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王杰
新疆大學研究生院
新疆打造人力資源強區的SWOT分析
張爽 王杰
新疆大學研究生院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迅猛,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能力的競爭。人力資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人口多、底子薄。省“十一五”規劃就已把“建設人力資源強省”提上日程,再借助中原經濟區建設和航空經濟港區建設這兩大契機,對河南建設人力資源強省進行SWOT分析,找出其優劣勢及面臨的機會與威脅,進而尋找解決方法,對河南省建設人力資源強省有著深刻的意義。
SWOT分析法也稱態勢分析法,它是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來的。它由內部因素S(strengths)、W(weaknesses),外部因素O(opportunities)、T(threats)四個英文字母構成。SWOT分析法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新疆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我們對當地人力資源開發的成功認識、把握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利用SWOT技術建立少數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分析模型,對于有效制定當地的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尤為重要,更是新疆打造人力資源強省的重要舉措。
(一)人力資源數量豐裕
新疆勞動力資源總量處于供給持續增加的狀態。新疆每年要面臨新增勞動力資源主要有四大塊:一是新增畢業生;二是農村新增轉移勞動力;三是外來勞動力的大量流入;四是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按規定退出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勞動力和國有企業新增的減員人數。新疆的人力資源數量充裕,這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區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教育事業發展速度較快
1949年,全疆只有一所高等院校,在校生397人,到1978年達到10所,學科和專業有了很大發展。1998年到2012年,新疆高等院校數目由17所上升至34所,在校生也由4.7萬上升到20.77萬人,普通高校專任教師數由0.76萬上升到1.38萬人。截止2014年年末,新疆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9所,比上年增加3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097人,增長1.3%;在校研究生17246人,增長6.1%;畢業研究生4901人,增長6.2%。
(三)人文資源多元化
新疆是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占比例較大。在全區人口中,漢族人口8746148人,占總人口的40.1%,各少數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總人口的59.9%。由于人力資源生存發展社會文化環境的多樣性,新疆地區有著豐富的宗教資源、民俗文化資源、自然旅游資源,這些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瑰寶,是吸引外部經濟、人才涌入的誘因和特色。
(一)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
近年來新疆老年人口數量增長較快,截至2013年底,60周歲以上人口達到253.18萬,人口老齡化比例達到11.18%。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據了解,新疆253.18萬老年人口中,60歲至69歲人口為153.37萬人,占老年人口60.27%。近年來新疆老年人口數量增長較快,截至2013年底,60周歲以上人口達到253.18萬,人口老齡化比例達到11.18%。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底新疆漢族老年人口107.97萬人,占42.64%,少數民族老年人口145.21萬人,占57.36%。2013年底全區城鎮老年人口數120.41萬人,占47.56%;農村老年人口132.77萬人,占52.44%。統計數據還顯示,2013年底新疆漢族老年人口107.97萬人,占42.64%,少數民族老年人口145.21萬人,占57.36%。2013年底全區城鎮老年人口數120.41萬人,占47.56%;農村老年人口132.77萬人,占52.44%。
(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達地區以高薪和豐厚的物質條件吸引人才,而新疆起步晚,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造成人才的大量外流。不論是在外就讀的大學生、還是本地的大學生,直接外流的比例都高,這給本來就人才資源短缺的新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長久以來人才大量外流,新疆的人才有相當部分到發達沿海地區施展才能。人才是人力資源的核心部分,西部地區只有想盡辦法吸引人才、抓住人才、留住人才,把人才放到關鍵的地方發揮作用,給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才有可能及時中斷這種“東南飛”的現象。人才是人力資源的核心部分,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再好的資源也不可能開發好。
(三)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育道路漫長
新疆雙語教育發展情況不容樂觀,語言文字障礙影響了南疆經濟的發展。由于語言文字的障礙,使少數民族獲取信息的渠道不通暢,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有限。語言文字存在障礙、科學文化知識缺乏、生產勞動技能低下,導致新疆境內的許多少數民族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市場的競爭,游離于市場經濟邊緣,因而出現就業困難、收入低下、生活失衡的現象。因此,積極發展雙語教育,對新疆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為人才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新疆已明確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五大中心”的發展目標,在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五大中心之中,離不開的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貫穿始終,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新疆帶來的是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各項事業的全新面貌。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將為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加有利于推動新疆的經濟發展。
(二)新一輪援疆工程的啟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0年,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啟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連續三年召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對援疆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尤其是人才援疆,不僅給新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還有著更為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首先,國家有計劃、大規模地派遣各類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新疆工作,有力促進了受援地區各項工作的發展。其次,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最后,援疆人才所帶來的創新意識、改革意識、管理經驗等,對于新疆本地人才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的轉變都會具有積極作用。
(三)中國亞歐博覽會的舉辦
目前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正在籌備建設新疆網上會展平臺。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將結合新疆“一帶一路”核心區戰略,充分發揮新疆資源、區位、產業基礎、展館設施等優勢,努力培育一批符合新疆產業優勢的品牌展會。借助亞歐博覽會,可以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峰論壇,邀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領導、政府部門、學術機構、智庫和媒體等就各國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區域規劃等進行探討和交流,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打下堅實基礎,而這一切的圓滿實現離不開人才的橋梁作用。亞博會的召開為新疆的發展不僅注入了經濟優勢,更開發了大量的專職人才,如通信人才、計算機人才等將會通過會展平臺,實現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帶動新疆經濟增長。
(一)發達地區的人才聚集優勢
長期以來西部地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的,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工資福利待遇較東部地區較低,因此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穩,經濟發達地區憑借自己的經濟優勢和科研優勢,采取高薪聘用、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的措施。在發達地區享受人才流入的收益時,西部地區的新疆面臨的則是人才大量流失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西部地區人才資源總量雖有所增加,但高層次人才與東部地區的“貧富差距”仍在拉大,尤其是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缺口較大,難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需要。
(二)國際國內客觀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國際上近些年以來,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內恐怖活動接連不斷,塔利班武裝十分活躍,傷亡重大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費爾干納盆地社會不穩,宗教極端組織和暴力恐怖組織時有活動。這種外部環境,對新疆“三股勢力”特別是活躍在新疆周邊的境外暴力恐怖組織有著強烈的刺激作用。國內方面,歷史上外國勢力策動分裂活動的影響和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思潮的傳播,新疆一直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民族分裂勢力。因此要堅決打擊利用宗教策動和實施暴力恐怖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增強法治意識和法制觀念,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聯合打擊“三股勢力”合作機制作用,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合作,使境內外“三股勢力”無容身之所,構筑絲綢之路經濟帶牢固防線。
綜上所述,通過對新疆地區內外部環境的SWOT分析,新疆當前所處的環境是位于SWOT分析模型的第一象限,即內部優勢大于劣勢,外部機會多于威脅。因此,新疆地區應該制定積極的戰略戰術,并配備更為主動的人力資源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外部良好機遇,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