踐的結合。
2.6 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實現校企共管
校企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全過程。從學生的招生面試、師資培養、專業教學、考試評價、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等各環節,企業參與其中,與學校共同進行營銷專業建設,推進營銷專業的快速發展。校企雙方教學過程共管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學校提供生源、宿舍、師資等教育教學資源,并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論課、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聘請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擔任教學督導員,對營銷專業的教學過程和質量進行全程監控;企業提供實訓實習基地,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課程體系的建立,并派專業人員承擔和指導學校的專業教學,參與學校內的專業教學督導工作,并將信息向學校反饋;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實習,校企雙方共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使學生取得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和畢業證。教師經常向企業專家學習和咨詢,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
[1]徐健.構建基于人的發展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2)
[2]李明惠等.基于行業共建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探索[J].高教探索,2009 (5)
[3]侯建軍.地方性高職院校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0(26)
[4]劉建湘.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2)
崔蘇衛(1965-),女,漢族,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中小企業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