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敏
中共泰來縣委黨校
從社會文化學角度對貪污腐敗的原因進行分析
孫曉敏
中共泰來縣委黨校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貪污腐敗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相關的管理部門已經加大了反腐的力度。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反腐工作,同時也體現了對政治社會化成果的堅守。反腐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涉及的范圍和領域較廣,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歷程,較為艱難。改變滋生腐敗的傳統文化環境和文化心理,是反腐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實現反腐工作的關鍵點。現本文就從社會文化學角度對貪污腐敗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究,僅供交流借鑒。
社會文化學;貪污腐敗;原因
貪污腐敗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和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形成貪污腐敗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因素就能夠形成的。我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傳統思維、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等都成為滋生腐敗的因素,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文化滯后,這也是成為腐敗行為的深層次成因。下面就從社會文化學的功利主義的權力觀、個人和家庭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和行政人員的反社會化傾向三個方面對貪污腐敗的原因進行分析。
現階段存在貪官中的一個思維方式就是關于權利是時效性,具體來說就是自己擁有這個權利的時間里,有運用好手中的權利,否則過期就會沒有任何作用了,因此貪官在有權利的過程中,就會運用手中的便利進行權錢交易。我國社會曾長期處于落后的局面與此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社會的落后,個人手中所掌握的財富就少不是很多,只能夠保證個人的基本生活,無法提高生活的質量,貪官的腐敗行為就是在自己手中有支配的權利的過程中,利用手中權利的便利聚斂財富的想法油然而生,況且從政人員的就職是有時間上的限制,通常任職的時間不是很長,短暫的任職時間堅強了斂財的緊迫感,使得腐敗現象呈現嚴重的局面。貪官的處世態度是能夠及時行樂,況且現階段的社會時代特征就是浪費現象嚴重,在貪官的心中想的不是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是要在有限的就職時間中如何的及時的行樂,將衡量自身成功的標志看作是擁有財富的多少,將自己的生物本能沒有節制的放縱,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及時行樂的快感是通過強大的物質占有欲和享受主義來獲得,而淪為貪官及時行樂的資本和便利條件就是他們手中所擁有的行政權力。
權利人在獲取權利時,需要在給貪污腐敗的行政人員帶來一定實際利益的基礎上來實現的,如果有對影響其收斂財富的妨礙者,則會對其進行壓制、排斥和報復。行政人員具有較強的功利主義權力觀,這種權力觀的存在與我國改革開放后某種程度的功利主義思維局限和國家急切的經濟躍進心態有著必然的聯系。當前這種功利性較強的政策及經濟躍進心態確保使中國經濟走出了停滯蕭條的境況,在現代化初期,經濟躍進也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在這種功利主義思維中,中國社會固有的非理性主義的價值導向則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出來,再加之受制于我國政治體制的影響,在對行政人員進行考核時,對于發展地方經濟的績效作為其重要的政績指標,這就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為了追求經流暢增長不擇手段,甚至弄虛作假,從而導致一些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還對社會公共利益帶來較大損害的腐敗案件出現。社會風氣每況愈下,在這種環境下,進一步強化了行政人員功利主義道德,導致政治腐敗更加嚴重,對現代化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威脅。
貪污受賄等經濟問題的政治腐敗的主要表現,各級行政官員的手中掌管著人、財和物的支配權利,對服務公眾的原則沒能夠很好的遵守,在處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摻入了傳統價值觀念中的利己主義,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沒有在價值層面嚴格的進行劃分,把共利益放在了個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之下。在我國社會存在的公和私的概念價位模糊,界限不是很清晰,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家國是一體的,相對而言的公私是由個人所代表的相對利益來決定的,因此就廣泛的存在公權私用的現象,貪污腐敗行為在沒有價值否定的要求時難以避免。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是為政官員的主要工作只能,這明確的將對國家的義務和對家庭的義務劃分,官員素質修養的內容還有就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要以國家的利益為最重要的,輔之以嚴刑峻法的傳統政治治理方式,所以政治清明,貪污腐敗較少。改革開放后,社會控制相對寬松,價值取向世俗化,相關的制約監督制度設計做得不夠,面對財富,有些行政人員內心轉而求助于傳統的“潛規則”,公私界限不清,個人利益至上,公權私用的合理性被深信不疑,黨提倡的權力源于人民、為人民服務等現代理念被掛在口頭上講給別人聽,“兩面人”成為貪污腐敗行政人員的共同特征。現階段家庭成員聯成一體共同參與貪污的現象較為普遍,且呈日益增多的趨勢。使得這些貪污腐敗官員表現出個人利益至上、家族利益至上,對家庭家族的忠誠要比對國家的忠誠的觀念重要且牢固得多。國家公眾利益是抽象的、是利他的,自己和家族利益卻是實實在在的,偏狹的社會情感使其為家族謀利益的動機更為強烈。因此動力大、范圍廣和危害深是政治腐敗的特征。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造成行政環境和現代的價值理念發生背離,現代的價值理念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在貪官的內心傳統的潛規則放入認可程度大大增加,所以行政官員落實自己職責的想法漸漸的虛弱,對于自身的明確的責任,卻不將其付諸于實踐。貪官的自律思維和能力都不是很高,難以抵住錢財的誘惑,在不知不覺間就陷入到貪污腐敗的泥潭中,但是要想將身上的泥漬弄干凈的話就不是很容易的。行政人員與傳統陳腐的政治價值理念與生俱來的親和目前我國大部分官員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內,中國人才這就給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對其有著較深刻的體驗。在政治教育下成長起來,又經歷了“文革”中文化的斷層及許多錯誤的教育理論,這就導致這部分先天的現代文化修養就不足,對傳統的“潛規則”具有天然的新和力。同時部分人具有極端化的物欲傾向在粗俗化的氛圍中,被迫入鄉隨俗。
從社會文化角度通過功利主義的權力觀、個人和家族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和貪污腐敗行政人員的反社會化傾向三個方面原因的論述,了解到貪污腐敗不是一種單純的現象,而是有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混合形成的產物,因此在治理貪污腐敗的過程中,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全面的進行處治。要凈化社會環境中的腐敗觀念,使行政人員的精神信仰和心理狀態得到重構和調整,對于現代的文化知識要注重學習和現代文化素養的培養,這樣一來才能夠完全的與傳統社會文化因素剝離,形成現代化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水平,使貪污腐敗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
[1]靳婷.反貪污治腐敗,倡兼政求發展——簡評域外反腐敗實踐的新趨勢[J].中國檢察官,2010(6)
[2]何家弘.中國腐敗犯罪的原因分析[J].法學評論,2015(01)
[3]李煒.中國當前社會問題的特征及影響機制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